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莹:赏石题名须点睛

 

俞莹先生是中国观赏石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观赏石协会副会长,《海派赏石》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在他的身上,有一股特别的书生气息,并且对于赏玩奇石有着深厚的造诣,玩石理念独树一帜,很多观点也是充满趣味与韵味。...



《石界》特约撰稿人  俞莹  

俞莹先生是中国观赏石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观赏石协会副会长,《海派赏石》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在他的身上,有一股特别的书生气息,并且对于赏玩奇石有着深厚的造诣,玩石理念独树一帜,很多观点也是充满趣味与韵味。

  赏石题名须点睛  


近日应邀赴浙江东阳,参观由浙江省观赏石协会主办,东阳市观赏石协会承办的浙江·东阳第三届观赏石博览会。百余方精品观赏石,集中展现了东阳玩石人十年来的成就和收藏水平。其中,影响最深刻的是,近年来大出风头的江西潦河石,在东阳找到了不少知音,当地藏家收藏了不少潦河石精品,以至于潦河石产地的石商和藏家也前来参展助兴。


浙江·东阳第三届观赏石博览会现场


东阳资深藏家王志刚参展的一方潦河石,吸引了我的视线。首先是底座的做法不同寻常,取法了国画立轴的装置样式,虽然石头比较厚一些,但通过木制立轴前后夹持并没有影响观感。画面是两丛竹篁,简洁明快,韵味颇足。题名为“半窗晴翠”,记得明代画家夏昶有此同名的国画名作(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构图类似,只画出竹之大半枝,却透着无限风光和满眼晴翠。藏家显然借用此作品主题,包括装裱样式,别有新意,非慧眼者不解其味。


江西潦河石“半窗晴翠”(王志刚藏)
另外一方潦河石“阿诗玛”,石形极好,初看黑色纹理构成了一幅山水画意,颇有层次感,循着题名仔细看来,下面的主体部分有一个阿诗玛的侧脸形象,颇为生动。只是从画面总体看,阿诗玛的形象有点受到干扰,并不十分彰显。能否改个题名,让人物与山水两全其美呢?我想到了宋代词人辛弃疾的名句(贺新郎·甚矣吾衰矣):“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如果借用一下“我见青山多妩媚”之句,是否会更切题呢?


江西潦河石“阿诗玛”(吕伟成藏)
一方东阳石友收藏的广西大湾石也吸引了许多人的视线。石头体量不小,画面上是一座草棚样式的房舍,干净明了,简约而不简单,类似图案在画面石中很少出现。记得2012年5月在无锡新世界国际文化城举办的“中国首届画面石博览会”上,东阳市观赏石协会组团参展,此石也曾亮过相,当时题名为“三顾茅庐”,是获奖藏品。我当时作为评委,也是很欣赏这个画面石,但对于题名却感到有点不到位:一是感觉有点“大”,典故用的不太妥贴;二是觉得房舍并不像茅庐,因为完全没有茅草的感觉。


广西大湾石“十里长亭”(吴金恬藏)
当时临机一动,建议藏家改名“十里长亭”。所谓长亭,原来是指古代乡村驿站,大约十里设一亭,负责给驿传信使提供馆舍、给养等服务,后来成为人们郊游驻足和分别相送之地,十里长亭逐渐演变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如宋代词人柳永《雨霖铃》曰:“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留恋处,兰舟催发。……”近代弘一大师的《送别》词更是脍炙人口:“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这方石头的画面,似乎更符合“十里长亭”离愁别绪的氛围,也更有诗情画意。这次再见此石,果然主人从善如流,易名“十里长亭”。


贵州盘江石“那年月”(李华龙藏)
赏石的题名,是赏石从发现(主题)到表现(主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底座之外,再没有像题名那样更能改变石头的命运了。甚至有时候,题名的重要程度更大于底座的演示,好比画龙,尤须点睛。所谓“一名之立,旬月踟蹰”。记得2010年7月昆明石博会,有一方参展的贵州盘江石,像是一位低头认错的人物样子,头颈上还挂了一个标牌“那年月”,这也是这方赏石的题名。这让人联想起荒唐年代里那些受到迫害被游街示众的“牛鬼蛇神”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不过,我倒是觉得,标牌上书的“那年月”如果改作“我认罪!”,会来得更震撼一些。


木化石、戈壁石小品组合“喁语”(李有碌藏)
赏石的题名,最好是雅俗共赏。当然,也不排斥引用一些典故成语。2014年6月,在上海得云轩第四届小品暨组合石邀请展,有一组获奖小品石组合“喁语”,主体老者是内蒙硅化木,比例到位,衣袍飘逸,似在岸边与池中的小鱼窃窃私语作互动状,那鱼儿为戈壁玛瑙,貌似活蹦乱跳的感觉。这组小品组合石的点题,给人印象不深刻,其实石头和配置都很到位,关键“临门一脚”不到位。笔者感同身受的是,马上联想到庄子濠梁观鱼的典故,出自《庄子·秋水》篇:庄子和惠施游于濠梁之上,见白鲦鱼出游从容,因辩论是否知鱼之乐。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表示纵情山水、物我合一、别有会心、自得其乐等寓意,后世引用不绝。如果该组合以“濠梁观鱼”来命名,主题应当会更深化,效果当会更好。


长江石“退思园”(许跃辉藏)
如果说,赏石是一种发现的艺术。那么,这对于每个人的阅历、游历和经历都是一种考验。所谓发现,就是寻找到对应的主题,这尤其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丰富的想象力。记得2015年4月太原举办的“黎氏阁杯”中国·山西第七届赏石文化节博览会上,有一方泸州石友送展的长江石,画面主体是古典园林中的假山形象,峥嵘不凡,四周水池围绕,构图颇为完美,题名为“退思园”。


香港苏富比拍卖的吴冠中彩墨画“狮子林”
我不知道藏家是否去过那个园林?退思园是苏州吴江的一处古典园林,知名度不是特别高,而且其假山规格不高,并无特色。这个题名似乎有点欠佳。其实,类似古典园林之中假山居主体、有特色的,莫过于苏州狮子林了,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胜,特别是,已故画家吴冠中曾经画过好几幅狮子林的彩墨画,构图与此石画面颇为相似。所以,取名“狮子林”应该更到位才是。

本文作者:俞莹

《石界》特约撰稿人
《石界》原创投稿
guanshangshi@qq.com
国石网中国万里行免费开馆免费拍摄活动报名进行中,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关注 石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潦河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