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水根篆刻作品拍卖专场

 

邹水根艺历简介邹水根先生,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叶出生于江西省奉新县。当代著名篆刻家,现为中国王羲之研究会...



请点击798艺术区
免费订阅



邹水根艺历简介

邹水根先生,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叶出生于江西省奉新县。当代著名篆刻家,现为中国王羲之研究会研究员,中国交通书画协会常务理事、清华诗书画院名誉院长。作品参加“全国书画名家作品大展”、“中国当代百位名家书画精品展”、“两岸名人书画作品联展”等10余次国内外重大书法篆刻展览,在国际性和全国性书法大赛中5次获得一等奖,入选《当代书法作品选》、《20世纪国际现代书法篆刻名家作品荟萃》和《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等多部书法专集,散见于《中国书法》、《中国篆刻》、《西泠艺丛》、《大公报》和《中华文化与艺术》等数百家海内外报刊。此外,作品还传流美国、新加坡和日本等国,影响很大。近几年为海内外学者、书画家和政治家治印甚多。台湾师范大学教授,著名书法家陈大络先生称其作品“变化多样、风格高雅,他日将有登峰的成就”。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先生曾两次为他题辞。





















纵横驱铁笔,方寸著华章 ——邹水根先生篆刻艺术赏析

文\刘浪生

“做摹蚀削可愁人,与世相违我辈能”白石翁的这两句诗,自水根先生捉刀耘石伊始,便引为知音而终日乾乾,时时勉励之,固执的坚守着属于他自己的一隅天地,始终不肯放弃自己伊初选定的明朗和精悍。

数十春秋如一日,从无厌烦地锤炼着那些从秦朱汉白中撷取、从古老铭刻文字中提炼出的线条,纵横直曲、冲切之间自由歌哭、任性逍遥…… 邹水根先生有着执拗而清醒的沉重,以及由自信而来的旷达。

他坚信自己对篆刻艺术的认定,当众多人都在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的克隆着浅薄与庸俗的时候,他却以西西弗斯般的耐力和韧性从传统的大山上剥离出能够营养自己的成分,在孤独和寂寞中殚精竭虑的营造着自己的宫殿——尽管它可能不是那么恢弘和壮观,但它必须美仑美奂,必须凝练剔透,必须特具“水根刊石”的精悍和明朗!

邹水根先生印学功底深厚,具有大胆探索的创新精神,他在深入研究秦汉古玺及明清诸家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迥异前贤的雍正典雅的写意印风,他在运刀上亦很精到、细腻,或冲或切都不文不火、自然含蓄,控制得十分到位。他那种驱刀如笔般的手上功夫的确是令人为之叹服的,犹如大匠运兵,从容不迫,胸有成竹,在举止谈笑间攻城略地,变化风云。因此,他的作品在字法、章法、刀法的高度协调配合之下显示出一派传统文士特有的书卷之气。

邹水根先生治印似乎很少有那种后期的制作痕迹,诸如刮削划磨敲等等手法并不多采用,而是在刻治的过程当中注重如用笔书写的一次性成功。从这个角度而言,邹水根先生的用刀无疑是具有独到之处的。他这种突出“刻”而尽量避免“做”的刀法意识,无疑承袭了前人用刀的原创之味。他的印面亦不多施残破,尽量保持印章的完整与光洁,这与黄土陵印风颇有相通之处。这显然与他本人的个性、风格审美追求是相一致的。

邹水根先生的篆刻极具特色,刀法朴厚,笔意盎然,他在风格范式上能不完全为古法所囿,但在一招一式之间却又能准确显露出他扎实的传统功底。因此,他的篆刻既能为注重传统的前辈篆刻家所看重,又能激起勇于探索新境的青年印人们的创作热情。他在探索往昔篆刻和印学流派的认识上,开始归纳了奇中见平、动中寓静及雄、变、韵的探索目标,尤其注重奇、动、静的统一效果。

我们仔细品读邹水根先生的作品,确实真切地体会到这种感觉。如朱文印之奇逸跌宕,白文印之雄浑朴厚等等…… 更多的时候,我们往往忽略了篆刻之为艺术的深层内涵而迷失于对视觉化的追求,于是在篆刻界买椟还珠已成司空见惯,文化历史感的付诸阙如成了雅俗共赏一类论调的遮羞布。本应以方寸之地承载含蕴着古老民族文化哲学的精髓,与书画同样担负着达性见心、排愤泄忧的雅好,却成了时下一些人沽名钓誉,向原则底线挑战妥协的殉葬品。

——水根先生坚秉着、守望着的显然是前者。 这些从他的个人资料中、从他的篆刻作品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在他的印作中读到是精悍和明朗下的峻宕与细腻、苍茫和浑朴中的丰富与雅致,同时还流露出许多轻松和机智。这种走向和思维究竟是偏狭的还是明智的?无论从共时性和历时性的角度来看,都是不难明了的。不管时间的急湍会做怎样的冲刷淘洗,作为师友,我都将继续关注他那难能可贵的坚持。

当代著名学者王小波先生说过一句话:“许多人都会将他不懂的事物写的很浪漫”。我不敢说已经懂得了篆刻,于诗书画诸艺浸淫多年,或亦有些许浪漫,但我能深切体会到水根先生的篆刻艺术是高格的,水根先生的艺术人生是快乐的。


    关注 798艺术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