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禁闭岛》,故事从没有结束。

 

在这部电影里,莱昂纳多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背后有痴望窗外的罗丝玛丽·肯尼迪的身影,有目光呆滞、形如人偶的弗兰西斯·法默的身影,有千千万万被生活打击摧毁了的可怜人们……...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人生在世必遇患难,如同火星飞腾。

——《旧约·约伯记》

对马丁·斯科塞斯来说,把丹尼斯·勒翰的小说《禁闭岛》改编成电影,意味着要讲一个很难讲的故事。

如果直接告诉人们,这是一个精神病患者的故事,大家都来看啊,估计只会遭冷场。

人性深处,尽管人们对别人的不幸会格外关注,但极少有人愿意深入到某个人的不幸深处,去了解真实的原因,去深切感受,去触发同理心。人们虽然往往对别人的不幸有着格外的兴趣,但仅仅听风就是雨,流于表面,人们更加关注他人不断的更加新鲜的不幸,从而填补自己生活中的失衡与缺憾。

斯科塞斯面对的难题,就是这样的人性。如何说一个故事,能让大家不但觉得乐意看下去,还能够身临其境的融入进剧情当中,而不是看热闹似的一掠而过。

(马丁·斯科塞斯和小李可谓黄金搭档)


他于是请来了老搭档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主人公莱蒂斯,并且巧妙的从主人公莱蒂斯的视野出发,以迭起的悬念作为铺展,层层推动剧情。

这是一部莱昂纳多贡献了几乎满分演技的电影;

这是一部能让人一口气看下来的电影;

这还是一部能让人感动的电影;

然而,遗憾的是,这也是一部容易让人遗忘的电影。

很多人在看过电影多年以后,甚至连剧情都忘得差不多了,或者说,忘得只剩下简单一句话:这是一个精神病患者的故事……好像挺好看的吧。

人们之所以容易遗忘这部电影,恰恰在于人们认为这只是一部莱昂纳多主演的,充满了悬念的,甚至有些夸张的电影,人们对电影故事背景缺乏认真的了解,对二战刚刚结束后的那个年代,对精神分裂症病患都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很难相信电影里主人公莱蒂斯的悲剧,其实来自于鲜活而具体的现实。

电影里的时代背景,正是心理学治疗两大流派的竞争——20世纪50年代,分别主张“生物学模式”和“精神分析模式”的精神病医生之间出现了深刻的分裂和斗争。

所谓生物学模式,是指利用药物和手术治疗精神类疾病,由此,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也称冬眠灵)问世了。接着,生物学模式推出了饱受争议的前脑叶白质切除术(lobotomy),其发明者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斯因此获得1949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斯)
然而这个手术,实在太残忍。

尤其是1945年,一个美国医生沃尔特·弗里曼二世(Walter Jackson Freeman II)对这种“手术”进行了一项“改进”,他发明了所谓的“冰锥疗法”(ice-pick lobotomy),这种“手术”是真正意义上的“触目”惊心——医生直接用锤子将一根大概筷子粗的钢针从病人的眼球上方凿入脑内,而后徒手搅动那根钢针来摧毁病人前脑叶,以求达到治疗精神错乱的目的。
更可怕的是,弗里曼非常善于宣传,经常纠集一帮记者搞“医疗秀”,大大夸大这种手术的正面效果,提高知名度,到最后,弗里曼到了只要给钱就做,不管病人有没有对应病症的程度(是不是很像现在的许多医疗电视广告?)。当时全美有数以万计的患者做了该手术,单只是弗里曼就做了3500例以上。

(肯尼迪家族全家福,后排站立者最
左为罗丝玛丽·肯尼迪。
前排最左是尤尼斯·肯尼迪·施莱佛,受姐姐的经历影响,创办了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
大名鼎鼎的肯尼迪家族的成员:罗丝玛丽·肯尼迪,正是这个手术的牺牲品。罗丝玛丽先天弱智,病情发作时常常偷跑出来,因为罗丝玛丽是一个女孩,家人非常担心她意外怀孕或者发病失态,于是在她23岁那年,其父约瑟夫·肯尼迪(上图居中坐的那位老人)把她推向了手术台,接受了全美第一例前脑叶白质切除术,这场冒险以失败告终,手术后罗丝玛丽智力下降到新生婴儿的水平,终日痴坐窗口,喃喃自语,1949年她被送到一家特教医院,直到2005年去世。


(弗兰西斯·法默,大家还是记住她的美丽吧)
另一个悲剧人物,就是好莱坞三四十年代的女明星弗兰西斯·法默。这个天才女子,从小就很有自己的思想,写过激进的文章,名噪一时,曾作为学生代表访问过当时的苏联,并在1936年到了好莱坞,成了明星,在6年时间里演了14部电影,但她性格暴躁,热衷于用激进的方式反抗周围浮华的环境,与同事反目,在片场冲着老板大吼大叫,终于被她的母亲送进精神病院,并被切除脑白质,她终于安静了。不幸中的万幸是,在经历了痛苦的11年精神病人生活后,法默重新又回到电视上,然而她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个她了,目光呆滞,反应迟钝,酗酒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但是她最终原谅了她的父母,并且精心照料了他们的晚年生活。

