巴黎最后的玩偶音乐盒匠人

 

在巴黎三区博马舍大道上有这么一家店,说是店其实更像工作室,棕色原木包裹橱窗,不同于附近其他明亮宽敞的店面,这...





在巴黎三区博马舍大道上有这么一家店,说是店其实更像工作室,棕色原木包裹橱窗,不同于附近其他明亮宽敞的店面,这家只在橱窗边上开一扇小门,客人需要按门铃后等待店主出来开门才能进入。这家低调隐秘的小店背后却有着颇为显赫的历史,小店主人是巴黎最后一位手工玩偶音乐盒匠人:莫里斯。



小店大概十几平米大,朝里是莫里斯的工作台,外部则满满的凌乱的摆放了他一生各个时期制作的音乐盒。莫里斯介绍说他是二十年前来这里的,之前他在凡尔赛宫的工作室工作。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十九世纪时这附近也有很多玩偶音乐盒作坊,但是他们在二战前全部搬离或关闭,他回来也是这一工艺在地理意义上的某种延续。













店铺里的老家具和随意堆放的布料.





由于天生对于精致的小东西有一种亲近感,店铺里也放了很多他收藏的小瓷器.



这是贴在他工作台边上的一幅海报-他说这是另外一个和他一样的手工艺人-在瑞士-并且有一家自己的小型博物馆

所谓玩偶音乐盒就是发条开启,音乐响起的瞬间,玩偶身体的各个部位会随着音乐节奏开始摆动和舞蹈,好像魔术一般。而做成一个玩偶音乐盒则需要完美的掌握并结合音乐盒和机械玩偶两种技艺。他说今天能够做玩偶音乐盒的人已经很少很少了,据他所知在巴黎他应该是最后一个。





摆在工作台边上的一台正在完成的音乐盒,很大的场景,中间有四只玩偶猫

机械玩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启蒙时代,激动人心的工业革命一时间使人们对于科技有一种崇拜,认为技术可以改变一切。于是大量模仿自然的机械产品出现。当时很多钟表制作工匠被新兴的医学和自然科学所吸引,将钟表的机械原理融入人体科学从而创造出了机械玩偶。



店铺里摆放的所有的音乐盒,大到木盒,音乐机芯的制作,小到服装上的纽扣,玩偶脚上的一个蝴蝶结,都是出自莫里斯之手。全手工设计制作,所以每件音乐盒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工艺上,他师承于父亲。他说制作一个玩偶音乐盒的难度在于需要熟练掌握十种不同门类的技艺;机械,木工,雕刻,烧瓷,细木镶嵌,服装剪裁,假发制作,瓷面彩妆等等。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遗憾他的小孩没有毅力继续下去。



这是玩偶的头部-都是瓷制的-做好模型好再画表情-所有步骤都是他一人完成.



未做完的玩偶,服装可以根据客户要求定做.



他说做一个玩偶音乐盒通常需要一个半月到两年时间不等。玩偶的服装均以十八世纪的衣着风格为摹本,手工缝制,所有布料都是有百年历史的古董面料。有的大型音乐盒之所以耗时长是因为往往创作的不是一个玩偶,而是一个完整的舞台。舞台用细小的木板拼接而成,上面有多个玩偶组成一个交响乐团,音乐响起的时候一个玩偶带动着另一个玩偶舞动,就好象是没有了线的扯线木偶剧在自动上演,叹为观止。再加上他现在年事已高,视力大不如前,制作的速度就更加慢了。











正在完成中的一件音乐盒,玩偶的结构清晰可见.

莫里斯将所有收藏过他音乐盒的客户名片贴在进门口左侧的一个十九世纪末的画框里,其中不乏大名鼎鼎的美国皮克斯电影公司。原来皮克斯也曾在他那里定做过一个小鸟音乐盒。所谓小鸟音乐盒是一上发条,小鸟会自动走出来,拍动翅膀,转身,发出清脆的鸟叫声,然后再自动关上。



名片墙

莫里斯说,单单将所有机械零件装配起来就需要三个月之久,因此他一年最多制作两个。这款在历史上就声名显赫的音乐盒曾一度成为皇家馈赠的佳品,比如当年耶稣会传教士带给清朝皇帝的西洋玩物之中就包含了小鸟音乐盒。另外,莫里斯还提到自己有个客户是好莱坞大导演马丁西科塞斯的挚友。这位朋友知道老马丁之所以一改黑帮暴力风格而拍了儿童片《HUGO CABRET》,是因为马丁的女儿很喜欢机械玩偶。因此他专程在莫里斯这儿定做了一款玩偶音乐盒送给马丁西科塞斯。



莫里斯友善热情,稍微还有些腼腆,但说起音乐盒时滔滔不绝,两眼放光。每每打开一个新的音乐盒,他会先说音乐家的名字;柴可夫斯基,舒伯特,肖邦等等,然后开始跟着音乐哼唱,一下子让人忘记了他是巴黎最后的玩偶匠人。



莫里斯


    关注 天空音乐盒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