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届之际,看看古代官员离任那些事

 



古代官员离任那些事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官员卸任或离任,对当地来说,都是重大事件是两袖清风去时还似来时贫,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还是贪赃枉法千里做官只为钱,为官一任,祸害一方,离任后,老百姓看得最清今天,让我们来聊聊古代官员离任那些事
闻名遐迩的苏州文庙内,有一块两米多高历经千年风霜的花岗石,石上镌刻有两个斗大的隶书廉石这块普通石头的背后,有一段流传千古的廉石压舟的佳话

石头的主人叫陆绩,是三国时期东吴人,时任郁林郡(今广西贵港市,辖今广西大部)太守东汉末年,郁林尚属荒蛮之地,远未得到开发,但此地物产丰富,盛产珍珠翡翠象牙香料等奇珍异宝陆绩爱惜民力,体察民情,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掘井筑城,民生得到极大改善他任郁林太守多年,清正廉洁,对奇珍异宝毫无索取,深得百姓爱戴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陆绩任期满准备从海路返回吴郡时,他一家四口的行李,除几箱书籍和随身铺盖衣物外,别无他物船工说,你堂堂一个太守,所带行李竟不如一介寒士!帆船吃水太浅,会不胜风浪,难以入海航行陆绩买了两大瓮咸菜放到船舱,船仍然太轻,而他身上银两已所剩无几不得已,他请人从岸边搬来一块大石头压在船舱,才得以平安返乡陆绩舍不得丢弃此石,将其置于旧宅中,名为郁林石后人仰慕陆绩的清廉,刻廉石二字于石上,放置于碑亭之中,作为百官之诫康熙年间,苏州知府陈鹏年十分仰慕陆绩,又将廉石移至苏州文庙内,供后人瞻仰至此,廉石美名扬天下

北宋名臣包拯曾任端州知府,端州以盛产端砚而闻名,当时历任端州知府借进贡之机额外强征数十倍的端砚,用于贿赂朝廷权贵,或据为己有,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沉重负担包拯上任后,下令只需严格按进贡数额征收,从不以端砚去邀宠包拯虽酷爱书法,但离任时没有带走一块端砚,岁满不持一砚归,受到后人称颂
一官来此几经春,不愧苍天不负民;神道有灵应识我,去时还似来时贫明代河南信阳知州胡守安为官清廉,自律甚严,任期结束到城隍庙拜谒,即兴赋任满谒城隍一诗胡守安常说穷不忘操,贵不忘道,并认为,官吏在薪水之外谋取一分一文,对百姓都是有害而无益的好一句去时还似来时贫!既揭示了坦荡做人清白为官的道理,更是他个人心迹的告白

另一位明代清官海瑞,严惩贪腐,刚正不阿,被百姓誉为海青天,他离任淳安县县令时,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在门前供桌摆放一碗清水和一面明镜相送,以颂扬这位清官清如水明如镜的官德

清代乾隆年间,河南巡抚叶存仁为官几十年,始终清廉自守,当他告老还乡时,僚属前来送行,却迟迟不让船起锚,直到夜深人静时,一叶轻舟载着大批礼品悄然而至原来送行的下属们为避人耳目,特意等到夜晚送礼叶存仁当场赋诗一首予以拒绝: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

清廉官员的离任,留下了不少佳话,赢得千古传诵然而,对一些贪官污吏,老百姓则以送遗臭匾遗臭对联遗臭碑等,发泄心中的怨恨和不齿唐代大历年间,有一县令离任,当地百姓送匾一块,上书天高三尺县令以为是对自己的褒扬,满心欢喜地接受了事后,其父给他指出其意:天高三尺,并非天高,而是地皮被贪官刮去了三尺,等于天高了三尺对他的讽刺,可谓入木三分
五代后晋的宋州节度使赵在礼,强征暴敛,贪赃枉法,百姓苦不堪言当他离任时,乡民在衙门上贴了一副对联:早去一天天有眼,迟去此地地无皮,以示欢送可见,百姓对此贪官已经忍无可忍了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无论是廉石压舟岁满不持一砚归清水明镜相送,还是去时还似来时贫不畏人知畏己知,能够流芳百世的,是老百姓的口碑,是清廉操守和高尚人格离任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官员的政绩操守名声好坏自古贪腐受唾弃,唯有廉者留其名为官一任,就要尽到造福一方的责任,利要时时刻刻为百姓谋为天下计,而不能老想着为自己个人谋公权是公器,绝不可私用,公权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不属于任何个人,更不是任何个人的特权私权马克思曾说过:不可收买是最崇高的政治美德权力越大,越要绷紧心中的弦,在行使公权力时,越要如履薄冰心存敬畏,不妄为不乱取,心中有戒行之有界

从政者当深知:清心方可守正,律己方能服人,清节足以励万世(蒋伟)

编辑:尹骁

校对:方可
更多精彩 为您推荐


董区长,你这顿饭违纪了纪检干部带你沉浸式追剧扫黑风暴

巡视组来了!这场收官之战将如何出招





    关注 三湘风纪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