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一言,快马加鞭

 

你能猜到,今天是要讲哪个字吗?...





点进来

就不知道

什么字了吧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可能已经有朋友认出来,是,一个“君”字





毛笔楷书
今天我们交流一下“君”字的写法。

第一个,欧阳询的“君”,第二个,颜真卿的“君”,第三个,钟繇的“君”。

每次我选的范字,都是我比较喜欢的风格,欧体、颜体、柳体我都选的比较多,(赵体我也非常喜欢,只是作为楷书总有点儿不像正规军的感觉)所以朋友们比较熟悉。

但是今天选了一个钟繇的字,简单介绍一下:书法名人里常说的“钟张羲献”里的“钟”即是此人,排在王羲之的前面,可想而知其实力,《宣和书谱》中说他“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正书即楷书)所以无论名气、水平,还是历史地位,他是绝不亚于欧颜柳赵四大家的。

我作为一个书法小学徒,自然无资格评论这种大师,但是我想,之所以现在学钟的人远少于学欧学柳,是因为唐楷是楷书发展的高峰,那个时期的楷书更加工整、规范、严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钟繇的代表作《宣示表》,他的字水平之高不必多言,但的确与我们现在通常意义上的楷书还是有不小区别的。

但是我特别喜欢他这个风格的“君”字,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1,“君”字的结构不是严格的上下结构或者左右结构,甚至不是半包围结构,所以他的结体安排相对来说比较困难,大家写的时候,一定要从整体上把握,不要只着眼于局部的“尹”字和“口”字,否则这个字非常容易写歪。

2,注意上方“尹”字的三横,第一横一定是最短!并且可以虚起笔后往右下方行笔,如第三个“君”字,但是向右上方扛肩不可过多,因为下面的两横都是扛肩的,且角度一个比一个大,如果都扛肩,这个字就容易斜了。

第二横可以长也可以短,根据自己喜欢的风格来,但是如果选择第二横长,比如第一个“君”和第二个“君”,但一定不要突出右侧竖笔过多,可以不探出来或者稍微探出来一小截,但是多了这个字基本上就是个斜的。

大家可以对比第二横从右侧竖笔探出的部分,和从左侧竖笔探出的部分,左侧是明显长过右侧的。有的朋友刚刚写的时候,为了中正平衡,想着左右差不多长,你写一个试试,这个字一定很丑!

第三横普遍比较长,甚至可以是最长的一笔(钟绍京的《灵飞经》里全是这么写,很好看),比如上面第三个“君”,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除了长,还有就是扛肩,也就是斜着向右上方行笔。

所以这三横写的时候,要注意它们的长度,以及它们的角度,另外还有就是楷书里永恒不变的,它们之间的间距。

3,再说第四笔的撇画,因为前三横,尤其是第三横,扛肩是非常严重的,所以这一撇的角度需要尽量靠下一些,以保证跟横画的角度不至于太小。

4,最后说右下方的“口”字。第一是竖笔的起笔位置几乎决定了整个口字的位置,重要的并不是左右位置,而是上下位置。因为太靠上则“口”字的横画与上面拥挤,靠下则松散。所以原则上保证“口”字的上面一横与“尹”字的第三横间距合适。至于左右的位置,主要由长撇来决定,因为“口”字总是要紧贴着长撇的。

还有就是“口”字的宽度和高度的把握。

写下上面这4点,好像头头是道,并非意味着我这些方面都做的很好。是想告诉大家,在写的过程中,当你感到写不好的时候,可以以这四点为参考,对比一下字帖上的字,是不是一致了。这样的话你能有个方向,不至于不知从何下手。

当然,如果大家有更好的见解,我也很愿意虚心求教。

毛笔行书
行书的“君”字,无论毛笔还是硬笔,我都写不好,因为在前人的行书作品中,我没有见过我特别喜欢的,不是说大师们写不好,所以也不再此多说,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即可。



硬笔楷书行书
我要指出上面硬笔楷书中,我写的“君”字的几处不足:“尹”字中间一横写的长的,长横都没写好,过于向下了,没有力量;左下角的“君”字写的太扁;除了左上方四个字勉强可看,其他都写很丑……

以上都是个人手工完成,鉴于人力物力,相对粗糙,还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感激不尽!

但请相信我会越做越好!

如果觉得内容还可以,还请点击右上角推广一下!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


    关注 一只笨蛋学书法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