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学而时习之,温故《论语》第五节

 

33,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说:“子路啊,教导你的内容都知道了吧?...



为政篇第二
33,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子路啊,教导你的内容都知道了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是智慧。”

慨曰:而今之人精明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亦为知,这才是聪明的表现。不懂要装懂,不然,怎么保住脸面呢?伪学者,假学历充斥社会,这些人才是有智慧的精英啊!

社会一旦失去诚信,假冒伪劣一定充斥每个角落。不假不伪,你就寸步难行。发财没门,做官无道。

34,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缺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缺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子张向孔子学习求仕的方法,孔子说:“多听,对有疑问的地方保留不言,其余有把握的地方,谨慎的发表意见,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多观察,对于有疑问的地方保留意见,其余有把握的地方,谨慎地采取行动,这样就可以少后悔。言语上少犯错误,行动上避免后悔,官职俸禄就着这里面了。”

慨曰:哈哈,老夫子说得好。如果大家都如此为官,哪里会有那么多的政绩工程?哪里会出现那么多的政府债务?有把握没把握没关系,只要有利于自己的发展,干吧!话要胡说,事要蛮干,这才是开创型的好干部。不吹牛,不冒进,脚踏实地的干部,快腾位子吧!能欠一屁股债,能寅吃马粮,能开挖大坑的干部才是人才呢!能闯祸,闯了祸又能升迁,这才是能人。

官场快成昔日的十里洋场了,大胆冒险,胡作非为者往往成功。
35,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措诸枉,则民服;举枉措诸直,则民不服。”

哀公问:“怎样使民服从呢?”孔子说:“选用正直的人,让他们居于邪曲人的上面,这样百姓就会服从了。如果选用邪曲的人,让他们居于正直人的上面,百姓就不会服从。”

慨曰:我们不可能要求一个时代绝对的以正压邪,但是绝对不能出现以邪压正的局面,这样的话国家将会灭亡。即使是一个地区,出现这样的局面,就会出现人心向背的局面,这个地区的领导虽然高高在上,老百姓早在心里将其唾弃。除了他身边的小人还在阿谀奉承他,其他人对他的恭维也是违心的,内心早盼望他滚蛋。如果这个人出事,君子还会怜悯他,小人则盼望他快快去见阎王,因为,小人跟他有身后的利益关系,恐怕受到连累,甚至有谋害他的心思。扶持邪恶,压制正气,结果最终悲惨!

邪气旺盛,是小人嚣张的结果;小人嚣张,助威的定是一把手。
36,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季康子问:“怎样做才能使人尊敬、忠诚、勤勉?”孔子说:“举止端庄,能赢得尊敬;敬老爱幼,能赢得忠诚;任用贤良、教导能力不足的人,能使人勤勉。”

慨曰:每个人都想赢得别人的尊重,都想成为勤勉忠诚之人,可是又有几个人能够按照孔子的教诲去做呢?是什么阻止了大家做君子的步伐呢?是利益。因为利益,这个世道变得昏暗;因为利益,许多人变成了昏君,尤其是那些大大小小的执政者。利益可以使人们富足,利益又能使人变成恶魔。

利令智昏,此所谓也。能敌住利益的诱惑,那是一种内功。
37,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有人问孔子:“先生为何不从政?”孔子说:“孝啊,就是孝顺父母、兄弟友爱,以这种品德影响当政者,这就是参政了,难道只有做官才算从政?”

慨曰:孔子认为用自己好的行为影响当政者,也算是参政,照此说,他老人家参政2000多年了,现在还在参政。其实,他不是不愿意为官,主要是他的政治主张得不到认同,远大理想不能实现。当时的官场奸小成群结对,政治生态严重恶化,像他这种不能与之同流合污的人,官场是不能容纳他的,所以,只能周游列国,一方面寻找参政的机会,一方面宣传自己的主张,这也是无奈的举动。这不仅是那个时代的悲哀,也是人类历史的悲哀。历史的悲哀大概就是这样形成的。也许这是苍天赐给圣人的“礼物”。

能够攫取利益的毕竟是少数。从他们占有的利益总量来看,他们又是绝对多数。在利益的争夺战中,只有一个利益集团能够战胜另一个利益集团。知识分子用他们的政治主张、远大理想去和利益集团打拼,注定不会胜利。

个人在组织面前永远是渺小的。
38,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就象大车没有安装横木的輗,小车没有安装横木的軏,怎么能行走呢?”

慨曰:儒家视诚信如性命,这是因为没有诚信人不立,家不安,国混乱。诚信是如何丧失的呢?它在利益面前吃了败仗。诚信打不过金钱,干不过利益。见过金钱的奴隶,没有见过诚信的孝子。获取利益一旦成了这个社会的主流,丧失的不仅仅是诚信,可能是身家性命,是你的事业,或许是你的国家。

诚信和利益是一对矛盾体,如果想把它们建成共同体,靠什么呢?也许是道德。
39,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张问:“十代以后的社会制度和道德规范可以知道吗?”孔子说:“商朝继承夏朝,改动了多少,可以知道;周朝继承商朝,改动了多少,也可以知道;以后的朝代继承周朝,即使百代,同样可以知道的。”

慨曰:老夫子说可以知道,但是,不能知道,这里指的是一种答案。如果是多项选择,就可以推测。总体上讲,战争年代靠武力,靠将帅,靠君子,靠民心;和平年月,靠政策,靠法制,出小人,坏国家。最终又走向混乱。从这个规律上讲,可以推测以后的情况。

历史的演进是有规律可循的,王朝的更替也是有规律的。变化的是朝代,是社会形态,不变的是规律。掌握了变化的规律,就可以推演百代、千代以后的事情。
40,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孔子说:“祭奠别人的先人,是谄媚;遇到符合道义的事不敢做,是懦夫。”

慨曰:见以不勇为,多矣!这是因为怯懦。拜别人家的“鬼”,这种人多矣!这是为了谄媚。给野鬼磕头者众矣,好像是一种时尚了。

谄媚“鬼”,其实是谄媚“鬼”的后人。得 “道”之人,其鬼也牛;谄鬼成功,事半功倍。


    关注 逸夫子的小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