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老子】天·上天的规律有哪些-虚实之道

 

原文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

原文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悟译
老子特别安排了一章来说明有与无的概念。“有”与“无”,是老子哲学思想工具中极其重要的基础概念,本章通过老子对“有”和“无”的分析,说明我们的世界存有“虚”和“实”的规律,看起来是“实”的东西,反而没有什么用,而看起来是“虚”东西,倒是起了大用。世界不仅是颠倒的,还是虚实互换的。

古代的车,要是没有中空的毂,车轴没有穿过的地方,车就用不成。没有模具的空间,器皿就无法做出来。房子没有空间,人就住不进去,就像我们现在人买房,看起来买到的是墙体,可看可摸,但用的其实是空间。像我们现代人用的人民币,人们看重的不是那张纸,而是钱对应的可以购买到的商品,这些东西就是看不见的“无”,但却是人民币重要的主体意义。

悟译
老子认为事物 “无” 的一面才是本体,事物 “有” 的一面只是载体,“无”为大,“有”为小,“有”的存在、发展、优化是为了“无”,“无”是“有”的方向和意义。例如:学习这个概念,学习过程是“有”,那学以致用就是“无”,学习应当围绕致用来开展才更有意义。
悟译


讲到这里,我特别想用这章的“有”、“无”哲学来分析我国教育的不足之处。我国的教育,特别是当代的教育,更多的都是教些“有”的东西,就是算数的能力、答题的能力、记忆的能力,面面俱到,而真正有用的“无”却没有得到重视,什么是有用的“无”呢?就是欧美教育在人性成长中最看重的那些大爱、互助、独立、坚强、自信、责任、担当、信仰、魄力、奉献、公德、文明等等这些看起来虚无缥缈的内在,但正是这些不好考核的内在,才可以在未来对人起决定性的用途,这些“虚无”的内在,要真正的植入心灵,也是不易的事情,需要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极为用心的培养。最后,欧美国家教育培养的人“内在”比较丰富,长大后需要什么具体的学科知识再自己去补充即可完成,他们是先“立”人,再根据自己的爱好去“立”业,他们获得诺贝尔奖的概率高出很多。反观我们,除了会做题、会背诵、会考试、会ABC,天天教这些“有”的东西。其它方面如:生活不能自理、内心阴暗、思维机械僵化、胆小怕担责、严重机会主义者、没有公德心,把“无”的东西抛弃了,岂知“无”才可以生很多的“有”,而“有”只是便于考核而已。我们是连人都没有“立”好,就去立“业”,本末倒置,放弃源头,人的能力成长必将死水一潭,所以我国人口众多,却只拿了一二个诺贝尔奖,教育思路是罪魁祸首。要想拿到诺贝尔奖,必定是行业大师级的人物,他的行业水平就不能停留在“匠”这个层面,要上升到行业“道”的层面,所以我国山寨仿制水平特别高,而艺术性原创非常不足。更让人看不到希望的是,一些所谓的社会正义人士,说这样的教育、考试制度是最公平的,保证了寒门子弟有书可读,这岂不像为了圆一个谎言,要用更多的谎言来补充,我国社会制度的不平等,难道就要牺牲教育来弥补吗?再说,弥补得了吗?它这样做就真做到公平了吗?应当改变教育思路,改革高考制度,尊重教育本来的规律,遵守人才成长的自然规则。只要学生们人格树立完整了,无论在哪个环境总还更有些机会走向成功。
悟译


太过现实的民族,都将是没有创造力的民族,因为“内在”不足,“无”不足,就无法生成更多的“有”。人类的发展都是由未知的领域引领着我们前进,而圈在已知的领域里,只会让我们原地转圈,裹足不前。我们应当要在道德上务实,而在观念上要有务虚的精神。


    关注 做而论道之智同道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