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代传人-刘丽敏

 

点击上方蓝字“刘氏麦秆画"关注我们!“想想一株麦秆在成熟时会挂多少沉甸甸的麦穗,就知麦草纤维显然是一种强...

 
 点击上方蓝字“刘氏麦秆画"关注我们!


第八代传人--刘丽敏

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
美国加州亚裔美术家学会会长
美国天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
河南省德艺双馨艺术家
濮阳市炎黄麦秆画艺术研究所所长
濮阳市刘丽敏麦秆画艺术馆馆长
   刘氏麦秆画第八代传人刘丽敏——一支小荷露尖角


 在清丰县东北部,坐落着一个叫高堡村的小乡村,那是一个古老素朴的村庄,是黄河下游哺育着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清丰县800多平方公里中普通的一块黄土地;是麦秆画故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气候宜人,土壤肥沃的家园;是中国重要的小麦种植基地,养育着世代热爱麦秆画的民间艺术大家;是为麦秆画艺人提供丰富、优质麦秆的圣地。那里的人民世代勤劳、聪慧,对生活充满热望,对人生怀有美好的想往。

1961年,刘丽敏就幸运地诞生在清丰县高堡村这个历史悠久的草编之乡,有着七代民间艺人之称的刘氏家族。刘丽敏姊妹五个,排行老大,一出生便被父亲刘正山视为掌上明珠。但随后因为弟妹多的缘故,父母只能忍心把三岁的丽敏送与外婆照看。丽敏是个听话懂事的孩子,像个小影子似的天天跟着外婆。好在外婆也是高堡村人,虽孤身一人,却性情极好,是村里扎花描红的能手。村上的大姑娘小媳妇没事就跑来外婆家请教,小小的丽敏就帮外婆拿针递线。日子一长,耳濡目染的丽敏渐渐也迷上了绘画。村上的人常常看到她搬个小板凳,在门前的石头台上描啊画啊的,有时画出的花样连外婆看了也说好。7岁那年,刘丽敏到了上学的年纪,于是回到父母身边。但那时的农村教学条件极其有限,除了语文和数学,其它课程都没有设。丽敏天性温顺,凭着个人爱好,照旧依葫芦画瓢,作业本上,草稿纸上到处都能看到她用铅笔画的图画。课间的时候,别的同学都跑出去玩了,她一个人依旧趴在课桌上画。父亲看她在绘画方面无师自通,甚是欢喜,也帮她找来一些画册给丽敏描摹,聪慧的丽敏总能画得惟妙惟肖,父亲看了高兴得合不拢嘴。

12岁那年,刘丽敏开始跟父亲学习麦秆画技艺,由于仍在上学,只能利用有限的时间学习。但几年下来,刘丽敏不但掌握了刘氏麦秆画的传统制作方法,并且初出牛犊不怕虎地跟父亲提了一些创作上的建议。刘正山觉得女儿不简单,将来刘氏麦秆画如由她来传承定能发扬光大。于是,在刘丽敏16岁时,高瞻远瞩的刘正山把女儿送到了县文化馆拜师学艺,专门学习工艺美术,为麦秆画的创作和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经过专业老师的培养和刘丽敏的刻苦学习,刘氏麦秆画在人物、飞鸟、花草等系列创作中突飞猛进,不但在画质上有所提高,而且更多地融入了老百姓内心崇尚和信仰的一种精神,一些根深蒂固在老百姓心中那些对美好事物,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祝愿和渴盼的情结,都赋予在了她创作的麦秆画中。赋之以形,传之以神。倍受群众欢迎。
刘丽敏锲而不舍的艺术追求
刘丽敏是个好胜心强的女孩子,为了创作出更多更新颖的麦秆画,她省吃俭用,购买了《中国工艺美术》、《美术概论》等对麦秸画创作有帮助的书籍,有空就趴在桌子上自学。

知识掌握的越多,需要学习的越多。刘丽敏在学习过程中,一边汲取着营养,一边不断对以往的作品进行改良,并且又展开了对麦秆画雕刻艺术的尝试和研究。她觉得自己有学不完的东西,除了创作就是看书,在麦秆画的探索和发现中徜徉,对麦秆画艺术的追求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有多少回忘记吃饭,忘记睡觉已经记不清了,但每每想起因看书忘记给卧病在床的父亲买药一事就连连懊悔。

