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那些年追过的霹雳布袋戏

 

在碎片信息、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在很多人连“读书”与“看书”都无可知否的今天,品味下自己那点小小的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是不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呢?...

题记
此间正明:或许在某些人看来这是个小众话题,但是我们作为一个任性的公众号,有时候不仅仅是为了读者而存在,自娱自乐也是我们的重要品质。如果用一个类比形容,《士兵突击》中许三多说的那句话:活着就是要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着。本期作者南风不竞,IT男,爱互联网,爱IT,更爱生活。闲暇之余煮一杯香茗,奉上一篇对生活的“咂摸”。



“半神半圣亦半仙,全儒全道是全贤。脑中真书藏万卷,掌握文武半边天。”也许已经有朋友们的耳边响起这首诗号了,没错,这便是霹雳“一哥”素还真的出场诗。霹雳布袋戏由台湾霹雳国际多媒体公司出品,如果您还没听说过这个东东,那且听在下慢慢道来吧。
布袋戏简介
布袋戏类似于我们常见过的提线木偶戏,因为演出使用的木偶除了头、手掌和脚的下半部以外,手部和腿部都是用布缝制而成的,形状酷似布袋,所以被称为“布袋木偶戏”。布袋戏多流行于福建一带,在台湾省则更加丰富多彩。现在流行的布袋戏剧集有天宇、金光、神魔布袋戏等,可谓家喻户晓,其中最为流行的当属“霹雳布袋戏”系列。

霹雳之奇
“霹雳布袋戏”由于每出剧名前皆冠以“霹雳”两字而得名,是台湾在1980年代开始新发展出的一种电视布袋戏,隶属霹雳国际多媒体股份有限公司,由董事长黄强华及总经理黄文择所领导制作,采用长篇单元剧方式演出。从《霹雳金光》开始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历史,播放达1800多集(我的天呐)。

本人于09年入坑,至今追剧已4年多,每周5的新剧俨然已经成为一种生活节奏,可谓风雨无阻啊(话说坐在电脑前看剧也不用担心风雨吧( ̄▽ ̄))。下面就说一下我对霹雳布袋戏的几点感受的吧。



看点一:绚丽多彩的画面

我想很多人都看过《风云雄霸天下》,那里面华丽丽的特效着实让人过瘾,也非常贴合剧情玄幻的设定。而像《天龙八部》里的“降龙十八掌”或者《笑傲江湖》里的“独孤九剑”则不知惊呆了多少的“小伙伴们”。霹雳的第一大看点就在于其华丽的电脑特技,尤其是在电脑技术非常成熟的今天,传统的木偶动作配上后期特效,各种激光爆炸,绝对比“天马流星拳”或者“龟派气功”帅气多了。

许多人第一次看霹雳都惊异:“这是动画片吧?”如果你仅仅执着于电脑特技,恐怕也会曲解了这门传统的木偶艺术,霹雳布袋戏的另一个绚丽之处在于人物的塑造,生旦净末丑,每一个人物都各具特色,美轮美奂。无论是人物的服装,装饰,乃至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是如此潇洒。木偶虽然无法如真人般哭笑,但是嘴巴和眼睛也是可以动的,在操偶师的精湛技艺表演下堪称惟妙惟肖。更甚者,就连里面的场景——山岳河流草木房屋——也和人物搭配的非常巧妙,让人感觉仿佛如真实的世界中一般。物品的比例非常协调。你根本感觉不到木偶其实只有人的半身之高,可谓掌中亦藏乾坤。



看点二:扣人心弦的故事

“双莲破四关”、“三魖斗天者”……那些经典战役仿佛历历在目。而诸如“北窗伏龙&月灵犀”、“任云踪&净无幻”等爱情故事更是数不胜数,令人肝肠寸断。霹雳布袋戏的故事架构于神话之中,并非局限于某朝某代。圣魔大战、王朝更迭、江湖恩怨、儿女情长,虽有争权夺利阴谋算计,亦有惩奸除恶江湖任侠。天马行空的想象,光怪陆离的故事,既有诸多玄幻亦紧紧扎根于传统文化之中。譬如文章开头素还真的出场诗:“半神半圣亦半仙,全儒全道是全贤。”内中所吟内容“神、圣、儒、道”等都是中国文化中最大最广的一些概念范畴。“三身果报自凡根,六界因缘无了痕。善逝从来非本相,枯荣生灭尽空门。”佛首帝如来的诗号则透漏着深深的禅意。布袋戏不仅在装束上古香古色,每个主要人物出场亦皆伴诵诗号而来。如此众多的诗词深深考验着编剧们的功底,也成为了布袋戏的独特魅力之一。

