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隐龙:从赏石现状看长江石的发展趋势

 

漫谈奇石艺术的赏与玩《石界》特约撰稿人李隐龙本文作者:李隐龙《石界》特约撰稿人《石界...



从赏石现状看长江石的发展趋势
《石界》特约撰稿人  李隐龙  
◆ ◆ ◆
近期,一篇题为“长江石,我想对你说……”的文章,在喜欢长江石的石友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作者对以画见长充满文化气韵的长江画面石,屡次在全国性的京城石展上得不到专家们认可,认为他们看不懂表达了愤懑。此文在石友微信上广泛传播,并有不少人发表了中恳的见解。本人以为作者观点似乎短狭了些,其实单就今年国石网与国粹苑办的石展来看,长江画面石斩获还是颇丰的。当然就全国展会及市场占领而言,长江石尚未达到如柳州石,戈壁石和传统石的成就,或者说尚处在一种萌动的状态上。就此我们不妨进行一些分析。
配图来自国石网


目前石界形势总的看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虽说奇石市场仍然低迷,但各地的赏石拍卖活动却越来越勇跃,赏石队伍仍在不断壮大,各地新石种犹如春天的竹笋一样不断的涌现。比较突出的如北方的松花石,南方的潦河石从去年以来风头就不小。可尽管如此,静下心来观察,统霸全国石界市场的仍然是以柳州石,戈壁石,传统石和长江黄河画面石为主。而除此之外的大部分石种只能在本地区流行,多数出不了家门。若按特色,我把这几个大的地区石种比喻为贵气石,顽气石,仙气石和文气石。

所谓贵气石主要指柳州石,柳州石主要来自紅水河,三江和烏江。柳州石属于质色石类,以赏皮色为主兼看其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造型。好的柳州石皮色富丽堂煌,清新秀丽或古璞厚重,的确充满高贵之气质。柳州赏石名家张卫先生将其划分为宝气(主指大化石和三江彩)。清气(主指绿彩陶和烏江石)。拙气(主指来宾卷纹石等),由于价格昴贵曾被有人贬称为“土豪石”。柳州石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称霸中国整个石界,至今已有二十年的时间。二十年来在全国各大城市奇石市场多以柳州石为主,单在北京最有名的当数张卫先生的“柳石轩”,其它知名大型石馆经营者还有如李东晓,周川人,景长海等。同时在全国大展上乃至台湾,东南亚等地区,柳州石可说是出尽了风头。
配图来自国石网


柳州石至今虽然资源短缺但并沒完全退出历史的舞台,仍在各地市场及展会上呼风唤雨占有重要位置。柳州石为改革开放后中国赏石界的龙头老大,其地位至今无法撼动!这是因为中国现代赏石的大好局面是由柳州石开扩的!形质色纹韵的新赏石理念也是最早依据柳州石确定下来的!之后各地赏石界才紧随其后,并受其影响开发出了许多当地特色的新石种。所以,只要玩上十年石头的石友沒有不深受其影响的。但柳州石由于资源的枯竭,的确己经是“廉颇老矣!”所面临的境况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好石头都入了藏家手中,并不轻易再拿到展会上去亮相,市场上只有一些次品,己经不见了当年炫丽的风光。

所谓顽气石主要指戈壁石,这是一个大家族,声誉最响的当然以阿拉善戈壁石为最。而新疆青海一带的风凌戈壁石由于皮色不如阿拉善的皮色好,一段时间并不为广大石友们看好。戈壁石以赏形为主,兼顾皮色。大多数阿拉善戈壁石的皮都有厚重的包浆,只要没动过手根本不用顾虑皮有什么问题的。戈壁石的开发在时间上与柳州石不相上下,在十年前柳州石和戈壁石似乎是一正一副统领中国石界。戈壁石形多种多样,千姿百态,非常顽皮,北方石友深受影响,喜爱有加。从今日时看戈壁石由于受海派赏石的影响,小品组合加置景艺术大有遍地开花的势头。
配图来自国石网


同时随着外蒙一些小戈壁石种的介入,开始攻占珠宝市场,其发展势头不可小觑!戈壁石大品的资源已经枯竭,这时一种色型具佳以景观见长的东北松花石似乎正占领戈壁石的地盘。(五年前松花石曾因无皮在京很少有人过问,而现在却在各大展上出尽风头。)但是戈壁石以其量大,面广,品种多的优势稳坐第二把交椅,无它石种能与之匹敌。只不过照目前形势看,戈壁石从单品走向小品置景,表面上看似繁荣,若从赏石历史角度分析,小品置景曾经只是赏石艺术的一个分支,那么这样发展的结果似乎让戈壁石进入了一条狭谷地带。

