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下一个时代将是“源创新”驱动!

 


最近沉下心来读了几本书(过几天我会专门制作一份书单发给诸位),其中一本是斯坦福大学谢德荪教授写的,《源创新——转型期的中国企业创新之道》。

读后禁不住大呼过瘾——众所周知,过去一年时间里,房地产业发生了太多的创新,但成功的创新,抑或失败的创新,它们之间究竟有没有一些共同的规律,一直是困惑我的问题之一。而谢德荪教授在书中的一些观点,让我顿时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谢德荪教授将创新分为两种:“流创新”,是通过改进现有产品,或优化生产、供应流程等,以改善价值链为目标的创新;“源创新”,则是通过新理念,联合内外部资源,从而创造新价值的创新。流、源取自“开源节流”这一成语。

以下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什么是“流创新”、“源创新”。

一个例子,是网红“莫老爷”前一段时间报道的,万科广深区域公司计划在2016年推动的“团队公司化”改革——将公司的设计部、营销部、工程采购部和成本部剥离出去,以团队为单位创建独立公司,万科通过投资成为股东。

万科这么做,目的大概有这么几个:一是留人——现在用工资已经难以留住人才了,那么,就用创业公司股权;二是把团队变为乙方,可以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和效率;三是不用再给团队发工资,上五险一金了,降低了成本。

这就是“流创新”——万科通过管理流程再造,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成本,优化了价值链,从而提升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那什么是“源创新”呢?就拿最近几天刷屏的世茂“光合教育社区”作为例子来说明。世茂“光合教育社区”分为线下和线上两部分。线下的“360课堂”以社区教育需求为原点,面向三代人,覆盖所有社区居民。世茂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平台引入社会优秀教育资源,与顶尖教育机构合作,向所有居民提供教育服务。

线上的“人人教育”则试图让教育成为社区人际关系的粘合剂,同时又让这种人际关系反哺教育。简单来说,世茂光合教育社区中每一位身怀特长的业主都有机会成为老师,为孩子们提供社交机会和新的体验。

世茂光合教育社区在国内应该算得上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它借鉴了美式的社区关系,美国的家长教师协会(PTA)就是如此,将家长组织起来,利用他们的能力和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

而“源创新”中的“源”字,也是“开源节流”中“开源”一词的延伸,寓意全新的开始。世茂希望藉这一全新教育理念,联合外部教育机构和业主,共同来创造“光合教育”这一新理念的价值。



越多的教育机构和业主加入进来,世茂光合教育社区的生态越完整,便有越多人可感觉到“光合教育”这一新理念的价值。这又会引导更多的教育机构和业主加入,“光合教育社区”这个生态系统便好像有了自己的生命,循环往复,变得越来越强大。

至此,我们就可以看出“流创新”和“源创新”的区别:“流创新”是通过自身资源或价值链的优化,来增强当前的市场竞争优势;而源创新则是通过推动新理念,利用自身资源引导社会资源加入,来满足客户的某种潜在需求,以此来开拓一个新市场——虽说世茂推“光合教育社区”的目的,不排除有加快销售和提高产品溢价的考虑,但主要应该还是处于从开发商转型运营商的战略布局——因为,为了卖个房,没必要绕这么大的弯子,费这么大的劲儿。

回到本文标题,为什么说房地产的下一个时代将是“源创新”驱动?这是因为,房地产业发展到今天,万科式的“流创新”虽有空间,但即使做到极致,也快到天花板了。但世茂式的“源创新”,则可以让房企在主业之外别开生面,延伸出一个接一个的新业务,从而实现整体的转型。

而这也正是为什么如今万科日渐平庸的原因所在——缺乏源创新。

不过,源创新要比流创新难度大得多。比如,万科式的流创新,是以产品为中心,只要把房子建得越来越好,卖得越来越多就可以了。这也是为什么万科派了大量的工程师到日本去学习精益制造的原因。

但世茂式的源创新,是以客户为中心,需要一方面了解教育机构及“教师”业主的需求、资源和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深度了解孩子们的兴趣所在,而且可能还需要一定程度超越孩子们现在的需求,最终建立一个可以自我运行、不断实现流创新的生态系统,才算得上真正的成功。

应该说,目前房企还是以流创新为主——通过提升自身价值链的竞争优势,进而大鱼吃小鱼。但因为规模的边际效应,像万科这样的巨型房企,随着销售收入的增长,规模反而可能会越来越显得不经济——你可以看到,万科现在在内部实现了“分拆”——区域公司逐步成为决策中心。

但正如下图所示,持续按一种路径追求卓越的路线,恰恰是一条追求“平庸”的路线。所有成功的房企,都必须有某种流创新能力,比如你的产品很牛,或销售很牛,否则早在竞争中被淘汰了。房企可通过加强流创新能力来提升竞争力,但要想转型,则必须懂得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比如几万、几十万户业主资源,来推动源创新。




    关注 地产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