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催花发】永远做村庄的孩子——青年作家周荣池

 

因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工作在农村,周荣池理所当然地将农村题材作品作为他创作的方向...



周荣池,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高邮市作家协会主席。著有长篇小说《绝境》《李光荣当村官》《爱的断代史》、短篇小说集《大淖新事》,散文集《草木故园》《而立集》,评论集《一个人的批评》。长篇散文《村庄的真相》被评为江苏省作协重点扶持项目。入选江苏省作协作家深入生活计划。
永远做村庄的孩子 ——青年作家周荣池


由村庄出发,不忘初心

因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工作在农村,周荣池理所当然地将农村题材作品作为他创作的方向。在写农村生活时,他的创作方向是多维的,在体裁上跨越散文、小说和评论,而且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多维的写作探索并没有让这位青年作家失去重心,周荣池明白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他更多的精力是集中在农村题材作品的创作上。用周荣池自己的话来说,农村是他的根。

周荣池出生于里下河小城高邮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祖祖辈辈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这样的生活环境中,走出一个作家,在别人看来是“鸡窝里飞出了凤凰”,但是对于周荣池来说,他爱上写作倒是有点偶然。小学的一次作文课上,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他耍小聪明在《作文选》上抄了一篇。这一抄不要紧,不知情的老师当众表扬了他,这让他以后每次写作文都特别地认真,真有点“逼上梁山”的意味。

周荣池出生的村庄有个奇怪的名字:南角。在那个村庄度过的十八年岁月,对于一个现在生活在城市的作家来说不仅是农村生活的贫苦和寂寞,在他的记忆里留下的还有草木、鸟兽等风景,婚丧嫁娶的风俗,还有喜怒哀乐的风情。

周荣池深情地说:“这些像一幅幅迷人的画卷。当我们拼命地要离开这片贫瘠的土地时,城里的月光照耀的却是那个遥远的村庄。”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范围在萎缩,人群在减少,风俗在淡化,生活方式在改变。过去的那些风景和习俗完全靠记忆,总有一天会被淘汰干净,周荣池基于这种背景的写作,除了具有浓厚的情感因素之外,也具深厚的人文意义。

一草一木饱含深情,一字一句倾心书写。对于这个青年作家而言,他的选择是一种深情,更是一种信念,他要用自己的生花之笔为自己,也为后来者留下一幅农村的唯美画卷。
从村庄突围,方得始终

2013年,对于周荣池的文学创作来说,是一个相对忙碌而充实的年份。在长篇散文获得扶持的同时,他的长篇小说《李光荣当村官》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以农村为背景,讲述了城市出身的大学生李光荣在宁静的无名村挂职担任副支书的一段时光。书中也通过李光荣的耳闻目睹,揭露了农村存在留守儿童缺乏关爱、村民赌博成风、村镇干部腐败等问题。李光荣虽然常感觉“无能无力”,但还是和当地干部共同努力,为村民们实现美好富裕生活奉献力量。

作为一部政府文艺引导资金扶持作品,该书以幽默的语言、原生态的农村图景以及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当代农村生动活泼的场景,也勾勒出一位年轻大学生村官成长成熟的人生画卷。《文学报》以专版的形式刊登了小说梗概,并配发了知名评论家、中国作家网副主编马季先生的评论《一段“遇见”的青春故事》。

从农村出发,在农村突围。周荣池在创作的过程中一次一次地被农村的人和事所冲击与感动,离开农村生活的他在回望乡村的时候发现,那个宁静的村庄里正是他创作的突围地。于是2014年,他又一头扎进了农村采访,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系列短篇小说《大淖新事》,以深情的笔墨记录了一批生活在小城底层的人物形象。这本小说集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由著名评论家汪政作序,对于他立足当下的写作姿态给予了肯定:“这是这本小说集在当下特别的意义,也是青年作家应该好好思考的地方,应该好好想一想,我们如何去发现和表达美好的人与事,给人们温暖和希望。”

沿着这个路径,周荣池意识到农村这条路应该扎实的走下去。2015年他又深入江苏省唯一的民族乡进行采访,收集了大量的人物资料和事迹原型,为创作长篇小说《回回湾记事》奠定了基础,这一选题也被列入省作协深入生活扶持计划。
向村庄靠近,记住乡愁

离开了自己生活过二十年的村庄已经有十多年,但是周荣池觉得自己非但没有远离村庄,而是用文字的方式向村庄靠近,文字里的乡愁让他成为村庄里永远的小孩。在周荣池的电脑里,有这样一部一直在创作与修改的长篇散文书稿《村庄的真相》,这部书稿前后创作八年,先后修改6次,但他仍然觉得这部事关村庄的书稿还有很多需要修改的地方。

他对这部书稿的感情,正是他对自己村庄的深情表达。

长篇散文《村庄的真相》写作源于他的长篇散文《诗经中的里下河》,后者写于2008年冬天,主要以诗经中提及的草木鸟兽为出发点,书写如今它们在里下河环境的生存状态,共7万字,在《盐城晚报》开辟“诗经中的故乡”专栏发表,并选入散文集《草木故园》。接着,周荣池又写成1万字的散文《村庄的真相》,在《散文百家》2011年第6期发表,该刊在封二刊登了作者照片并作重点推介。此后,周荣池开始筹划创作长篇散文《村庄的真相》,以更加全面系统地反映家乡里下河的风土人情。



2011年,周荣池将《村庄的真相》的目录纲要整理申报省作协第六批重点扶持文学创作与评论工程,当年该作品未能入围。但周荣池并未就此放弃,他认真打磨增删目录,并坚持申报下一年的扶持项目。终于他的执着打动了评委,这部长篇散文在历经了3年等待与调适之后成为省作协的重点扶持项目。这部书稿的写作前后历经八年,与其说是他在艺术上不断地调整与反思,不如说是他对村庄每一处细节小心翼翼的虔诚记录。这不仅是一部书稿,更是一部村庄历史,是一枚乡愁的标本。

来路似乎已远去,未来就在脚下延伸。一位用文字守候自己村庄的写作者无论走到哪里,心里总是装着那个已经破败甚至消失的村庄。但是有文字里的乡愁,村庄就永远屹立在记忆力,他就永远是这个村庄幸福的孩子。
江苏文学

江苏省作家协会官方公众号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添加关注


    关注 江苏文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