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还有这一座江南明楼闻名于世,你们知道吗!

 







容县真武阁,高13.2米,共三层,底层面宽13.8米,进深11.2米,黄瓦宽檐,全阁用近3000条格木构件,串联吻合,互相制约,合理协调组成一个优美稳固的整体,全阁未用一件铁器,堪称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

数百年来,它经历过狂风暴雨,雷打电击,经历过地震,但它仍旧矗立。真武阁不但见证着容州文明的繁荣昌盛,同时见证着容州人民的勤劳智慧。

而真正让真武阁闻名于世的,是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

梁思成与真武阁不得不说的事



真武阁,堪称中国古建筑的精品,经数百年沉淀的名楼文化内涵引人入胜

真武阁自1573年建成至今,这座明代建筑已经屹立在容县的经略台上430多年了。但在上世纪60年代之前,它却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让这颗南疆边陲明珠得以重放夺目光彩的,正是梁思成。可以说梁思成是真武阁的“伯乐”。

梁思成,这个与林徽因有着浪漫爱情的男人,在上世纪60年代来容县详细考察真武阁后,也不得不折服于古代无名工匠的巧妙构思和高超技术,称真武阁为“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罕见的一颗明珠”。

在他所写的《广西真武阁的“杠杆结构”》一文中说道:“真武阁建于1573年,到今年1961年,已将近400年了。但在中国建筑史上,它却默默无闻。这次偶然的机会,得一瞻‘风采’,我认为它应该引起我们极大的重视。”

在这篇文章中,梁思成一反学术论文用词严谨的惯例,连续使用了“名不虚传,百闻不如一见”、“令人为脚下的悬空柱捏一把汗”、“悬空的柱脚更显得神乎其神”等洋溢着惊喜的热词赞语。

他说,“这座真武阁却是真正受过漫长岁月的折磨考验的。到今年(1962年)它已经三百八十九岁了。在这将近四百年的时间,它曾经受过多次地震和大风的考验。仅就《县志·舆地志·讥详》篇所载,就有地震记录五次,大风记录三次。其中清咸丰七年(1857年),‘地震有声,屋宇皆摇’;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武庙前旗杆三丈,大风拔起……所过埂墙皆塌,同时经略台东偏一柱为雷震击,状如斧折’;光绪二十年(1894年),‘大风雨雹,拔树坏民舍’,而这座以微妙的杠杆作用,像一把天秤那样维持平衡的真武阁却没有被吹倒震塌,就不能不令人惊叹了。”

在1962年5月,梁思成教授在清华大学作《广西容县真武阁的“杠杆结构”》的专题报告,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十几家新闻单位作了专门报道,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PS:1982年3月,真武阁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梁思成专题报告及论文发表后,引起国人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如:原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费孝通题词评价为:“杠杆结构,七夺天工”;华南工学院教授、古建筑学家龙庆忠题词称赞为:“天南奇观”;著名教授商承祚题词赞誉为“天南杰构”;美国教授劳伦斯·泰勒题词称赞说:“这座建筑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知识、科学、精神上的完美结合。”

梁思成解构真武阁四根柱子悬空之谜



真武阁四根木悬空不落地使之闻名遐迩,令人啧啧称奇



建筑工艺轻盈秀美
真武阁最为神秘的是“四根内金柱”悬空。梁思成也认为这是真武阁的价值所在。为解开悬空之谜,他对真武阁的“杠杆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

真武阁底层的柱网布置特殊而又传统,为上面的特殊结构搭建起到了支撑作用。

上到二楼,底层的八根金柱已变成二楼三楼的檐柱。而在阁室里面,又添了“四根内金柱”,这“四根内金柱”穿过上面的楼板,直插上层;前后两金柱之间,还有楞木承重梁一道,担承着上层楼板;这“四根内金柱”还伸出三层枋子,穿过檐柱(即底层金柱的上部),向外伸出成为斗拱,以承托外面宽深的瓦檐;而有这样沉重荷载的“四根内金柱”脚下却是悬空的!柱脚离楼板面约20毫米 30毫米,可以平放进一本书。头顶千斤、脚不落地,确实令人震惊。

而上到三楼,更令人为脚下的四根悬空柱捏一把汗了。悬空柱柱头上还承托着大梁一道,上面还架有二梁,更上则立“脊瓜柱”以承托着巨大的脊檩。同中层一样,也伸出枋子三层,穿过檐柱成为斗拱以承托上层檐。如此巨大的沉重荷载压在这四根柱上,让这四根悬空柱更显得“神乎其神了”。

梁思成从悬空柱的结构、斗拱的结构利用等方面切入做了深入分析,认为这是利用杠杆原理等多因素互为因果、相互制约以取得平衡稳定,如其中一个因素的增减改动,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可以使整座建筑瞬间土崩瓦解。而且真武阁中两个相反的推力来自构件本身内部,像一架天平一样,是“活”的,不是“死”的,是动的而不是静的。整座建筑,从主要梁架到极为重要的斗拱细部,都像杂技演员顶大缸或踩钢丝那样,令人为之捏一把汗。

梁思成对这座阁的工程设计人员进行了假设,认为这是一位富有想象力的古代天才匠师的杰作,他借助杠杆原理成功漂亮地耍了一通利索的“结构花招”。

梁思成还从建筑艺术特征方面对真武阁进行了研究。他对这座建筑的斗拱处理手法赞不绝口,认为这种手法不同于其他古建筑,不拘泥于陈章旧法,别开生面。他还对柱头柱脚的“卷杀”、梁架的构造等给予很高评价。他认为整座建筑外形轮廓豪放不羁,内部构材构件的处理手法、艺术加工以至装饰雕刻都独具一格,更显真武阁豪放、潇洒的风采。

从梁思成解构真武阁可见,建造真武阁的明代工匠确实独具匠心,技艺令人称奇,只可惜真武阁独处西南,一直默默无闻,无从考证当时设计建造的工匠是谁,这也成为真武阁留给后世永远的谜题。

信息来源:玉林日报


    关注 聚广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