仙气石主指传统石也称文人石,是以灵壁,太湖,昆石和英石为主。从古至今主要由上层显贵和文人墨客赏玩,从唐宋延续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影响极大并对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有深远影响。当今传统石在我国主要流行于华东,华中及华南地区。虽然这里有福建的九龙壁,但一直以来并沒对传统石造成多大冲击。京津及上海由于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因此在文人 墨客中一直有广泛的基础。这些人对华丽显贵的红水河石曾经不屑一顾,对顽皮多姿的戈壁石更是不愿多瞧一眼,当然现在早已大不相同。对传统石,我总感觉他们身上有一股仙风道骨的味道。

配图来自国石网
云头雨脚,瘦皱漏透,一幅飘飘欲仙的形态,不是仙风道骨又是什么!目前只有传统石能进入高端艺术品市场,那么可见其影响力之深远。但令人不解的是,在产地之外的当今各地大型赏石展会上,很少能看到传统石的影子,所以,传统石似乎有点高处不胜寒的味道!传统石同样面临资源枯竭,所以南北又开发出了些个替代品种。但旧瓶装新酒,味道毕竟不一样。尤其是目前传统石由动手到几乎变为人造石的现状(以太湖石为最),很容易就使自己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文气石主指画面石,这也是一 个大家族。其实画面石各地都有,如果包括打磨画面石那就更多了,出类拔萃的当属长江黄河两大母亲河画面石。文章前面所论述的柳州石,戈壁石,传统石三种石头都是立体艺术,以赏皮色形为主,而画面石则是平面艺术,以赏图画为主。立体艺术可以多角度观赏,平面艺术只能从一个角度去欣赏。立体象形石对石皮要求很严格,平面画面石则对石皮不做那么严格的要求(但也不允许破坏石皮,打磨石则除外),这些都是立体艺术与平面艺术,象形石与画面石的最大的区别。画面石以黄河石出名较早,尤其兰州黄河石为最。长江石的开发及声名远播其实是近几年的事,在前三十年赏石界画面石都不占主导地位。
配图来自国石网


近些年虽然各地也开发了许多画面石种类,但多数品种单一,没有长江石品种繁多。比如近来名声大震的潦河石,只有墨画石一个品种。我对长江画面石的感觉是:形圆质润,素雅秀丽,图案清晰,文气十足。品种虽多,但体量都不大,有一种阴柔之美。因以多种画的风格见长,其艺术性广泛深厚,文化气息最为浓郁。(因此有人想将其命名为“长江文化石”,其实纯属画蛇添足之举!)欣赏长江石入门比较容易,但提高却又很难。同时,长江石与传统石在文化气息上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说也是一种与传统石的文人气息能够互相接通的石种。

目前长江石的确处在一种比较尷尬位置上,一方面在当地群众性很广泛,但离开家乡就有些水土不服了,这种现象还是较多的存在着。另一方面,尤其在北方大型赏石展会上,熟悉画面石的专家不占多数,评委看不懂的情况确实存在,(据说在去年的“中华传世名石”评选上,就曾闹出了说某块长江石打磨了的笑话。)有些长久赏玩戈壁石的人,甚至对画面石还有种不屑的心态。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获奖必然要受影响。这种尷尬局面是怎么造成的呢?
配图来自国石网


本人认为主要是长江石产区之外的赏石者们,对长江画面石所独自具有的特色认识不够造成的。其原因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过去人们在赏石观念上对石皮要求很严,保持奇石的天然性,必须保证石皮的原始性。传统石的瘦皱漏透的“皱”就是专讲石皮的,现代石形质色纹韵的“色纹”也是讲皮的。老玩家都知道,赏石先看皮,形象再好的石头若石皮被动过则价值一落千丈。不能不说这种观念对欣赏画面石影响是很大的。黄河石为什么后来名声低落,与其打磨破坏了石皮有很大关系。长江石多以素雅见长,除个别品种外皮色多不厚重,而且在清洗过程中大多需要用草酸或盐酸浸泡,难免对石皮沒有影响。这是外地人一时难以接受长江画面石的重要原因。其实,画面石是赏画的,不是赏形的,更不是赏质色的,重皮不重画,是被象形石和质色石的欣赏观念所束缚住了。

其二,长江画面石至今沒有成型的,独具特色的鉴赏理论,虽然就这个问题石友们发表见解的论述文章有很多,但到底从何入手,仍然没有象传统石瘦皱漏透的“四字诀”,和造型石形质色纹韵的“五字诀”那样简明扼要的鉴赏要诀。那么作为这么大名气的,在国内外都有巨大影响力的长江石来说不能不说是个缺陷!没有自己的鉴赏理论就只能借鉴形质色纹韵来用,那么在大展上能不吃亏吗?(本人也曾专文提出过可采用“清,中,明,少,平”这五个字来作为所有画面石的鉴赏要诀。清,即画面要清晰,与石面底色反差要大。中,即画面主题要中正,适当,基本能合乎画的要求。明,即主题要明确,鲜明,不能似是而非。少,即干扰纹要少或无。平,即石面要平整,光洁,少残缺裂)。