在前脑叶白质切除术的实际应用中,这类手术的目的和功能,变成了不是解决精神病人的问题,而是解决有问题的精神病人。对长期饱受折磨的家属而言,也往往愿意配合精神病院对病人采用这样的手术,对例如罗丝玛丽和法默这样的病人,一刀下去,世界就变清净了。对另一类病人——有严重暴力倾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这个手术可以让他们彻底丧失暴力的可能,一刀下去,世界就变安全了。于是这个手术在当时的年代是非常受推广的。

我们《禁闭岛》的主人公莱蒂斯,不幸就是后者——有着严重暴力倾向,而且因为当过兵,接受过专业的军事训练,他被视为最危险的病人。督查委员会对莱蒂斯失去了耐心,决定为他施用前脑叶白质切除术。然而,考利院长和莱蒂斯的主治大夫肖恩医生坚决拒绝这个方案,他们两人认为莱蒂斯还有救,通过精神分析模式,让他从狂躁的幻想中恢复清醒,从而治愈他的心病,他们两人说服督查委员会,再给他们最后一次机会。

于是,考利院长和肖恩医生认真编排剧情,动用了禁闭岛所有的看守,护士以及一些病人配合,以精神治疗模式,试图帮助莱蒂斯重新面对现实。且不论精神治疗模式是否有效,考利院长与肖恩医生的努力值得人们尊敬,甚至感动。

主人公莱蒂斯并非天生精神疾病,他只是被生活摧毁了。他参加过二战,并曾被德军关押在集中营,集中营的生活摧毁了莱蒂斯的价值观。严重的战后综合症,使得他酗酒成性,回到妻子和三个孩子身边后,他因为酗酒和逃避现实,对患有重度抑郁症的妻子不管不顾,最终造成了妻子把孩子溺死在家旁的湖里的人间惨剧,他痛苦欲绝,开枪打死了妻子,然后因为重度精神分裂症,被关入禁闭岛。

在禁闭岛上,他重新塑造了一个想象中的自己,幻想自己接受秘密任务来到岛上找一个并不存在的女子,并且力图找出禁闭岛开展洗脑术的可怕秘密。

在考利院长和肖恩医生的巧妙设计下,医护人员合作创造了许多现实细节,意图让莱蒂斯发现自己其实是陷入幻想。影片的后期,莱蒂斯清醒了,从他自己编织的幻想中苏醒过来了,他回忆起了所有的现实,那些痛苦的,让他拒绝面对的现实,想起了可怜的被他冷落的妻子,想起了无辜的被他疏忽的孩子,此时,莱昂纳多演技爆表,如此复杂的情绪被他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看到他的痛苦,作为观众的你情不自禁会泪目。

狡猾的马丁·斯科塞斯在影片的结尾处,设置了一个模糊的,让人反复猜测的结局,莱蒂斯是已经痊愈,却因无力接受曾经发生的现实,从而坦然走向手术室?还是莱蒂斯又再次发病,让所有关心他的人无奈失望,最终放弃了他……而我,宁愿相信前者。

《禁闭岛》这样的电影,并不讨人喜欢,它讲述的,是真实的历史改编而来,那些真实的不幸,借助电影语言,以充满悬疑的方式,凭借演员们极为优秀的表演,展示给观众们看。

看《禁闭岛》,你丝毫不会觉得轻松,但正因此,你终于能有机会深刻了解某些人们的不幸,如果说,我们需要了解别人的不幸来提醒自己,那么,我们也需要理解别人的不幸来提升自己。

莱昂纳多并没有因为这部片子获得奥斯卡,但在我看来,他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他不是走走戛纳电影节红地毯图个名气的网红明星,他也不是靠颜值娱人娱己的娱乐圈友,他更不是靠着低俗烂糟的电影吸金骗钱的劣质演员。

感谢他,如此生动的表达了这样一个苦难深重的人物。在这部电影里,莱昂纳多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背后有痴望窗外的罗丝玛丽·肯尼迪的身影,有目光呆滞、形如人偶的弗兰西斯·法默的身影,有千千万万被生活打击摧毁了的可怜人们;马丁·斯科塞斯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背后是千千万万如考利院长和肖恩医生那样的,真正关切病人不幸,理解病人并尽心尽力拯救这些不幸人们的医生和学者的身影。

“荆棘和蒺藜,使人生烦恼劳苦的种种艰难和试炼,无非是要使人获益。这是上帝所定不可少的训练,要救人脱离由罪所生的败坏。”


向他们致敬——这些对人类苦难有着深切同情的人们,他们是人类的脊梁。

(备注:前脑叶白质切除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渐被抛弃,或者被改进以在更精确的条件下用来治疗癫痫等疾病。药物治疗在治疗精神疾病方面还是主流,而精神治疗模式效果并非那么完美和有效。本文内容无意引导读者,仅作为该电影的背景知识补充。)
作者介绍
达文西,浙电文社最胖的小编。爱读书,爱游戏。

第 93 期

编辑:达文西

图片来自网络及影片截图



微信ID:zdjgwxxh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关注 浙电文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