1983年,刘丽敏自费去青岛再次学习工艺美术技术。这次的学习,让刘丽敏在麦秆画的工艺创作上又向前跨出了一步。在反复试验和不断改进中,刘丽敏也终于归结出一套自己的工艺制作过程。从麦秆浸泡,防腐防虫,到熏、蒸、漂、剖、刮、熨;麦秆表面的碳化,温度于色泽的关系;如何利用麦秆的自然光泽、纹理和质感巧夺天工,处理出更丰富,更亮丽的光泽,甚至从不同角度怎样粘贴才能展现出不同的色泽等等。无论对大的还是微乎其微的小工艺都研究出了精细、规范的流程。而为了这些成果,刘丽敏的手上不知磨破过几层皮,磨出过多少水泡。一次,在制作《济公斗蟋蟀》中,有一处熨烫工艺难度极大,刘丽敏天不亮就起床开始琢磨,一直到夜半仍埋头苦干,腿和脚也因长时间站立而肿胀,等丽敏咬牙坚持完成作品后,才发现虎口处居然磨出七、八个水泡,疼得钻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氏麦秆画从此随着第八代传人刘丽敏的脚步一起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通过她的不断进取,刘氏麦秆画不但更多地融入了民间文化,无形中也提高了老百姓的品味和对麦秆画艺术的鉴赏力。刘丽敏——清丰高堡村一位清秀质朴的农家女,影响了整个麦秆画艺术界,成为著名的“刘氏麦秆画”第八代传人。
为亚运会捐画,让世界认识中国
1989年,刘丽敏带着自己创作的第一批麦秆画参加了全国第二届乡镇企业出口商品展览会,获得了一等奖。首战告捷,给了刘丽敏莫大的鼓舞。

与此同时,刘丽敏还在紧锣密鼓地做着另一件更为重大更有意义的事,那就是,她要为1990年北京亚运会捐赠麦秆画。为了完成这个心愿,她在1988年就开始筹划,费尽周折多方联络,终于联系到亚运会筹办组。并且亲自带去了自己的作品,向亚运会筹办组展示并诉之意愿。没曾想,她所带去的麦秆画得到了亚运筹办组成员的极大认可,一致通过接受刘丽敏的捐赠。

回到家,刘丽敏就开始着手捐赠麦秆画的工作。她要为亚运会捐赠2000副麦秆画。因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刘丽敏就从麦秆画厂抽调出技术精湛的员工20多名,筹资3万多元,同自己并肩作战,日夜兼程,为亚运会赶制麦秆画。2000多付精致的麦秆画,加上员工的工资,材料费,运输费等系列活动经费算一下来是个不小的数目。刘丽敏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精心为亚运会制作了2000副麦秆画,同时,也花了刘丽敏两三年时间才彻底还上借款和拖欠员工的工资。说起这件事,刘丽敏满怀感激,感谢支持、帮助和理解她的员工和肯借钱给她的朋友。让她圆了自己为亚运会增砖添瓦的愿望,给了她向世人展示中国古老民间文化艺术的机会,了解河南濮阳这个有着丰富文化底蕴和悠久历史的龙乡。

为此,北京市长张百发亲自接见了刘丽敏,在亚运村服务中心隆重举行了濮阳麦秆画捐赠仪式。当刘丽敏双手举起一副麦秆画向会场展示的时候,全场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盛赞声不绝于耳,在全国引起轰动。她捐赠的麦秆画在亚运会特别指定的五洲大酒店各个运动员房间悬挂,让各国来宾和运动员对中国民间文化有了最直接的最近距离的了解,并精选出800副作品被亚运会作为国礼赠送给亚洲38个国家、地区。《中国科技日报》、《北京日报》、《中国艺术报》、《农民日报》等多家名报争相报道了这位来自豫北大地质朴可敬的农村姑娘,刘丽敏因此成为热爱民族,弘扬民间文化艺术,受人尊敬,让人爱戴的民间文化艺术传承者。
刘氏麦秆画成就斐然,享誉国内外
随着刘氏麦秆画的稳步发展,1988年到1989年刘丽敏在高堡村和濮阳县相继成立了麦秆画厂,并招收了附近贫困乡村的姑娘、城镇待业青年和一些残疾人,力所能及地带动着相邻们脱贫致富,给更多人的生活带来改善,引起社会的公认和好评。所办麦秆画厂也成为当时濮阳县政府推崇和重点扶持的乡镇企业,有着很大的社会影响力。

1989年,在北京全国第二届乡镇企业出口商品展览会上参展,获得一等奖;

1990年,向亚运会捐赠2000副作品;

1992年,麦秆画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

1995年,麦秆画作品“小熊猫”在河南省“95迎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妇女手工艺品展览”中获得一等奖;

作为刘氏麦秆画第八代传人,刘丽敏始终不忘对麦秆画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在对作品的定位和图案设计上更趋于精准和完善。先后创作出《五牛图》、《中华龙》、《一品清莲》、《鸟语花香》等多种系类一百多个图案,无一不被大众喜爱和称道。



