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企业不再重视员工“服从”

 

现在的管理者需要专注的,是不断想出不同的方法,让员工能够很投入的去工作。“知识工作者”的崛起我刚入行时,管...



现在的管理者需要专注的,是不断想出不同的方法,让员工能够很投入的去工作。



协作、投入,而非服从”


“知识工作者”的崛起 


我刚入行时,管理层还是很希望找到愿意“服从”的员工,当时的管理风格与军事管理是很接近的。我记得有一条管理上的规矩叫insubordination,就是“不服从命令”的意思。如果上司认为你有这个问题,随时可以将你解雇。人力资源部门招员工,也是以“服从”这个核心价值观为基准。

这种管理理念受工业革命时代的管理影响很大,那时还没有“知识工作者”的概念,管理层与工人常常处在一种对立的状态,而工会则不遗余力地将这种冲突升温。但随着“知识工作者”的崛起,这种管理理念已经明显不合时宜了。知识工作者是用他们的脑力来换取报酬而不是体力,体力容易看见也容易衡量,但脑力就相对困难了。
成功转型的真实故事 
我在做第三份工作的时候,有一段很有趣的经历值得与大家分享一下。当时的环境是管理派vs.劳动派。所谓管理派就是不受工会保护的管理层,我是工程师,也属于这个类别。我们也被称为非时薪员工,因为我们的工作不是以时薪来计算的,换句话说,我们加班没有工资。其他的员工就是工人级别,他们的工资都是以时薪计算,加班费很高,受工会保护。工会都是由一些律师做领队,主要工作就是与管理层谈判工人的薪酬,谈不拢就罢工,所以管理层与工人之间会有一堵隐形的墙。

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我认识了一位工人,就叫他W吧。在我认识W几个月之前,他在工作时伤到了手,伤得很重,休息了好几个月。我刚认识他时,他还在休息状态,虽然上班,但还没有回到以前的工作岗位。我们虽然工作性质很不一样,但都属于同一个部门。他总是无所事事,突然不知道从哪天开始,他每天都会找机会来我们办公室聊天。我们那时的工作属于很高科技的,用着私人电脑,这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很快我就注意到,他对我们的私人电脑很感兴趣。不久,他就自己花钱买了一台当时很先进的PC,开始在家自学起编程来。

但W不能永远无所事事,很快他的部门领导开始给他施加压力,要他决定是回到以前的岗位,还是离开公司。有一天他来找我,希望我给他一个机会,让他来我们部门做一些电脑编程方面的工作。我当时的确有这个需求,但不是长期的,而且我也是个新人,所以我说要去请示一下我的老板。我跟老板提这件事时才发现,原来已经有很多人给我的老板施加过压力,不要给W任何机会,认为他只是想偷懒,不可能成为一位合格的程序员。但我的老板还是很开明的,他让我自己决定是否给他这个机会,并提醒我要考虑这个决定的风险,万一W不成功,我可能会背这个黑锅。

这算是我工作几年来,第一次面对人事方面的问题,但很快我就有了决定。我的决定很简单,我一直都不算是那种太出色的角色,但一直都能够找到工作机会,那说明有人不断给我机会,所以我也应该给别人一个机会。就这样,我给了W这个短期编程工作的机会。很快,W就犹如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从一个每天都不知道做什么好的人,突然间没日没夜地编程。到这份短期工作结束时,他已经成为编程部门的一位正式员工,成功转型。
企业需要更多“投入”型的员工
一开始,公司希望W是一名服从的员工。当他不服从的时候,公司没有考虑让他转型,反而想让他离开。但因为我给了他一个机会,他找到了自己能投入的工作,公司多了一名投入的员工,社会也多了一个投入工作的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两点:第一,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作为管理者必须要以挖掘这些潜力为己任。第二,自从那次之后,我更坚信给人机会是最容易,也是最应该做的事情。无论何时,我都更喜欢有一个投入的员工,而不是一个服从的员工。

这个故事发生在 30年前的北美公司,但令我惊讶的是,我发现不少中国公司如今还坚持将“服从”作为员工的核心价值观。我承认“服从”依然是企业价值观的“底线”,但一家企业如果要持续发展下去,拥有能够投入工作的员工比服从的员工更重要。

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他们跟世界各地的年轻人一样,都在追求有意义的生活,追求能够投入的工作方式,所以我认为企业也需要顺应这个改变,调整人力资源方面的价值观。
价值家推荐


林正刚

企业教练、刚逸领导力公司CEO

前思科中国区总裁
价值家+

个人化微咨询&微学习

公众号:know-valuer


时随地向价值家咨询学习,获取定制化的知识指导.。或者,你可以向全社会提供知识服务,分享经验和观点。知识社会已经到来,人人都是价值家。
知识服务需求?请[阅读原文]


    关注 价值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