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谜:烛影斧声还是金匮之盟?

 

我个人更倾向于是金匮之盟。...






赵匡胤这个人,不仅是一个传奇人物,还是一个老谋深算的人物,更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

关于赵匡胤,历史上还有两个成语“金匮之盟”和“烛影斧声”。

这个“金匮之盟”的意思是说什么呢?

赵匡胤活了五十岁,死后由他弟弟赵光义接班,事先由杜太后和赵匡胤还有他弟弟达成的一个契约,这个契约最后被装入了金匮,所以称为金匮之盟。

当然历史上还有一种说法,赵匡胤是被他弟弟赵光义谋害而死,这个在历史上呢是有争议的,或者说是一个千古之谜。

“烛影斧声”最早的记载见于宋朝的《续湘山野录》。

在976年的某一天的傍晚:天降大雪,宋太祖赵匡胤呢,招赵光义进宫议事饮酒,把周围的宫人内侍全部让他们出去。

他们只能看到烛光之下的影子,听到赵匡胤手持斧柄戳地的声音,然后又听到赵匡胤对赵光义说:"好做好做”。就是好自为之的意思。

到了三更时分,宋太祖睡去,鼾声如雷,赵光义也留宿在宫中,

五更的时候,宋太祖就去世了。之后,赵光义就在宋太祖的灵柩之前继位为宋太宗。

这个记载,提供了一个很大的疑问。是不是赵光义谋害了宋太祖之后继位为皇帝?

成为了千古之谜 。

这个野史上啊,还有一个说法,说赵匡胤早年结识了一位道士,此人姓名不详,预测神准,为人称道。

宋太祖即位后呢一直想找到这个人,但是呢,一直不能如愿。终于在开宝九年,赵匡胤在有一次西巡洛阳时重新遇见了这位老友。

就把他带入宫廷,咨询他说:“朕还有多少年的阳寿?”

道士回答说:“今年10月20日深夜,如果天气晴朗,陛下还可以再活12年。如果不是就请您准备后事吧。”

很快10月20号就到了 ,赵匡胤怀着忐忑的心情登上了太清阁。

仰望天空,只见星光璀璨,赵匡胤非常高兴,12年可以大干一场。

但是呢,谁料天有不测风云, 忽然一瞬之间下起了鹅毛大雪。天意如此也没有办法。

赵匡胤连忙派人召见晋王, 也就是他的弟弟赵光义。只见烛影之下,赵光义时而离席。好像不胜酒力,喝完积雪已达数尺,赵匡胤用柱斧除雪喊到:“好为之,好为之!”

可能一个说法是:“你好好做,好好给咱做好事,把我们的事业做下去。”

历史上好像侧重于你好自为之,好自为之 。

带着愤怒的心情,两个人好像吵起来。然后,赵匡胤就解衣入睡, 鼾声如雷。

第二天呢宦官发现皇帝已经驾崩,确实是千古之谜。

司马光所写的《涞水记闻》实际上是为赵光义洗白的。在司马光的著作里,那一天呢是普通的一天,那一夜呢也是普通的一夜。顺其自然的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宋太祖就在当夜晚间的四更去世了,宋皇后马上派人去找秦王赵德芳入宫。但是,他所派的内侍,早就知道宋太祖是要传位给赵光义的,所以这回内侍没有去找秦王赵德芳,而是去直接找了赵光义。赵光义知道这个事情之后,有点惊慌失措,唧唧歪歪的,不愿意去,这个内侍就提醒他,“如果您再不进宫的话,这个皇位就是别人的了。”

赵光义不情不愿的进了宫,宋皇后还在问左右:“是不是秦王赵德芳来了?”

左右对他说:“不是,是晋王来了。”

赵光义就来到了宋皇后的面前,宋皇后大惊失色,马上改了称呼。说“我们母子的性命就在官家的手中”,这个“官家”就是“皇上”的意思。

“赵光义泣曰”。这个“泣”是“流泪”的意思。

不要担忧,我们共富贵。这个记载明显是为赵光义提供不在场的证明,赵光义对此事一无所知。问题是这个记载中出现了一个非常大的漏洞:如果宋皇后想让赵匡胤的儿子继位,应该是去招第二子,燕王赵德昭进宫,而不是找秦王赵德芳进宫。这是司马光的著作,无法自圆其说的一个漏洞。

中国的古代社会从周到明都是严格实行这个嫡长子继承制,明朝我们知道朱元璋继位的是他的孙子。

太子朱标文武双全、宅心仁厚,可惜朱标英年早逝。 此时朱元璋毫不犹豫就把皇位继承人定为朱标的儿子, 也就是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继位 。

只能是嫡长子一系来继承皇位, 因此第四子燕王朱棣不服,产生了"靖难之变"后来朱棣篡位。

这个说明,在中国历史上:嫡长子继承制是非常严格的。

宋朝为什么会有例外?由父死子继变为兄终弟及,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疑问。

究竟是弟弟谋杀了哥哥?还是早有契约或者是金匮之盟?

我个人更倾向于是金匮之盟。

第一:赵匡胤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治国理政的超人,33岁登基, 50岁驾崩。

在他短短的十几年,大宋王朝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取得了超然的发展。他的治国理政有条不紊。

第二:赵匡胤是一个大孝子,赵匡胤的母亲在晚年生病的时候,赵匡胤整天伺候在左右,赵匡胤的这个母亲杜太后,是一个相当于武则天一样的眼光毒辣很有主见的妇人。而金匮之盟有一种非常逻辑严密的说法就是杜太后曾经问赵匡胤:“你为什么能够当皇帝?”

赵匡胤说:“愿闻其详。”

杜太后说:“你能够当皇帝,根本的原因是周世宗柴荣年幼七岁, 没有治国理政的能力和经验。所以你死后应该让你的弟弟来继位,只有这样才能够永保我们的赵家千秋万代。”

赵匡胤认为很有道理,对杜太后的话是言听计从。所以金匮之盟是由杜太后提出,赵匡胤认可,并且有宰相、赵光义多人在场写入文书,装入这个金匮。

第三:赵匡胤呢在他临终之前身体处于健康状态,他不是长期卧病在床,逐渐病死,

他是突然驾崩的。

临终之前要有感觉,他一定会召见继位人。一个可能性就是非常清醒,把儿子叫来:“你应该继位。”

或者把他的弟弟叫来:“你应该继位。”

赵匡胤临终之前,皇后命令宦官紧急召见他的儿子赵德芳来到病榻前,照理说宦官只有听命的份 ,但是宦官说关于继位之事早有约定。大意如此:宦官王继恩约见的是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宦官王继恩敢于在如此的情况下,反叛皇后是不合情理的,但又是合情里的。

情理就是他依命而事,他不敢违抗圣命。所以从这三点来说,我觉得金匮之盟更符合历史的逻辑。

杜太后对赵匡胤说:“只有成年君主才能保住江山”。这个说法当然是合理的,见之于正式的宋史,恰恰是这一点,使我们产生了更大的疑问。

因为在宋太祖赵匡胤去世的时候,他的次子燕王赵德昭已经25岁了,他可不是7岁小儿柴宗训。即使是按照杜太后的说法,也应该由赵德昭继位。这会使人们产生更大的疑问。也就证明了这也确实是一个千古之谜。





 




    关注 额滴神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