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天说地】光、气、水与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好似一个化工厂,无数的叶绿体象一架机器,以二氧化碳、水等为原料,以捕获太阳能为动力,...



绿色植物好似一个化工厂,无数的叶绿体象一架机器,以二氧化碳、水等为原料,以捕获太阳能为动力,加工成的产品就是碳水化合物,并放出氧气。这个过程被称为光合作用。光、气、水是光合作用的三要素。

阳光能使植物产生一种化学性能非常奥妙的叶绿素,其化学成分是非常复杂的蛋白质。叶绿素吸收太阳光,并不是吸收所有的太阳光线。我们知道,日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可见光和红外线与紫外线组成的,只有可见光参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叶绿素吸收可见光的红橙光和蓝紫光较多,对绿光吸收很少,大部分被反射掉,致使叶子的颜色呈现绿色。植物对阳光有特殊的“感情”,为了充分接受阳光,许多植物的叶片都生的非常巧妙,有对生叶序,轮生叶序,互生叶序或是丛生叶序,使每一片叶都尽可能多地接收阳光。各种植物对不同波段的光线也有自己的嗜好,如向日葵喜欢紫色光,洋葱喜爱橙红色光,萝卜偏爱蓝色光等等。目前,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很低,亩产500公斤的水稻,按经济(稻米)产量计算,太阳辐射能的利用率也只0.5%。提高光能利用率对提高产量具有巨大的潜力,改革种植制度和方式,改进栽培管理措施,选育优良品种等都是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CO2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充分利用空气中的CO2,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植物体内形成的干物质,90%以上来源于CO2,而CO2在空气中的含量仅320ppm(1ppm=1/1000000),植物群体内部的CO2浓度常低于这个数值,远不能满足光合作用的需要。据测定,甜菜田距地面20厘米处,白天CO2 浓度只有280ppm,如没有风的影响,CO2会在一两分钟内被植物用完,“绿色机器”只能停工待料。植物吸收CO2的胃口很大,一般要求浓度为1000—1500ppm,试验证明,CO2浓度维持在1000ppm,大豆产量可提高五倍以上。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大气中CO2 的浓度持续上升,气候变暖,产生了“温室效应”,这对农业生产来说,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随着温室栽倍的兴起,人们利用CO2进行根外追肥,能改变叶面结构,气孔增加,分枝多,花芽多,根系发达,提高抗低温干旱的能力,光合效率显著提高。据国外资料报道,水稻增施C02240ppm,增产率为54%,西红柿增施C023200ppm,产量提高8.7倍。

水既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生长发育的重要的生态因子,植物需水量大得惊人,在现有的生产水平上,每生产一公斤干物质一般要耗水1000公斤,生产一公斤粮食耗水2吨以上。水除了直接参与光合作用外,还使细胞具有膨压,叶片舒展,既可加速水分和矿质元素的运转,也利于叶片接受阳光。水分充足,原生质呈溶胶状态,代谢旺盛,植物的光合作用得到保障。水分还有一个特殊功能,就是调节作物体温,促进热量交换。太阳向地面辐射的热能,除少部分被反射掉外,大部分被植物和地面吸收。如没有水分蒸腾,叶温可达50℃,叶片必将很快被高温灼伤而枯萎。而实际上叶温比气温高不了多少。这主要是植物把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带走了热量,保持了体温的相对稳定。因此,要科学用水,以最少的水量获得最高的产量。


    关注 五常气象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