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特尔裁员谈起II——逆水行舟

 

编者按英特尔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是开拓新纪元的开始,还是自我拯救的无奈?IT产业源于摩尔定律,...

编者按
英特尔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是开拓新纪元的开始,还是自我拯救的无奈?IT产业源于摩尔定律,能够摆脱终于摩尔定律的宿命?我们从IT企业的裁员潮开始思考新一轮产业变革条件下的转型与创新。本期为第二篇。

摩尔定律发布以来的50年,是人类社会“开挂”的50年,社会生活形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发展和变化。普通民众可以直观感受到世界变小了,新鲜玩意儿越来越多,电子产品的淘汰率相当快,“阿尔法狗”已经能赢世界围棋冠军了。



对企业,特别是高新行业的企业,仿佛跨上了永不停止却又没有尽头的跑步机,跑道在按摩尔定律的速率倒退,每位选手都卯足劲儿地坚持,任何一位选手松劲儿就是掉队的时候,再也没有机会再跨上同一台跑步机了。

换一台跑步机试试?
现在华尔街追捧的是苹果、谷歌母公司Alphabet、Facebook、亚马逊、Netflix、特斯拉等公司,英特尔、IBM、惠普、雅虎等曾经的热门公司都深陷转型的泥沼。英特尔想通过裁员压缩成本、关停没有竞争力的业务,并将资源押注在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更有盈利前景的业务。在英特尔的转型背后,这个往昔的PC芯片霸主,没能抓住移动互联的机会,手中的市场被高通、联发科等ARM阵营的芯片厂商逐一攻占。目前全球PC产业都往下滑,产业结构在从PC、平板向物联设备和云计算功能转移。此外,虽然大家都在做云计算,但英特尔是上游部件厂商,从事数据中心、服务器、存储等业务,直接竞争的领域比较少,机会还是有的,但是否能成功还有待观望。
裁员并不治本:要么跑赢摩尔定律 要么抓住风口转型
从大环境来看,IT企业裁员还与当前震荡的经济大环境相关。另一个角度来看,IT科技类企业一旦出现业绩下滑,就采用裁员的方式来缩减开支,这无疑也是管理层一种惰性思维的体现。裁员的导火线来自利润下降、新业务未达成预期增长、市场决策失误等诸多原因,这些因素会引起董事会、投资人不满,只能裁员自救,但大幅裁员,会让外界质疑品牌的活力与创新能力,并认定该企业生产的产品出现问题,这使得企业将持续面临消费者与业界的质疑。所以说,大规模裁员也让企业自伤品牌,比如索尼、HTC等企业在经历连续亏损之后的裁员之后,其手机品牌已在不断被边缘化。因此,对于多数企业而言,裁员只能舍本逐末,甚至可以说饮鸩止渴,使大量人才流失,或使企业的创新力逐渐殆尽,结果可能是越裁越差,直至成为“空城”。同时,裁员缩减成本也可能将对相关业务的技术研发带来拖累,假若裁员后的产业调整并未奏效,可能陷入亏损-裁员-重组-持续亏损的死循环。

对于这些IT企业来说,重新审视自身的模式问题,甚至审视自身企业在行业中的价值链以及整个商业生态未来的变局至关重要,而IT企业未来更可能逐步趋向于平台化、社会化、网络化与去中心化,这些变化对人员架构与组织制度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潜心思考如何转型以及如何创造价值至关重要。要在转型过程中抓住风口缓慢复苏,要么咬牙跟上摩尔定律,要么抓住下一个技术变革节点创造一种新的模式转型。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令人遗憾的是,如今仍有很多企业在创新方面采用保守的战略,例如实行严格的创新预算控制。对于这些企业来说,维持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与创新力成为巨大的困难与挑战,但目前来看,这些裁员IT企业并未走出产品创新不足与硬件增长模式见顶的困局,未来它们相关业务被收购或出售的可能性仍然很高,对目前大多数裁员的科技企业而言,寒冬还没有过去。

(本文不代表微言创新观点。欢迎投稿、转载和商务合作,请联系innotalk@163.com)



作者简介:陆斐,有十余年的IT项目主管经理,电子产品爱好者,现在上海科学院系统工作。


    关注 微言创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