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庐——创造意义的地方

 

冶堂是卖茶叶和卖茶器物的,严格说不算是茶馆;而紫藤庐,却不仅仅是茶馆。这里发生过的故事,令她意义非凡。她是“...



冶堂是卖茶叶和卖茶器物的,严格说不算是茶馆;而紫藤庐,却不仅仅是茶馆。这里发生过的故事,令她意义非凡。她是“一个创造意义的地方”。

知道紫藤庐,是读了龙应台的《紫藤庐和星巴克之间》。她说:

我更喜欢在台北的古迹紫藤庐喝茶,会朋友。茶香缭绕里,有人安静地回忆在这里聚集过的一代又一代风流人物以及风流人物所创造出来的历史,有人慷慨激昂地策划下一个社会改造运动;紫藤花闲闲地开着,它不急,它太清楚这个城市的身世。

台北市有58家Starbucks,台北市只有一个紫藤庐。……Starbucks越多,每一个城市自己的紫藤庐越重要。



建于1920年的紫藤庐,是日据时期建筑,1945年前为“总督府”高等官舍。国民党大批来台后,这里成为“财政部关务署署长”周德伟教授的公家宿舍。

1975年,周德伟教授退休赴美后,幺子周渝接管老宅。当时正值台湾民主运动的萌芽期,周渝曾参与“美丽岛运动”,一些失意党外人士纷纷在此落脚聚集,紫藤庐成为日后陈文茜笔下“反对运动记忆里最美丽的堡垒”,也成了林浊水回忆里“落魄江湖者的栖身所”。

爱好艺文的周渝同时开放空间,支持一些刚起步摸索的弱势艺术家,紫藤庐散发出一种波西米亚式的浪漫气息。1981年改辟为茶馆,因庭院三棵老紫藤蔓生屋檐而命名为“紫藤庐”,是台湾第一所具有艺文沙龙色彩的人文茶馆。



那天,我从温州街殷海光故居离开,来到紫藤庐已是下午5点。车水马龙的新生南路仿佛远在九天。院内没有串串紫花,但见锦鲤摇摆。茶客三三两两在厅内散坐;转弯处的一个包间,十来人在榻榻米上聚谈;另一间内,正在举行“逆旅悠尘--梁兆熙个展”。

当日,紫藤庐主人周渝先生就在店内。他面容随和,有种老派知识分子的卓然之气。得知我是从大陆来台自由行后,他以茶款待,与我闲聊开来。周先生见我对紫藤庐感兴趣,便赠我一册其父周德伟先生的自传《落笔惊风雨——我的一生与国民党的点滴》,又请我观看纪录片《紫藤庐——一间茶馆的故事》。

“开这家茶馆,希望能治治社会的病。”在纪录片中,周渝如是说。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


    关注 善本初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