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心态与行为年度观察——在消费中探索新体验

 

在消费中探索新体验过去的几年是消费形式极大丰富、消费产品规模日趋庞大的时期,这一趋势在20...



在消费中探索新体验

过去的几年是消费形式极大丰富、消费产品规模日趋庞大的时期,这一趋势在2015 年集中爆发,消费者开始习惯海淘、移动支付、O2O 模式。对于消费者来说,消费并不仅仅是用钱交易产品,更需获得新鲜的体验与刺激。同时,愈发富足的消费者开始升级消费模式,轻奢、中产成为消费热词,在购物行为中投射对理想生活的渴望成为常见心态。

用数据支付替代现金

移动支付正在快速取代现金。消费电子化使得消费者线下消费的行为轨迹也开始清晰地浮现出来,这为数字营销“线上+ 线下”形成全景数据创造了条件。
数据显示,2015 年上半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规模达40261.1 亿元,环比增速24.8%。预计2015 年下半年该市场规模将达51763.8 亿元,环比增速将达28.6%。另据支付宝方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 年移动支付占比达65%,同比增长15.8%。众多数字告诉我们,移动支付正在爆发期中昂扬向前。

中国银联发布的“2015 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显示,82% 的受访者曾使用手机付款,51% 的受访者手机支付交易占比超过一半,另外,通过手机支付购买实物商品的受访者比例高达33%,充值缴费等虚拟商品消费的比例同比增长6%。

对于相当多的消费者来说,他们跳过了信用卡的阶段,直接用移动支付挑战现金的权威。先是微信宣布每周二设为微信支付日;支付宝也宣布每月28 日为支付宝日。如今从餐饮到百货,从超市到便利店,两大移动支付巨头的身影无处不在。以移动支付为前提,消费者的生活发生了诸多改变。可以更轻松地获取打车、外卖、各类上门服务是其中的基本款。腾讯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在我国,餐馆是使用移动支付最常见的场所,有31.8% 的用户曾在餐馆进行移动支付,其次是超市(29.1%)及商场(28.7%)。另外一个典型的场景是AA 付款。通过微信、支付宝转账,免除熟人间现金交易的尴尬与找零的不便,这一功能为上班族的午餐时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而在满意度方面,比达数据中心的调研也显示,生活缴费、信用卡还款、购买票务是消费者在众多移动支付场景中最为满意的,剔除了线下支付的繁琐,移动支付让消费者的生活更加便捷。

另外,移动支付结合互联网,消费者可以获得更加智慧的消费体验。如今摆在消费者面前的,不仅仅是便捷,更是充满未来科技感的趣味消费生活。一键呼叫服务、根据消费历史的个性化产品推荐、心仪商品的即时搜索实时下单……移动支付使得原本几乎无法追踪的线下消费行为开始数据化,改变了这一在过去几乎空白的局面。
兴趣驱动消费圈层化

消费者分化为不同的兴趣圈层,展现出强劲的消费意愿与独特的消费特质。

消费者生活品质的提升伴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与消费类型的迁移,当他们不再为生活发愁,兴趣就成为消费中重要的主题。几年前,市场曾被小米的粉丝消费模式震撼,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正在成为某一兴趣领域的粉丝,追求着稀缺产品与个性化的消费体验。

圈层的产生往往来源于兴趣的分化。动漫迷收集手办、军迷收集军械模型,收藏小人书缅怀自己的青春,用机械键盘、宝丽来祭奠过去的时代。此类消费者忠于自己的兴趣与情怀,他们追求的不是产品,而是产品背后的故事与世界。

进入圈层型消费模式当中,消费者展现出的消费意愿与实力往往不容小觑。譬如近年来兴起的装备党,他们的消费行为呈现出更为明显的自我满足的特点。他们会在进入一项兴趣领域前凑齐全套装备,譬如进行运动健身前会购置专门的鞋、包、服饰、专业装备、电子配件等。这种消费并不带有明确的目的性,购买运动装备与提升运动的成效或持久性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消费者只是单纯地通过消费为自己构造出丰满的体验空间,寻求新鲜与刺激。
掌握消费者圈层型消费的特征,不仅能够帮助广告主更好地理解消费行为的变迁,更有可能直接促进针对特定圈层的跨界合作,在营销中为消费者提供更有趣的体验。那么,现在有哪些消费正流行?

运动健身类商品已被大众广泛接受,并呈现出年龄细分、性别细分、运动项目细分的特点。运动习惯已侵入消费者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家庭有氧健身,到游泳舞蹈、篮球乒乓都备受追捧。

智能硬件市场规模扩大,新兴用户不断涌入。淘宝发布的年度消费趋势报告显示,智能硬件市场成交规模同比增长近250%,而消费者数量增幅两倍于成交额增幅,展示出消费者对此领域的强烈兴趣。在

智能硬件普及的过程中,苹果手表的爆款效应不可忽视。

小众兴趣消费种类增多,消费者忠诚度更高。由于科技的进步,不少产品已经失去了自身优势退出大众市场,但在小众市场中,它们在粉丝的拥护下重获新生,死飞自行车、机械键盘、宝丽来等都是典型的例证。在消费者忠诚度稀缺的年代,小众消费品市场的景象却截然不同,消费者与产品紧紧绑定,共同成长、共同蜕变。

零时差触达海外

在海外信息与产品的消费中,更多国内消费者展示出更强烈的参与意愿,并借由互联网实时hold 住全球动态。
2015 年11 月10 日,内衣品牌维多利亚的秘密年度大秀在纽约上演,转过天去,11 月11 日,国内网民已是一片沸腾,百度指数瞬间飚高。而在大秀视频播出的12 月9 日,网民的热情再次达到顶峰。从时间维度上看,国内网民对于国际事件的反应速度已接近零时差。

而从内容上看,来自海外的电影、电视剧、综艺,包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都备受关注。微博上,“假装在纽约” “英国那些事儿”等海外资讯大号的粉丝动辄上百万;当季的韩剧经常登上我国的微博热搜榜。视频领域中,诸如山下智博、张逗张花等专门介绍海外生活趣闻的视频节目受到关注,第一视角体验海外生活的视频也成为UGC 领域的热门题材。
具体到消费领域,海淘成为消费新宠。

2015 年,形容中国游客疯狂购物状态的词汇“爆买”摘得日本流行语大奖桂冠。同时,日本观光厅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 年499 万中国游客访问日本,消费总额达792 亿人民币。国人在海外的购物热情可见一斑。

购买海外商品的另外一个主战场出现在电商平台。从早期的海外代购到如今发达的海淘产业,消费者对于全球商品的追逐从未止步。刚刚过去的2015 年被称为海淘爆发之年,淘宝数据显示,2015上半年新增海淘用户占整体海淘人群的28%。

总结2015 年各方发布的海淘数据,不难发现海淘人群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的80 后中,男性消费者海淘意愿尤为突出。他们海淘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买到放心货、追求高性价比,探索新奇玩物的心态也十分明显;同时,海淘热门商品往往伴随着时事热点出现,消费者愿意在了解海外新鲜商品资讯后下单购买,实际体验;海外明星同款对于消费者的影响力也凸现出来。


    关注 源叮Tinkle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