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你有没有尊重小孩发怒的权利?

 

为什么宝宝会生气?愤怒只有负面的影响吗?该如何疏导宝宝的情感?...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直是中国上下级关系的写照,他是父你永远是子,就是你臣对君要有无限的绝对的责任,而没有任何权利,这固然是对这句话的误解,然而却是无数中国家庭的真实面貌。三五岁的孩童,也有嘟嘴生气的时候。可是,大人们会埋怨他们不乖,一顶顶大帽子不问情由地扣下来。但大人生气时,却没谁来说三道四。看来,生气是大人的专利。这对语言能力缺乏的幼孩来说,是不公平的。殊不知,大人们自己也常生气呵———只是,不会用镜子自照罢了。比如,他们的工作做得不好,达不到自己或别人的要求时,不也同样会发脾气,甚至找人吵架么?打压与无视是最常见这种中国式父母的权威性对儿童教育有着十分巨大的危害。

3~6岁是儿童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人之所以称为人,就是从拥有自我意识开始的,小孩已经从物质照顾进步为情感上的照顾,也就是尊重,在这一阶段社会情感发展还没有完善,因此他们对情绪的控制能力不强,父母包容性的高低决定了儿童面对压力及情绪管理等因素的高度。



孩子表达愤怒的好处:

任何情绪都是人平衡心理的一种方法,事物都有两面,负面情绪一样有其正面的作用!

1.表达情绪:

愤怒是人最大情绪之一,孩子如果能够将愤怒发泄出来,那么孩子已经长大了,需要沟通与理解的情感关怀。在婴儿时期,不满情绪的表现方法只有哭闹,而孩子生气证明他已经开始需要表达自己的意见并有了一定的个人情绪。

2.培养勇气的练习:

很多时候,孩子一旦生气,有些大人会采用打压、恐吓的方式去处理,久而久之,由于明白到表达生气只会换来被“抛弃”的恐惧,因此该生气的时候变成了压抑情绪,长大后容易变成神经质性格的成年人或有不良的性格缺陷。



看穿愤怒背后所隐藏的情感:

所有情绪的背后都有触发的因由,了解孩子生气的根本原因,能够最快地安抚孩子的情绪并了解孩子的情感需要!

    1.愤怒是什么?

愤怒是个人意愿或需求不能达到或一再受到妨碍而逐渐积累引起的一种激动、紧张和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当孩子怒气冲冲或大发脾气时,也许并非无理取闹,而是他在愤怒中往往讲不出恐惧的真正缘由。

 2、孩子愤怒的时候,怒气掩盖着内心深处的伤痛。

愤怒的孩子看起来气势汹汹,其实他的内心是惊恐不安和悲伤的。一件很小的事都会使孩子感到自己受到严重威胁,而且他除了奋起反抗外别无选择。他还感到孤独,认为没有人能理解他,没人愿意向他伸出救援的手,所有的人都想伤害他。

孩子天生渴求温情和友善。如果你看到一个孩子狂暴地打他的亲人,你可以假定他正处于极度的痛苦之中。孩子是以这种狂暴的方式呼吁人们注意一个事实:他受到了伤害,需要帮助。

3、孩子的怒气通常掩盖着某个可怕的经历。

面对危险,正常的反应是全力抗争,然而巨大的恐惧会使孩子处于消极状态。他们会退缩,发呆,或默不作声以求逃生。 在脱离危险之后很久,孩子仍然会感到惧怕。此时,告诉孩子没有必要紧张是毫无效果的。此时,有效的方法是伴在身孩子边,帮助他处理他的恐惧和悲伤。

4、孩子在愤怒中讲不出恐惧的真正缘由。

一个孩子不可能告诉你说,“我怕得要命,就像当年我出生前在妈妈肚子里憋了三个小时那次一样给吓坏了。”但只要别的孩子挤碰了他,他就会惊慌失措,或大发脾气。

孩子通常不可能直接处理有关的经历。那些记忆就像扎在肉中的刺一样,会干扰孩子的日常生活。父母可能从来也不知道孩子的有关记忆是什么。孩子在试图排除那些使他们“失常”的情绪时,只是需要父母的关注。

5、作为父母,你的目标是穿越孩子的怒气,尽管他对你发怒,父母也要坚决的把慈爱地留在孩子身旁。

孩子会努力要把某个隐藏得很深的伤害驱逐出去,但是还没有感受到足够的爱使他能够做到这一点。此时,父母不能强使他感到被爱,但你可以坚持给他以关怀,直到他把那个伤害排除掉。经过尖叫、发抖、冒汗和大哭这些能释放出隐藏在深处的伤痛的过程,孩子会惊喜地发现,在他一直对你发火的时候,父母始终在他身边。



父母如何平复孩子的愤怒情绪:

人有四种基本情绪:快乐、愤怒、悲伤和恐惧。父母一旦学会如何靠近愤怒的孩子,就可以帮助孩子摆脱造成他们愤怒的主要原因——惧怕和痛苦。父母应该学着穿越孩子的怒气,始终陪伴在他身边,给予足够的关注,引导孩子合理的表达和疏导消极情绪。

1、深呼吸。提醒自己这并不是什么严重的事,你平静的言行举止可以帮助孩子冷静下来,从而进行积极的情绪调节。

2、一定要让自己明白,发脾气是小孩释放自我情绪的一种很自然的方式。他们的智力与情感仍然处于发育阶段,他们和我们一样,不可能轻松地控制住愤怒情绪。

3、帮助孩子们锻炼自我情绪控制最好的方法,就是与他们产生共鸣。实际上,这会让你们的关系更加紧密,会使得你们之间充满更坚定的信任。激动紧张的情绪会逐渐减少到合理的范围。与孩子们产生共鸣时,愤怒情绪并不是直接被消融的。在愤怒之下是泪水与恐惧,越过愤怒冲刷出痛苦和悲伤的印记时,愤怒这层心理防线也就自然消失了。

4、除了同情和安慰什么也不要说,你能做的是让他有安全感,冷静下来。不要试图去教育对与错,你要做的只是承认他的沮丧与悲伤:“我很抱歉,对于那件事使你如此难受……但那太难了。”如果你从真实的内心发出同情与怜悯,孩子一定会做出回应。

5、做一些关于本质问题的限制是必要的。比如告诉孩子,你愿意怎么疯狂都好,但不能打爸爸妈妈。孩子们并不是真的想伤害我们——这只是恐吓他们,让他们感到内疚。大多数时候,当我们传达出同情与怜悯并且被孩子们所接受,他们就会停止击打,取而代之的是哭泣。

6、你的怜悯与安慰要付诸于行动,更多地表示出同情与安慰,孩子才更有可能去发现隐藏在愤怒表象下的泪水与恐惧。你不必去同意或说服什么,在这个时候,你只要去承认孩子真实的那一部分。一旦他们感受到听到你的心声,他们内心那些痛苦与孤单的真相就会发生改变。

7、不要试图去评论他们是否是反应过激了。要知道,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每一天都会经历或多或少的伤害与恐惧,这些东西他们还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只能将这些情感累积起来,直到寻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倾泻出来。所以,当孩子刚从愤怒中走出来,当然不能立马去评价或者要求些什么。

8、在孩子冷静下来后,你可以跟他们平静地说说话,帮助他们平复巨大的感情波动。“这些都是很剧烈的感受……每个人都需要哭泣。有时候你想要什么……我反对……你会非常失望,很生气……谢谢你能够表达出你的感受。”如果他想要改变话题,就随着他的思路走。

INFJ日记 ∣你的心情,我的深情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关注 INFJ日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