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怎么会变成了“购物狂”?

 

您是否也遇到过这样类似的问题:每次逛街孩子都要买东西,不买不行,有时选的东西太离谱了,孩子也要求必须买,不然就满地打滚,哭天喊地.........



点击蓝色字
关注我哟
☀定期推送育儿文章,婴幼儿心理发育,婴幼儿护理保健,心理学精神分析等优质原创内容,更有最方便快捷且量身定制的线上微课堂,打造最接地气、重服务的育儿微信平台!关注这个妥妥没错!

女儿的幼儿园小班里有个长得特别漂亮的女孩儿,有几次接孩子遇见她都在哭。一次是因为看见了女儿书包上的挂坠,她好喜欢,也想要,妈妈立马答应给她买一个。再一次见她,书包上已经挂着类似的挂坠,但又在哭喊这要买东西……妈妈很生气,其他家长都帮忙劝。孩子要其他小孩正在玩的滑板车,妈妈一开始答应了要买,可孩子还是哭,孩子的哭闹越发严重“我现在就要”,妈妈无法满足,讲道理也不听,就生起气了。

其实几个育儿群里经常有妈妈提起这样类似的问题:每次逛街孩子都要买东西,不买不行,有时选的东西太离谱了,孩子也要求必须买,不然就满地打滚,哭天喊地......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怎么会变成了“购物狂”?


相信很多宝宝妈妈都有这样的经历,喜欢逛街,喜欢买东西,喜欢大包小包提回家。那种欲望来了停不下来,也许冷静下来才发现很多买回来东西不是自己需要的。我们用“购物狂”来形容这样的人。
“购物狂”有遗传?
主要带养家人有疯狂购物习惯的,孩子会“学习模仿”这样的行为。其实孩子没有什么明显物质需求,但他们会模仿。这样逛街的步骤和模式就慢慢输入了孩子的身体。所以,看似“先天遗传”实是“后天习得”。
证明自己的存在


婴幼儿心理发育有个过程,犹如他们从不会自主移动变成会走会跑一样,认识自我也是一个过程。婴幼儿需要通过试探和带养人的回应来逐渐认识自我,提出要求,并被满足或被拒绝,证明了自我存在,被爱与不被爱。
爱的索取
女性的内心很多缺口和需求,她们通过对外部世界的事物,而判断自己的存在和需求。当婴幼儿的情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也会这样通过外部物品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情感缺口严重的孩子,要求就越多,越离谱。如果平时情绪没有得到正确疏导,过多禁止打压,不允许,忽视的孩子,是生活得不到妈妈的关爱的孩子。他们会把这样需要关爱的需求通过购物来体现。买越多就能缓解需求带来的情绪,但是心里需求是个洞,外部物品再多也填补不了。
有的爸爸妈妈因有遗憾,也会通过物品来弥补,这只能缓解爸妈的遗憾引起的焦虑,不能真正解决孩子的心灵缺失。越是要求买东西的孩子,越是渴望爱与关怀。
规则的探索


孩子,特别是婴儿,他们对整个世界都是好奇的,他们要和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建立联系,因此而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感受,他们试图在每一方面都和带养人建立链接,他们的自我就在这种丰盛的链接中孕育而出。
如果反复遭受中断,惩罚,孩子对事物的探索会得到终止。链接结果就会因为带养人的对待方式而改变。适当的规则设定参与约束,好过于生硬的打击责罚,忽视不理。
停止奇怪的带养手段


用物品做各种激励奖励,会让孩子把荣耀投在物品上,一味寻求物品;搞不定孩子情绪的时候用物品做诱饵也是带养人惯用手段,这让孩子学不会处理情绪,只会谈交换,谈条件,过分以自我为中心;出门必须买东西,固定模式不可打破,一旦不买就会哭闹,2-4岁秩序敏感期会尤为突出;以父母喜好的引诱孩子购买,不尊重孩子的选择,也会引发矛盾冲突。

多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不同的状态有不同的心灵需求,请及时共情,坐走心的爸妈。关注婴幼儿心理发育,脾气性格,购物狂这些问题显然不是身体健康受损带来的,而是心理状态的一种表现,对症下药,治标治本。这不是一招两招育儿技巧的运用能改变的事情,是需要家长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的转变。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很好,那就分享到朋友圈吧!本文为Lucia超级爸妈原创作品,转载请标明出处!

LUCIA超级爸妈微课堂用传媒的视角诠释育儿知识,用最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的方式,把婴幼儿发育与心理学精神分析完美结合,真正从根分解困境,从技术上处理难题,教授最走心,最实用的育儿知识。想学更多的育儿知识就赶紧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


Lucia老师微信

ID:cjbm5625长按二维码与老师互动
按住别松手


    关注 LUCIA超级爸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