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舌尖》

 

刚接到电话的时候还不敢太确定。“我是《舌尖》栏目组的邓洁。”她说,“我们在兴安开会,是杨小肃导演介绍我们找...



刚接到电话的时候还不敢太确定。

“我是《舌尖》栏目组的邓洁。”她说,“我们在兴安开会,是杨小肃导演介绍我们找您,想了解一些有关平乐美食这方面的情况。”

“哦,哦!杨导,呵呵~”

秘境广西
 

《秘境广西》是自治区2013年的重点宣传项目,由央视携手广西电视台联合摄制。

首先过来踩点的两个人,曾小凡和骆驼(姓宋),年龄都在五十上下。曾导胖,骆驼瘦;曾导爱酒,骆驼好茶。一身休闲随意装扮,都是颇讲究的主。骆驼在广西早期的户外运动圈里还算是个头,桫椤久闻其名,两厢一见极为热络。曾导是桂林人,对桂林及整个广西的历史人文烂熟于心,引经据典地讲得头头是道,叫人好生佩服。关于“两粤通衢”——桂江水上交通的历史价值和历史地位,桫椤举了个例子说,桂系军饷50%是从这条水道收上来的。“我查到的数据是超过60%”,曾导说。“大多数人对于桂系都只晓得李宗仁和白崇禧,还有一个黄绍竑,容县的,他……”

第二次过来的时候带了两位助理。上一次已花了两天时间把桂江、长滩、桥亭、青龙、阳安、张家、榕津一圈走完下来,这一次曾导说,你帮找找文物管理所的同志,有些情况需要了解得更细一点。又到了造船厂退休工人老袁的家里,对一些细节再次进行了对接和确认。拍摄的脚本已经初步定了下来,内容是“袁新弟做船模的故事”。木船是桂江标志性的交通货运工具,千百年来承载了大量的人员货物往来贸易,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逐渐地被机动铁壳船所替代。袁新弟,这位退休在家的造船厂老工人的代表,把从父辈们身上传承下来的、古老而高超的木船制作工艺,以及对桂江红帆船那份深深的情感,都浓缩到了这一条条小小的红帆船模型的精雕细刻当中。这回所拍摄的“袁新弟做船模的故事”纪录片,就是要用那条小小的红帆船,来缓缓地拉开《秘境广西》中桂江这张神秘的大幕。



10月16日,摄制组一行八人抵达平乐,杨小肃导演与曾小帆是曾经的同事,在国内纪录片圈子很熟,包括跟《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这次带来的是央视的摄影师(姓赵)。杨导给人的印象很随和,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说话慢条斯理的,说的也不多。三天的拍摄工作安排得很紧凑,去了趟大扒航运社、黑山脚货运码头;19号的下午,黄十财喊上了两个老弟兄一起出了趟大船,正好赶上了三江口往下吹的风。赵老师的机位是定在船舱里,杨导在桂江二桥从上往下取了景,又迅速转场到了老车渡的浮桥面。江面上,红帆高高扬起,乘着风朝着镜头飘过来……



“可以了,我没想到这船有这么大!”坐在县城老街的廣福茶楼里(桂江民俗文化研究协会所在地),我们观看了杨导亲自拍摄的视频:翠绿的江面上,一张红帆从二桥底穿出,一条小木枧板挂在红帆船后面,镜头跟随着船前行摇上,江面渐渐宽阔,老街的吊脚楼、万人涡的挂榜山、远处的浮桥,顺序进入画面,定格……,看得我们屏住呼吸,最后长长地吁出一口气,赞!真心漂亮!

“县里要做宣传的话,这些视频资料我都可以提供给你们的。”杨导很大方。骨灰级别的摄影爱好者、广电局长廊桥先生早已经按捺不住,拿着自己跟拍的视频从设备、到技术、到场景向大师开始了请教……

黄大厨
 

晚餐就定在茶楼里,吃鱼,黄大厨主理。

黄大厨也是船民,从他的祖父到他父亲,就一直是负责家族里操办大小酒席的主理,从小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地到他这一代,从最初交通友谊餐厅,到之后的飞龙鱼餐馆、野牛海鲜楼、飞龙山庄,已在平乐餐饮业界打拼了大半辈子。上过广西电视台的《寻找金花》、海南卫视行者栏目《谁借我厨房》、台湾三立电视台《在中国的故事》、浙江卫视《爽食行天下》等,在全区、全市、全县各类美食比赛、展览当中获奖无数,是桂江船家美食的代表人物之一,国家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曾导来踩点的那次,黄大厨把船家菜说了个天花乱坠。今晚的一鱼多吃,作为民俗文化研究协会的兼职副会长,由他亲自主理,这是他的拿手菜。这鱼,也是当时答应了曾导的。