其三,所有画面石都是从一个角度观赏,如果主题鲜明的话,非常容易欣赏,故画面石入门容易这是群众性赏石的有利条件。但主题明确的精品却又非常稀少,多数属于似象非象或象这又象那的情况,这就很容易形成见仁见智的尴尬局面。如果再遇上内容比较抽象的画面,尽管其内涵可能丰富深邃,则必然也是“曲高和寡”,少数人能欣赏,多数人未必认同。

其四,象形石都比较直观,质色石都比较漂亮,故鉴赏相对要容易些,而画面石若从文人字画的欣赏角度来说,则要求欣赏者有一定的文化艺术水平甚至书画底蕴,否则就是盲人摸象或对牛弹琴了。那么这从欣赏画面石的群体上来说,也的确是多数人难以做到的。

其五,从画面形 象来说,凡是山水风景动物之类好确定,人物是谁和文字有时难确定。如拿刀的武将可以看成关公也可以是杨令公。行走的女性可以看成是王昭君,那么也可以是蔡文颐,李清照或者杨玉环等。(在四川绵阳石友中有一方很形象的人物头像画面石,主人确定为鲁班,可有的说是庄子,有的说是孟子,也有人认为谁都不象。连寿嘉华会长都说“看怎么确定这个人物”?因此几次与大奖失之交臂。)文字画面更是如此,尤其笔画数较多的“寿”字和“福”字,其实许多似象非象。
配图来自国石网


比如有人说这是一个“福”字,那就必须要使劲往福字上去 想才行,如果多看了几眼,福字就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因为汉字书法中与“福”字相类似的字型很多,若按文字结构去推敲,根本不能肯定就是“福”字。这些情况都容易形成鉴赏认识上的差异。其实山水景观画面同样有此难题,因为如果按照国画布局的高远,深浅,主次,留白等等技法来要求,天然画面是不可能完全依照人的愿望去布局的!而且,因长江石多数 小巧,画面展示必有一定局限性。此外尤为关健的是,既便是达到了画法的要求了,你能要求专家评委们都必须要懂画吗!宜宾江安石友赵育和就此写了一篇奇特短文,题目叫“中国观赏石的高考时代来了”,其实就是从某种角度,揭示了长江画面石鉴赏难的现状。
配图来自国石网


这些都是长江画面石所遇尴尬局面的现实问题。本人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其实并不很难,只要做好以下三点就足够了:

一,最好以协会名义,组织石友们多参加国内各地大展,不宜再单打独斗,继续向人们充分展示长江石的特色风貌。

二,主动邀请京城和其它地区的专家评委,参与或观摩成渝两地的长江石大型评选活动,帮助他们熟悉和了解长江石。

三,专门召开一个由长江石知名赏家成员参加的研讨会,专题研讨并尽快确定和完善长江画面石的鉴赏理论。同时还要继续不间断的做好长江石独有特色的宣传工作。
配图来自国石网


尽管存在上述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 不过在我看来,长江石的优势仍然是显而易见的:

一是种类繁多,已经开发出了几十个品种,无论是从中国整个石界还是画面石这个大种类而言,都是名符其实的大家族,且个个都特色鲜明。

二是文气十足,素雅秀丽。长江石文化气息非常浓郁,一些主要石种如墨画石,碳 画石,草花石等显得很素雅且秀丽。

三是小巧玲珑,易于安置。长江石多在十几公分至二十多公分之间,三十公分就为大品石了。女人小孩都可搬动,室内摆放也较容易。

四是内涵广泛,可圈可点。由于长江石种类繁多,画面内容非常丰富广泛,人物,动物,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具象的,抽象的,静态的,动态的等等,凡天地间万物无不有所展现。

五是资源丰富,后劲充足。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江河,水冲石资源十分丰富,市场屯积量很大,且还在不断产生,短期内不存在资源枯竭问题。

六是入门容易,群众基础广泛。画面石相对象形石和景观石来说有直观简单的特点,所以显得门坎低入门就比较容易些,这是能够使得广大群众参与进来的有利的条件,参与的人多了就很容易形成牢固的金字塔效应。

七是虽然抽象但内涵深邃的高端画面石一直是文人们追捧的对象,这也是长江石赏石队伍中的贵族和中坚力量,也正是他们的参与和宣传扩大了长江石的影响。

八是巴蜀地区自古以来人杰地灵,文人大家汇聚,长江石又以文气见长,必然成为文人赏石的一块圣地。

九是国内外赏石大家如林同滨,张卫,曹磊及韩国,新加坡等海外的赏石家们早已把目光投向长江石,必然会引起更多国内外赏石家的关注。

十是长江石的文化气息与习主席倡导要恢复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气候是合拍的,若能经过进一步的大力宣传,必然会形成一个新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赏石高潮。
—全文结束—
本文作者:李隐龙

《石界》特约撰稿人
《石界》原创投稿  
guanshangshi@qq.com
客服微信
gswkefu
中国石库网络博览会黄蜡石专场进行中,点击阅读原文参与!


    关注 石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