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她把泥巴玩的,神了!!

 

田孝琴作为霍邱县临淮泥塑唯一的继承人,在过去30年中完全沉浸在泥塑世界里,用青春蘸着泥土延续了老一代泥塑艺人...



田孝琴作为霍邱县临淮泥塑唯一的继承人,在过去30年中完全沉浸在泥塑世界里,用青春蘸着泥土延续了老一代泥塑艺人的 “香火”,将临淮泥塑从僻远的乡村带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堂。5月21日,田孝琴泥塑展厅正式对外开放,让我们一起走入她的泥塑世界。



走进位于霍邱石店职高的泥塑展厅,仿佛进入泥塑的世界:展厅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泥塑作品,有反映农家生活的《农家乐》、《母爱》、《童趣》、《老少欢》等,一个个形态各异、活灵活现,很难想象,这样精美的艺术品仅仅是靠双手和一把纤细的钢锥捏塑而成。

田孝琴出生于淮河岸畔的霍邱县临淮岗乡,自幼受父辈熏陶对泥塑十分痴迷,从事泥塑创作近30年。

@田孝琴: 小的时候,小孩都喜欢玩泥巴,从那时就开始,祖辈都年龄大了,也没有怎么去教,主要靠自己的悟性。



田孝琴告诉记者,她的作品大多取材农村现实生活,或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为内容,造型比较质朴,不讲究着色和上釉,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田孝琴: 我每做一件作品,都是有故事的,我在生活当中发现有许多事,我都能用泥塑给他表达出来。展现给老百姓看。我主要作品以农家乐、田园生活为主,田园生活,农家生活,大丰收呀,农村题材的多,因为我生活在农村,跟农村打交道比较多。

可别小看这小小的泥塑,做起来可费事了。田孝琴说,临淮泥塑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要经过选土、搓揉、粗塑、整饰等十项工艺流程。

@田孝琴: 我一接触泥塑,整个人全都放松了,静下来了。所有的绪都能静下来,能创作自己的东西,喜欢的东西,非常高兴。

近年来,田孝琴大量尝试大江南北、高山、湖泊之间的泥土,了解各地的风俗人情,努力创作,潜心打造精美的泥塑艺术作品,得到很多赞誉和肯定。2012年在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大赛上,田孝琴的作品《农家乐》获得华东赛区文化创意金奖
传承传统文化 非遗泥塑进校园
临淮泥塑申遗成功后,田孝琴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培养临淮泥塑的传人,但由于这门手艺需要一定的悟性和美术功底,更要长时间的坚持,很难找到合适的传承人。一段时间内,这让她非常困惑。

@田孝琴: 这是祖辈传下来的,不能给丢失了,肯定要传下去。在家里,不知道怎么把泥塑传承下去,走下去。自己非常困惑,在那几年,都没有心思做作品,愁那个事情。就想着怎么样走出去。



就在这时,霍邱石店职高找到了田孝琴,准备聘请她为学校老师,把临淮泥塑非遗文化引入到课堂教学中。

霍邱石店职高校长 王学宏:因为非遗文化,像泥塑、柳编是我们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好多工艺随着艺人的老去,流失掉了,就失传了,非常可惜。我考察了全省学校,他们在非遗文化这块做的很好,就把这些根雕、竹雕呀,给他引入校园,利用学生培养传承人和大师。

王学宏告诉记者,近年来,省非遗保护中心与省教育厅有关部门合作共建,在省内推动非遗项目广泛进入中小学课堂。在学生们的心里,播下非遗保护的种子,不断强化中华文化的根基,保护和传承非遗才成为可能。

霍邱石店职高校长 王学宏:我当时就想,因为学校的学生他的爱好是广泛的,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加上课外的兴趣班,这样就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能学到非遗的技艺,我们的最终就是通过这个方式培养出传承人,培养出大师,一方面给国家的非遗文化做贡献,也是为我们学校想走出一条特色职业教育办学之路。



现在,每个星期田孝琴都要来到石店职高给学生们上泥塑课,精心示范、指导学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临淮泥塑非遗文化传下去。

@田孝琴: 现在国家政策好,非遗进校园,校园当中我们选择自己心爱的弟子,把我自己所学的东西,教给我的学生,让他们在校园之内,做自己喜欢的东西,给泥塑发扬光大,走出校园,走上社会。

直播六安

有温度 有热度 有态度



微信监制:乔家宏     版面:柏小六


    关注 直播六安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