厨房里,锅碗盆瓢叮当作响,柴米油盐酱醋飘香;客厅里,骆驼泡着茶,摄影课程气氛正浓渐入佳境;赵老师他们还在老袁家里,拍摄老袁一家吃饭的场景。不觉天色已暗将下来,剁椒鱼头、酱香鱼尾、剔鱼片、清蒸鱼肚、豆腐焖鱼、油炸鱼排、鱼肉丸子、凉拌鱼皮、椒盐鱼鳞,一个接着一个的菜从厨房端上了桌面,“留里面小桌,我们先开吃吧!”曾导忍不住了,叫道:“老弟,酒!”

酒是“红四渡”,南宁友仔带过来的,国酒系列,二两小支装,一提12支。价钱不贵,入口醇绵,刚第一口,曾导就道:“好酒!”酒香,菜好,话就多。黄大厨从厨房里坐下来就说菜,“这条鱼有15、6斤,没这么大的鱼做不出这么多的菜;鱼肚嫩,做清蒸;骨头熬汤,涮鱼片;酱是船上人晒的豆酱,另一种是‘荫酱’,没用晒什么日头的;这个是椒盐鱼鳞,香脆,送酒,爽!——”

确实爽!酒过半酣,桌上的主题已经完全切换到平乐美食频道。“民以食为天”,《舌尖上的中国》为什么这么火?!味蕾是人记忆最长久的器官,打小留下的美食记忆,到了年长,味觉勾起的一定是浓浓的乡愁,让远离家乡的人们一边吞着口水,一边眼含泪水。



有酒助兴,黄大厨将平乐美食的做法讲得极透彻。不同的部位拿来做不同的菜,不同的菜有不同的做法。平乐十八酿,讲究的是荤素搭配,就像炒菜,肉菜用植物油,蔬菜用动物油,出来的口感完全不一样。鱼酿,不算是最顶级的,鱼鳞酿才真难得,鲤鱼鳞脆,用桂江特产的“黄金鲤鱼”,鱼鳞带金色,体型呈三角形的那种,鱼还得够大,鳞片才能做酿,油锅一酥,香脆嫩得不得了!稻香狗肉,一定是用稻草烤至皮色焦黄才香,急不得;多年存下来的老树茶油不能少;去腥血水,调料打卤,半汤半水煮熟透,一揭锅盖跳墙香,“那狗肉啊,塞在牙缝里面,一个星期剔出来都还香!”大伙“哄——”地一阵大笑!

之前,我对于船上人并不熟悉。小的时候到河边玩耍,经常看见河水里完完整整扣着的碗,都会有些莫名的惊惧,大人们说是船上人“泼水饭”所留下;至于溺水之人,有一种船上人“见死不救”的说法,则更是让人难以理喻。因此,对于平乐热线网站桫椤和潮湿稻草他们2005年底倡议搜集整理桂江船家文化的图文资料,我当时并不上心。之后接触多了,对船上人家逐渐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黄大厨、黄十财、黄石生,都是船民(渔民)当中非常典型的代表人物,有血有肉、棱角分明地立在我们面前。

黄大厨有时很滑头,“船上是虾公,岸上是相公。”从小是长辈的宝宝仔,心情好的时候了不得,树上的鸟都能哄得下来。《秘境广西》曾导踩点的时候说他,太像演员,拍出来不适合。然而,关于《舌尖》最终能够选中平乐美食,当天晚上黄大厨的表现功不可没。搀扶着走出廣福茶楼,杨导籍着酒兴又重复了一次:平乐美食不错的,我一定会向《舌尖上的中国》推荐推荐。

都喝大了,我也不知道当时有谁当了真呢?

(待续……)



剁椒鱼头



酱香鱼尾



清蒸鱼肚



油炸鱼块



凉拌鱼皮



椒盐鱼鳞


    关注 廣福昭州手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