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一)|Different Children, Different Needs

 

你真的了解自己和身边的人吗?...



无意中接触这本书的中文译本《按天性培育孩子》,花了整整一天读完。基于前一天培训时对DISC行为模式评量系统的基础了解,这本书带给了我不仅限于家庭教育的启发,同时更带来了如何与家人、爱人、同事、朋友更好相处的启迪。



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

  • 如何教导孩子
  • 认知
  • 建造
对于还没有孩子的年轻人来说,把同样的道理运用到与爱人的相处、朋友的沟通、同事的合作等,我想是一样受用的。



在“如何教导孩子”这一部分中,作者提到了许多家庭存在的现状——很多孩子抱怨总是得不到父母的表扬,无论做什么只会换来责备,甚至到孩子长大成人,依然沉浸在这样的阴影之中。这也就是作者提到的 “父母污染”,即父母按照自己的观念养育孩子,要孩子走父母所认为他们当行的路或父母希望他们行的路。作者将这样的行为评价为“污染”而不是“感染”,因为这样的父母虽然出发点是好的(我们听过太多父母口中的良苦用心——“我们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但他们忽略了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一点——注重孩子的天性。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去发掘我们的孩子天然的属性,并根据每一个孩子独特的、与生俱来的设计来抚育他们成长。这样,当他们在生命中遇到挫折时,才能回转到他们原本的模样,而不会长久处于被扭曲的状态。他们也会有完整的自尊心。



而现实是这样的结论实践起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看看我们的朋友圈,人们往往更喜欢和自己性格相似的人相处,而你的孩子可能恰巧就是你平时“不喜欢”的那一类人。作者所说的了解孩子的天性并塑造他们独有的个性并不意味着事实由孩子做主,他们仍需父母的监督和指引。作为想要改变与孩子关系的父母需要懂得——因材施教的艺术。
那么究竟如何因材施教?

对父母来说,关键在于发现和培育每一个孩子的特质。为了你孩子的健康成长,你必须珍视他们的个性。这就把我们带回了我们基本的教养前提:教养孩子,使他们走当行的道路。

父母需要了解自己以及孩子独特的行为模式。人的行为模式是重复出现的,并且主导着你的举止行为,所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不论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还是环境的变迁,行为模式都是有迹可循的。举个例子——“Tina心地很善良。她会因为看到电视上的凶杀镜头,哭得精疲力尽地睡着。高中时代,她在当地一所医院分送糖果。进了大学又继续主修社会学课程。现在29岁的她,在社区担任协谈的工作,帮助那儿的孩子们,并悉心聆听寻求帮助的人,至今仍难以控制自己情绪的流露,常常在协谈中泪流满面。” 行为模式虽具有持续性,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个性或者做事方法就因此被局限在特定的方式上了。了解我们自己、孩子以及身边重要人的行为模式,适当调整自己与他们相处的方法才会让自己的家庭、工作更加圆满。



明天继续跟着作者一起分析自己,晚安


    关注 英语阅读笔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