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读】《育灵童国学》第五册(5)

 

《推己及人》课文: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推己及人》

课文: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述而》)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乡党》)



大意:

子贡说:“如果有人能博施恩惠于老百姓,并且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说是达到仁了吗?”夫子说:“何至于仁,那一定是达到了圣啊!尧舜对此或许还感到为难呢!至于仁,自己想成功,也是别人成功,自己想通达,也使别人通达。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可以说是行仁的方法了。”

夫子钓鱼而不用带众多钩的大绳,用带丝绳的箭射鸟儿从不射归宿的鸟。

马棚失火。孔子夫子恰好退朝,说:“伤人了吗?”并没有问马匹怎样。



解读:

这一课的主题是“推己及人”,选了《论语》中的3则。这是孔子思想中很重要的部分。为人修养仁德,在思路上将仁德的问题考虑清楚,并体现在日常的行为原则中的最根本的方法。这在第一则得到了最直接的体现。这里牵涉到了圣与仁的区别。教师要向学生讲解清楚如果能够做到圣人的地步,是要讲求条件的,而修养仁德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无条件地实施的。只要遵循“推己及人”的方式即可。而随后的两则是推而广之到孔子的日常行为中涉及到钓鱼、射鸟、马匹等方面就可以看到孔子的仁者之心,也可以了解到其中的理路依然是推己及人。

教师在讲解本课的时候,首先要向学生明确地揭示清楚仁德修养的思路是推己及人,成为仁者并不容易,而成为圣人更需要特定的条件,但是一步步在实际生活中修养仁德却是可以随时随地去修养的。

其次,最容易将这些道理向学生阐释明白的方法就是联系现实,特别是与学生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老师举个例子,让后启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例子,通过这些现实的讲解让学生感觉到什么是仁者之心,什么是推己及人。

最后,在课文的掌握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诵读熟练,最好可以背诵,不能背诵不必强求。字词意思不强求学生掌握,了解大体意思即可,关键是掌握住推己及人的方式。


    关注 育灵童国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