1998年,刘丽敏创作的巨幅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被人民大会堂收藏。     2001年,刘丽敏制作的麦秆画《大吉》和《反弹琵琶》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收藏;

同年8月,荣获中国文化艺术节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颁发的民间工艺最高终身奖—山花奖·金奖;

2005年分别荣获“中原文化上海行”金奖、第二届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

2006年,被河南省文化厅评为“中原文化名牌产品”;

2008年6月,刘丽敏荣获省文化厅、省知识产权局举办的“河南省文化大使”;

2009年,荣获河南省“知名文化品牌”;

2010年,刘丽敏精心制作的刨花图“国色天香”获得第五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

2011年,刘丽敏在第四届中国民间艺人节上被评为“最受欢迎的民间艺术家”。

面对诸多的荣誉,刘丽敏总是心怀感激,不忘支持她、给予她帮助和肯定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1998年10月,由新华社书画院在北京亲自为刘丽敏主办了“刘丽敏麦秆画作品展”,并在同年第一次出国作文化艺术交流活动;1999年8月,刘丽敏被评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作为中国河南文化代表团成员参加了“德国99柏林亚太节”活动。当时刘丽敏所制麦秆画“飞天”被选为亚太节的主题宣传画。德国的大街小巷,整个柏林到处都张贴着“飞天”,市政大厅“飞天”的巨幅画更让人叹为观止。各种有关亚太节的宣传手册上无一没有“飞天”的美艳,让德国人打开了眼界。2000年应美国保尔博物馆的邀请,刘丽敏作为中国书画及工艺美术家代表团团员赴美国进行文化交流,她的50副花鸟、人物麦秆画作品作为中国故宫珍宝展的一部分在保尔博物馆展出,受到美国人民的高度评价。为中国麦秆画的宣传,为中美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3年11月,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在钓鱼台宾馆接见了刘丽敏女士,接受了她创作的题为《和平万岁》的麦秆画,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迄今,刘氏麦秆画先后荣获各种荣誉,问鼎各种最高奖项百余次,先后多次在法国、美国、新加波、韩国、香港等地展出。刘丽敏极其麦秆画也多次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世界日报、中国日报,洛杉矶时报等多家中外媒体专题报道。刘丽敏也因此成为中国推动民族文化发展,打造中国民族工艺文化品牌的杰出人物。在古城街刘丽敏麦秆画精品大厅内,刘氏麦秆画所获得的各种奖状挂满了整整一面墙,获奖证书和各类报刊杂志的宣传稿件厚厚一摞,每一张奖状、每一个证书里都包含着动人的故事。是勤奋,是汗水,是成就,更是见证。
刘氏麦秆画的特质和艺术价值
20世纪80年代初,刘丽敏作为刘氏麦秆画第八代传人,女承父业重振麦秆画技艺。

在继承刘氏麦秆画的传统技艺上,刘丽敏着力保持麦秆画古色古香的韵味,充分挖掘麦秆画象征吉祥、寓意美好、祝福的文化内涵,在制作技艺上结合现代审美的需求,潜心钻研、精益求精,完善了刘氏麦秆画的制作技艺。其制作的刘氏麦秆画精细入微,富含情趣和神韵,成为不可多得的民间艺术珍品。

刘氏麦秆画不仅具有一般工艺的共同点,而且又有其独特工艺的特征和艺术规律。麦秆画所用麦秆是来自中原盛产的农作物小麦,也可以说是大自然的馈赠之物,通过人们的智慧将其变为艺术,变为文化,这对研究中华艺术史,乃至中华民族的文化形成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也是濮阳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研究的一个源头。至今刘氏麦秆画在当地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多次荣获国家级大奖,并通过国际文化交流活动随之走出国门。这不仅宣传了中国,宣传了河南,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河南文化资源的丰沛,对地方的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在豫北,麦秆画能产生于此,发展至今,和其群众有着较为深远的传统文化基础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刘氏麦秆画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堪称民间艺术的活化石。以优质麦秆为原料,经过几十道工序制作成天然纯绿色艺术品。在古朴端庄、变拙为巧的大俗大雅中既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艰辛和智慧,又缔造了浓厚的民族地方特色。与洛阳唐三彩、开封汴绣、南阳玉雕齐名,被誉为“河南工艺四宝”,成为全国知名的民间艺术品牌。2011年,刘氏麦秆画被濮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收入名录,为传承、发展和繁荣我国的民间传统文化事业做出了贡献。







    关注 刘氏麦秆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