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晨拒接父亲电话,屏蔽朋友圈:个人边界被侵犯时,如何好好说“不”?

 

“边界”和“亲密”其实是一体两面的。...



线下遇见全年最低价,限时限量手慢无
点击音频,即可聆听
本期主播 | 精灵


《女儿们的恋爱》一播出,“金晨和爸爸的相处模式”便上了热搜。

“我跟她没距离,她跟我有点距离”,这是金晨爸爸说的第一句话。

而金晨说:“我和爸爸吵架的频率还挺高,因为我总觉得他不了解我。”



为什么不了解?

或许是亲子之间的关系更像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一边相爱,却保持着距离,没给彼此了解对方的半点缝隙。

节目组问:“爸爸曾经做过哪些事情,让你感到过困扰。”

金晨说:“打电话打听我的工作和生活。”

为了避免这种打扰,金晨选择不回短信,不接电话,朋友圈屏蔽爸爸。

一方越是远离,另一方却越是想要靠近。

爸爸开始以为她好为由,向她身边的朋友打听。

他担心自己的孩子,就像2017年,因为某些事情,长达一年的时间,很多公司都不愿意找金晨拍戏。



孩子遇到困难,自己却只能干着急,他无奈,也自责。

面对这个什么事都自己扛的女儿,他想要做点什么,却什么也做不了。

他给女儿念信:“你不要把痛苦和委屈压在心里,要学会释放,大声地哭出来。”

嘉宾也隐隐有些泪水,金晨仍旧是站在半米之外,深深鞠躬。

金晨不懂爸爸的爱吗?

她懂的。

像无数留言“太真实了,跟我和我爸一样”的网友一般,她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回应这份沉重的爱。

有多少孩子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只报平安?

有多少孩子为了坚持自己,拒绝父母的任何靠近?

有多少孩子一边爱着父母,一边又不断远离父母?

如何才能找到双方相处舒服的距离呢?



“过度边界化”

正在无形中破坏着你的关系

每个人的身体有皮肤,皮肤之内是“我”,皮肤之外是他人和环境。

 

每个人的心理也有这样一层“皮肤”,也就是心理边界,它让我们有独立的情感和思想,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其实,过度的边界化也会在不知不觉中伤害着你。

具体来说,有这三种“过度边界化”。

第一,拯救者。

听过一个故事:

一位善良的女士,散步时遇见一只流浪猫,她收养了这只猫。

过了几天,她再次散步,又遇见一只猫,仍旧觉得可怜,往家里带回了第二只猫。

很快,附近的流浪猫被她一一遇见。

家被猫占据,她觉得生活都被猫毁了,却无法扔掉任何一只。

对于“拯救者”来说,别人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压在他们身上的责任比天还大。

可一边拯救着他人,心里却满是怨气。

于是,拯救者的另一面又往往是控制者,“我都为你付出这么多了,你凭什么不听我的?”

因为将别人的事视作自己的事,他们也常常侵入别人的边界,将他人视作自己的所有物,不分你我。



第二,反抗者。

前段时间,一位朋友打来电话,他说:“我反抗了父母十多年,到现在才发现自己从来没独立过。”

他家教严苛,从小便懂事乖巧,从未说过一句脏话。

毕业后,他开始反抗。

不论父母说什么,他总在第一时间怼回去。

只要父母想要靠近一点点,他便立刻转身,跑出百米远。

关系最差的时候,断断续续吵了一年,妈妈时常被他气哭。

他用一种决绝的方式,宣告着自己的独立。

可十多年过去,他却发现,他的反抗与父母的要求殊途同归。

顺从,是父母让他向东,他便往东。而反抗看似切断了自己和父母的联结,却不过是父母让他向东,他便往西。

两者的出发点都并非自己的需求,仍旧是被父母主宰着的人生,他仍旧没能通过反抗获得一种自己想过的人生。

第三,假性独立者。



假性独立者往往将“边界”推到一个极高的位置,他们最大的需要就是自由。

他们对于强制、义务或影响都非常敏感,只要产生了这样的感觉,他们就下意识地立刻拒绝。

这种的行为看起来是维护边界、坚持自己,但很可能他们根本没听别人在说什么,只是急着划清界限,撇清关系。

“拒绝”是他们的武器,表面上的“独立坚强”是他们的战利品。

事实上,不容侵犯的心理边界,往往并不出于他们对自己的坚持,而是出于对外界的不安。

他们如同被追捕的野兽,不断地逃跑和躲藏,用冷漠来应对关系,以一种孤立无援的方式生活。

这时的心理边界并不帮助他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是他用来防御外界危险的堡垒。



不试图控制他人,才谈得上边界


为什么说这三种类型是“过度边界化”呢?

这就要说到健康边界的六个特征。

1.恰当的,清晰的。

 

2.非控制性或操纵性的。

 

3.坚固而灵活,不是坚硬的、无法改变的。

 

4.保护性的,非伤害性的。

 

5.接受性的,非攻击性的。

 

6.为自我建立,而非为他人的。

比如,面对缺乏清晰边界的父母,什么是孩子健康合理的边界呢?