我曾看一段评述中写道:“但其实,霹雳布袋戏能够打动那么多国人的心,能够引得人们对它如痴如醉。归根究底还是它的传统性在发生作用。在传统缺失的当下,国人远离了赖以生存的文化准则,但在潜意识里对国故还是亲近的,这是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当亲眼看到吟诗作对的场景,看到儒雅风流的模样,在内心都有难以言表的激动,而事实上我们在此之前几乎都没有这样的经验,或许只是在梦和记忆里,那定是曾经阅读的文本和接受的中文教育时留下的影子。在对霹雳布袋戏,蓦然回首的刹那,终于找了那个在灯火阑珊处思念已久的人。”



看点三:精彩绝伦的配乐

故事、画面、音乐三位一体才能呈现出完美的精彩。霹雳布袋戏中的音乐不仅对剧集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可以说是中国音乐里的另一片天地。如果“中国风”让人们想起周杰伦的《东风破》、《发如雪》、《青花瓷》等歌曲,不妨听一下《相思声声》、《痴情关》、《何日君再来》等曲子,你会对“传统”与“流行”有新的界定。“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由李清照的《一剪梅》谱上新曲而成的《独上兰舟》则是把古诗词的韵味表现的淋漓尽致。

由于木偶的表现能力有限,为了营造氛围或表现人物性格,背景音乐则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如《天龙八部》中萧峰每次放招都会响起那首经典的音乐,霹雳中的曲子或因人物的出场、打斗、内心独白等衍生出许多“角色曲”,“场景曲”,“气势曲”等等。这也成为了霹雳中除剧情外另一个为戏迷津津乐道的部分。比如一页书的武曲《一气动山河》,每次播放必有邪魔受诛,可谓“自带BGM的男人”啊(笑)。其他还有《夜神泣》、《不世狂人》等角色曲,《银盌盛雪》、《枫岫主人》等场景曲,《双莲并战》、《玄舸战武》等气势曲都是剧集中脍炙人口的经典曲目。“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首《夜雨寄北》不知听哭了多少人的心。漠刀与御不凡的友情也成了霹雳中永恒的经典。



霹雳看点之最:八音才子黄文择先生的口白

把“口白”——也即霹雳中的配音放到最后来说,实是因为黄大的配音才是霹雳布袋戏中的灵魂,是不可复制的经典。剧情、画面、音乐等是每一部剧集都不可或缺的因素,无论电视剧还是电影等。而对于布袋戏而言,如果少了人物的配音,则失去了最核心的灵魂。布袋戏的配音讲究闻声识人,即便是目不能视的老妇,只要听到人物的声音也能明辨剧情的发展。一个人配所有人物的音则是布袋戏配音的另一传统,自霹雳播出的1800多集以来,无论男女老幼、生旦净丑、英雄侠客、三教九流,皆由黄文择先生一个人配音完成。黄先生的声音极好,保证每一部戏中的数十名活跃人物没有一个人的声线是冲突的,因此也赢得了“八音才子”的美誉,是布袋戏配音界的第一号人物。

布袋戏的母语为“闽南语”,霹雳布袋戏保留了这一传统,也发挥出了“闽南语”的重要特色。如今标准普通话仅有四声,而闽南语可达十五声,且保留古音平仄,加之剧中多有诗文辞赋,用古韵读来,古色古香,恍若重回故时。一般人初看布袋戏总感觉声音很怪,觉得很像“日语”。其实“日语”的发音多源于唐音和宋音。而布袋戏所采用的“闽南语”也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发音特点。我是山东人,虽然山东话属于北方语系,但是还记得奶奶辈那代人说“龙”的时候,有类似“刘勇”连读的感觉,而不是普通话中的Long。在布袋戏中你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发音。比如“龙”,比如“黑”读作“wu”,“斜”读作“xia”,衣服读音类似“shan fu”(衫服),“地方”读作“所在”, 很有文言文的感觉。



如果你对布袋戏感兴趣,坚持看上20集以上,绝对会感受到布袋戏配音的奥妙:“却如任督二脉一般,一旦打通,便可畅快淋漓,遨游于一个全新的认识世界中”。如果你有兴趣,我推荐从《霹雳天启》开始看,接连的《刀龙传说》、《龙战八荒》及《兵甲龙痕》三部曲,是霹雳布袋戏发展中的一段经典之作。


    关注 此间正明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