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复性涨价的品牌,为什么都被骂了?

 

这些报复性涨价被骂的背后,是消费者的收入减少的表现?...







今年开始,关于「报复性消费」的讨论就不绝于耳,疫情之后商家是否等来了了报复性消费呢?答案不言而喻。

当报复性消费没有如期而至,商家为了能够增加收入,在产品价格和增加附加值上打起了主意。


涨价:海底捞



四月份,有食客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自己吃海底捞的账单,表示现在吃海底捞人均已经220元/客了。消息一出,网友纷纷开始谴责,也让该事件在社交媒体上发酵。



随后,海底捞的有关负责人表示,的确涨价了,但是整体菜品价格上调控制在6%,且在全国各城市实行了差异化定价。

即使大众知道海底捞涨价的背后,在遵循了市场规律的基础上,还因为需求和成本的问题。即便如此,海底捞的涨价行为依然不被认可,最后只能公开道歉,承认战略上的错误,并将产品恢复成之前执行的价格。


降价:麦当劳



有了海底捞的前车之鉴,聪明的麦当劳选择了降价。推出了「39元半价金桶活动」,高调降价让麦当劳的需求供不应求,一时之间引发了网络瘫痪。



随着麦当劳半价活动在网络上的发酵与传播,形成了话题#麦当劳半价桶#,并帮助品牌形成了一个成功的营销事件,在增加品牌曝光度的同时,获得了用户好感。


增加附加值:西贝



与麦当劳和海底捞不同的是,西贝除了选择涨价的同时,在深圳地区采取了增收5元/位的茶位费。只是西贝增加附加值的方式,同样引起了消费者的反感,在网络上发酵。



最后西贝直接回复顾客,将为其退还茶水费,并选择在网络上公开道歉,表示会价格恢复到2020年1月26日门店停业前的标准。



无论这些品牌选择了什么模式,其本质就是为了增加收入。海底捞采取了产品涨价的模式,麦当劳选择了降价,西贝选择了增收收茶位费的方式……

在大众的关注急速提高的情况下,喜茶还蹭机做了一把营销,在社交媒体上发声表示「不涨价」。

1、商家为什么有涨价/降价?其本质是为了增加收入

在复工之后,商家为了能够提升客单价增加收入,选择了自身认为有效的措施,只是效果可能不如人意。

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由选择,而涨价和降价一样,是商家为了增加企业利润的一种方式。

对于涨价的商家来说,可能会筛选一部分顾客,但是会提升客单价,增加利润。

而对于降价的商家来说,降价可能降低利润,但是单品价格降低后实现刺激消费,从而实现增收的目的。
2、为什么用户对涨价更在意?

其实,基本上每年品牌都会因为成本上涨而进行了产品涨价,只是今年消费者的反应格外激烈,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消费自身收入减少的原因。

1)可自由支配收入减少,用户选择了更理性的消费


宅在家几个月,公司为了自救选择了减薪或者裁员的方式,让消费者的收入减少。而同时,其固定的支出却没有减少,如车贷、房贷、孩子的教育等,这让用户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减少,促使消费者选择更理性的消费模式。

2)风险意识增加,开始了报复性存款

据央行今年一季度数据显示,人民币存款增加8.07万亿,住户存款增加6.47万亿,比2019年同期增加6.6%。

在疫情的冲击下,大多数人面临着支付固定而收入不稳定的情况下,风险意识增强,为了避免未来出现类似的危机,于是人们采取缩减开支增加储蓄,这也是大多数人感叹的「报复性存款」。
3、涨价幅度在合理范围,为什么还会被骂?

因为成本的增加,像海底捞等企业菜品涨价也在合理的范围,为什么会被用户骂?

1)时机不对

在华姐看来,主要是涨价的时机问题。疫情期间,不少的企业采取了自救措施,降薪裁员的用户人数不少,不少的用户面临着在就业的问题。在如此背景下,企业选择涨价纯属时机不对。

2)消费体验感不好

而像西贝这样通过增加附加值的方式涨价,看似无可厚非,但是在更多的消费者看来,西贝没有做到提前通知,而是直接在最后的结账阶段选择了加收,让用户感觉收费不明确,有一种被强制消费的感受,没有给消费者提供该有的消费体验感,因此被用户反感。

作者简介:华姐,[营销前线]编辑,多年营销经验,和多家品牌合作策划传播方案。华姐个人微信号:huaer8609。
「营销界新鲜事儿都在这里」
公众号:MarketingCase
官方网站:71355.cn
  微博:http://weibo.com/u/286416863


    关注 营销前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