首先,有清晰的界限。

界限的一边是:自己的选择,自己的愿望,自己的坚持。

界限的另一边是:父母的选择,父母的愿望,父母的坚持。

这意味着我们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

同时,这也告诉我们,哪些是自己的责任,哪些责任我们无法承担。

其次,尊重彼此的界限。

为什么很多采用“过度边界化”应对父母呢?

因为他们往往一方面想要坚持自己,另一方面想要控制父母。

比如,被催婚。

人们不仅仅希望坚持自己的想法,先发展事业,还希望父母能认同自己的想法,别天天给自己的压力。

比如,工作的选择。

人们不仅仅希望做自己想做的工作,还希望父母能改变自己的观念,别老念叨着“回家好,钱少点,但稳定还离家近呀”。

再比如,心理边界。

人们不仅仅希望能够维护自己的边界,还希望父母能成熟稳重一点,主动帮助自己维护这个边界。

你看,他们一方面提倡着边界,一方面也做着和父母相同的事情,试图说服对方改变想法,认同自己,继而满足自己的需要。

 

尊重彼此的界限,其实也意味着,当你做出自己的选择后,去承担自己选择的所有后果,包括尊重父母的各种苦情、道德谴责、乃至威胁的行动。



最后,自由的选择。

或许你会问:“我做出自己的选择,但凭什么要承受父母给我难受,我切断这个联系,不回消息,不接电话,不听他们任何的话语,不就好了嘛。”

分享一位朋友的经历,她从三年前就被催婚,后来,每次妈妈一打来电话,她都有想摔东西的冲动。

但前段时间她第一次有些心疼妈妈,那天亲戚来串门儿,她待在卧室,亲戚对妈妈的数落,第一次字字句句扎在她的心中。

而她也第一次听到妈妈说:“你们可别当面跟她说这些,现在她过得挺开心的。”

朋友说:“我的环境很自由,离了家,怎么活都没人说什么闲话,但爸妈没办法离开这个环境。不论我多占理,但爸妈就是因为我承受着许许多多的议论。”

 

那天以后,她仍旧坚持着自己,不愿结婚,但她决定在爸妈抱怨指责的时候,至少不挂电话,她想要陪着爸妈一起面对。

你看,保持边界和维持亲密从来都不是相互矛盾的。






个人边界被侵犯,如何说“不”?

具体来说,如何才能坚持边界的同时,又维持适当的亲密呢?

有三个原则。

第一,建立灵活型边界。

“过度边界化”的人往往是坚硬的,难以信任他人和环境,他们的边界常常让人无法真正靠近。

而拥有灵活型边界的人能够决定让什么进入自己的边界,什么保持在自己的边界之外;决定共情哪些情感,而不受哪些情绪的感受和控制;清晰哪些是自己的责任,哪些是别人的责任。



你可以试着回答这三个问题:

1.你喜欢什么,想要什么?

 

2.你不喜欢什么,不想要什么?

 

3.上诉两个答案中,哪些可以稍作变通,哪些是你绝对无法忍受的?

第二,面对内疚。

反抗者和假性独立者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态度,往往是为了避免体验到内疚的情绪。

他们在提倡自由、注重个人的思想观念下长大,想要建立起自己的边界。

可是,一回到边界模糊的环境中,他们要么不由自主地考虑父母的感受,做出妥协;要么冷漠地拒绝,又不得不体验到内疚的情绪。

但用撇清关系的方式来避免体验到任何内疚,其实也失去了真正面对自己,建立恰当边界的机会。

所以说,想要保持边界,首先要做的是面对内疚,并且在相处中找到处理内疚,并坚持自己的方式。



第三,学会一边共情,一边拒绝。

心理学中有一个常用的小技巧——VAR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在保持边界的同时,为彼此留出沟通的通道。

它分为三个步骤。

 

1.证实

确认对方的情绪,承认对方被自己拒绝后的不舒服。

比如:“我知道你真的想要多了解我的生活”,“我知道你们确实很爱我,也很担心我”。

2.坚持

坚持自己的想法,让对方看到自己的边界。

举个例子:

“但是你每天都给我打电话,希望事无巨细地了解我的生活,让我很难受,我也需要独处的时间。如果你可以一周打来一次,我们会聊地更开心一些。”

这里有一个需要注意的点,在坚持的部分,你不仅仅要告诉父母不要做什么,还要告诉他们,要做什么。

3.强化

告诉对方,你为他着想的部分。

“每次打电话,我们都在吵架。其实我也想好好跟你们说话,可是这样打电话的频率让我没办法很好地照顾到你的感受,常常伤害到你,这也让我很内疚。”

最后,“边界”和“亲密”其实是一体两面的。正如山本耀司所说: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

自我和边界在碰撞中产生,而理解和亲密也在这样的碰撞中酝酿。

主播 | 精灵,电台主持人,yy情感咨询师。公众号:精灵的格格巫。

策划 | 辛怼怼

编辑 | 让我康康

芬空间·心灵狂欢节,遇见线下体验营
史上最低价,限时特惠,仅需980
同时免费赠送
价值365元幸福会员VIP1年
价值199元不同主题线上体验营3期
成都:11月27日-11月29日
杭州:12月30日-1月1日
北京:2021年1月29日-1月31日
三场任选一场
数量有限,马上扫码抢购


    关注 张德芬空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