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宗所讲的三样很重要,这个究竟是什么呢?(南怀瑾老师)

 

你把分别意念再一空掉的话,不被这个前五识、第六意识骗了,这个境界就空掉了。那个境界再晓得彻底地空,可以见自性,就是这个道理!这就叫做不晓得是苦口婆心啊,还是甜口甜心告诉你的!...

《唯识与中观》第15章
南怀瑾老师


“唯既不遮,不离识法。”

他说唯识这个'唯','遮'就是否定,否定了一切的理论、否定了一切法,而建立了这个“唯”,只有这个。

“不离识法”,这个是什么?就是心意识这个识,叫做识。识也是个名称啊!所以讲到这里我们研究了唯识那么久,我常常有一个感想:佛法讲了半天,什么心、意、识啊,性、道、真如啊,说了半天,所以禅宗是很高明!一切都拿掉了,没有了,“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是很高明,的确很高明。但是高明归高明,禅宗是接引上上智的人,普通智慧不行。多生累劫修持到这里,一指就破、就悟,这是禅宗的道理。虽然它很高明,普通人学禅哪,越修越糟糕了,非狂即魔。

所以六祖也说、五祖也讲,禅宗是接引上上根的人。那么,普通的教理之重要,这个教理讲唯心、唯识、明心见性,讲了半天是个什么东西?始终搞不清楚。



    譬如心意识,唯识宗所讲的三样很重要,这个究竟是什么呢?

(我们可以从这里作一个了解。现在的青年同学们,拿现在的文化做一个了解,对自己也许有帮助。你不妨借重物理,借重物理的世界作一个了解,物理世界佛也常引用。)

我们心性的自体像大海水,大海底层没有波浪哦,只有“等流”这个流。大海的中层上面、深海的上面也没有太多的浪,稍稍在动。这当然不是普通你们学了海洋学不懂,这个要深深地进入科学的范围去实在研究,我想不久的将来,在外国美国的电视上会可以看到,电视可以照海底的这个情形照出来。

这个上面、表层才有波浪,波浪上面当然有浪花。假定把这个海,所以佛经经常用海,观世音菩萨也站在海里头:苦海、什么海,很有道理。

    你拿这个……我们的真的心性这一层——心之体不动的,心不动;    意等于那个海上起的浪;    识——浪上面的波。

    所以我们看到的海面只看到波,层波叠浪。真正的海是不是波浪呢?不是波浪,波浪是它的外相。所以就是说,“变似外境”而已。我们看到的海,只看到海面第一层、层面上的波浪当成是海。

等于我们了解自己的心意识,我们为什么叫唯识?我们一切生命的现象同我们心能变所起的所变的那一层波浪的现象,这个识、识变骗走了。我们在这个地方体会。那么你在这个地方打坐用功都看清楚啊,差不多了。

  譬如你们坐起来有些人有进步还看到光明啊什么……哎,这还是波浪,识在作用。你把分别意念再一空掉的话,不被这个前五识、第六意识骗了,这个境界就空掉了,就更扩大了,等于走到深海的中层去了。那么那个境界再晓得彻底地空,可以见自性。就是这个道理。这就叫做不晓得是苦口婆心啊,还是甜口甜心告诉你的
 
再来,你可以拿植物来比喻。

 

    心譬如这个植物的根,一棵树的根;    这个意呢,第六意识等于这个根起来的这个树干。    这棵树这个花的话(所以你看释迦拈花,很有道理,整个这个花朵),这个识就是开的花朵。

我们看花的时候啊,一眼就被花朵骗住了。红的是花、绿的是叶,花花叶叶,都是识的作用;它后面的分别作用是这个枝干。这个枝干依赖什么呢?第八阿赖耶识,它的根根。这个花朵的“能”就是它那个根。根,既无花也无朵,也无青枝、也无绿叶、也无红花。

所以我们这个身体、生命、乃至身体上,眼耳鼻舌身是花朵,我们整个的身体不过是一朵花而已。能够使这个花朵开的,是意的作用、心意、这个心念,就是分别、虚妄分别心;

    根根呢?    同虚空合一的,三千大千世界同体的。你从这里去体会,慢慢去观察,也许你们用功啊、学佛啊有点像样了,修道啊可以了。不要在身体上玩来玩去,那不过前五识一个位置而已——身识上搞,搞个什么呢?
白居易的诗也告诉你,虽然是诗人的话——禅宗:“饱暖饥寒何足道,此身长短是虚空。”白居易当然他是学佛的了,白居易是唐朝的诗人,他也是学佛很虔诚的,最后是学净土了,老老实实修行,学净土了。

    “饱暖饥寒何足道”,这个人生得意、失败,饱暖饥寒何足道啊!“此身长短是虚空。”所以你在身体上(搞),你就是修到活个几百年、一万年也是完掉了,这个几十斤肉,不要在这个上面玩。这是唯识身,是身识的一部分而已。“饱暖饥寒何足道,此身长短是虚空。”

这些要记得啊!




    关注 致生命中的每一位贵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