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诸侯纷纷称王,他为何不愿称王?

 

前323,韩、燕皆称王。赵武灵王独不肯,曰:“无其实,敢处其名乎!”令国人谓己曰君。——《资治通鉴·第二卷》...



前323,韩、燕皆称王。赵武灵王独不肯,曰:“无其实,敢处其名乎!”令国人谓己曰君。

——《资治通鉴·第二卷》

(注:此处时间也有出入,《史记》为赵武灵王八年)

战国时期,周王朝势微,各诸侯国纷纷称王。起初,各诸侯国中仅有楚国、越国及后来的魏国(前344年魏惠王)僭越称王,到了公元前334年,魏国因屡败于齐国,魏惠王被迫在徐拜见齐威王(齐国称王),双方互相承认对方的王位,史称徐州相王。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也自立为王,同年,魏惠王尊韩宣惠王为王。一时各国不论大小纷纷称王,其中甚至包括中山国、宋国等当时的二流国家。

公元前323年,在公孙衍的斡旋下,魏国、韩国、赵国、燕国和中山国结成联盟,各国国君均称王(五国相王),试图以此来对抗秦、齐、楚等大国。各国之中,独有赵武灵王没有称王。

赵武灵王(约公元前340年—前295年)本名赵雍,他在世时,人们或称其为赵君、或称其为赵主父,就是没有人称其为大王,赵武灵王是赵雍死后,追加的谥号。换句话说,赵雍终其一生也没有称王。读史至此,不禁疑惑:人家韩燕等国都已经称王了,赵武灵王为何不称王?

从前期来看,赵武灵王不称王,可能的确是因为“无其实”。

其一、赵武灵王于公元前326年继位,时年十五岁,按现在的说法来算,当时赵武灵王还只是个未成年人,所以,国家大政居多委托于肥义等大臣,赵武灵王本人“无其实”。即便是按照《史记》的说法,赵武灵王当时也不过是位二十三岁的小伙子。

其二、从国家实力来说,赵武灵王继位前后,赵国的国力相当弱。正因为国家实力不济,因而赵肃侯(赵武灵王的老爹)去世时,发生了“五国会葬”之事。

所谓“五国会葬”是指赵肃侯去世时,秦、楚、燕、齐、魏五个国家各派出精兵一万人同来参加葬礼。这五个国家各派出精兵一万人前来,不是因为赵国强盛大家给面子,也不是因为赵肃侯有何公德大家给面子,而是因为五国都想在葬礼上趁机发难,牟取利益。五国为何敢于借机出兵赵国?主要原因是赵国实力不济,在诸国眼里是可以任意拿捏的软柿子。

其三、战事不利,处处被动挨打。据史料记载,在赵武灵王宣布不称王前后,赵国与其他诸侯国发生的较大战事主要有五次,而这五次战事,最终都以赵国战败告终。这五次战事分别是:赵肃侯二十二年(前328),赵疵与秦军交战,失败,秦军在河西杀死赵疵,夺取了赵国的蔺和离石两地;赵肃侯二十三年(前327),韩举与齐军、魏军作战,战死在桑丘;赵武灵王九年(前316),赵国与韩、魏一起进攻秦国,结果被秦国打得大败;同年,齐国在观泽打败赵军;赵武灵王十年(前315),秦军夺取赵国的中都和西阳。

另外,赵国在此期间还不时受到周边的林胡、楼烦等游牧民族的骚扰,即便是邻境较小的中山国此时竟然也敢时常进犯。中山国位于赵国东北部,把赵国南北两部分领土分割开来,对赵国来说简直就是如鲠在喉,是赵国的心腹之患。但此时的赵国不仅没有实力拔去这根骨刺,反而还不是被这根骨刺调戏。

所有这一切表明,赵武灵王当时说“无其实,敢处其名乎”绝不是简单的一句谦逊之词,而是他切实认识到赵国当时的状况,因此坚决不称王。

不过,令人困惑的是,赵国在经过胡服骑射之后,国力逐渐强盛,军事实力也超过同期的魏韩燕等国,甚至隐隐然能与强秦相抗衡,赵武灵王为何还是不称王?这里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第一、赵武灵王壮年退位

赵武灵王十六年(公元前310年),赵武灵王游大陵。一天,他梦见一个少女鼓琴而歌,赵武灵王对梦中少女十分留恋,在酒宴的时候就把这个梦向大家说了,还具体地描绘了少女的形象。吴广听说后,觉得赵武灵王说的少女太象自己的女儿孟姚了,于是就把孟姚献给了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非常宠爱孟姚,赵人称之为吴娃。赵武灵王在得到美女吴娃后,就把她立为自己新的夫人。后吴娃生下一子,名何。

赵武灵王二十五年(前301年),吴娃去世。吴娃在短暂的一生中为赵武灵王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但从来没有求过赵武灵王一件事,这让赵武灵王对吴娃感到很愧疚。吴娃最爱王子何,死前求赵武灵王立何为太子。于是,赵武灵王废掉长子公子章,而立幼子何为太子。何虽年幼,但却聪明机巧,深有其母之智,赵武灵王也很爱他。

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前299),赵武灵王传位于太子何,是为赵惠文王,他则自称为主父。赵武灵王壮年退位,自然没能再称王了。

第二、赵武灵王是个务实的人,不在乎称王不称王这种虚名。赵武灵王当初说:“无其实,敢处其名乎!”除了我们上述的赵国确实没有实力称王外,还说明了赵武灵王是个务实的人。实际上,那时称王的韩、燕等国,国力也见得就有多强,但他们还是称王了。如果赵武灵王此时称王,估计也没有人有非议,但赵武灵王不称王,足见其务实的一面。另外,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也能说明他的务实。这点留待下文再谈。

(欢迎关注“至简点评”一起交流讨论 读懂历史)


    关注 至简点评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