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天涯咫尺,再无此去经年

 

现代化为我们带来了便捷与效率,却拿走了我们的古道情长。不怨人们的情感淡了,而是远方不再远了。毕竟,远方天涯咫尺,再无此去经年。距离产生美,此言不虚。...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清明假期又看到王维这首《元二使安西》,离别之味甚浓。兴致一来便翻了翻其他离别诗词,白居易的“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还有柳七的“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感觉这些离别诗词简直美极了,情深之戚,义重之厚,完全秒杀那些唯美的山水田园诗。

虽说人生自古伤离别,可是回头再来审视一下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好像很难感受到这么深情的离别之感。莫说国内出行,即便是国际、洲际的远行也就是大家热热闹闹地吃顿践行饭,酒足饭饱后愉快地把离人送走。完全没有“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何解?

难道是因为现代人之间再生不出古人的情深义重?难道我们的情感退化了?小岚以为并非如此,大概是因为我们的离别成本太低,相聚又太容易。

古人之所以对离别如此伤感,完全是因为此去经年啊,一别就要好多年甚至是一辈子。古代既没有今天这么发达的水陆空交通,也没有手机和无时无刻不在刷存在感的朋友圈。一个好友的远行不仅意味着他要承受几个月甚至几年的舟车劳顿,更意味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很难再有他的音讯,一朝别后,再会无期。

如果离别之人刚好又是趣味相投的知己,也许十几年甚至一辈子再难相见。对于如此高成本的离别,故人自然十分不舍,难免生出无限的悲伤与感慨。

反观今日,那些曾让古人憧憬一生的远方,我们只需要一张飞机票便轻松搞定。去趟圣城拉萨只需几个小时,就算是飞到地球的另一边也是区区两天。虽然在空间概念上,远方依然隔着千山万水,可在时间概念上,远方早已天涯咫尺间。

小岚曾在《敢性青春行走札记》里引用了徐霞客旅行日记中描写玉龙雪山的文字:“见玉龙独挂山前,荡漾众壑,领挈诸胜”;“是日雨阵时作,从楼北眺雪山,隐现不定”;“北瞻雪山,雪幕其顶,云气郁勃,未睹晶莹。

站在玉龙雪山的云海之上,我还曾想:即便对山上的风光万般神往,徐前辈也只能数次远远眺望此处,终不能身临其境欣赏到这足以令其永世难忘的奇观。而今天的我们,飞来此处,搭着索道一路上山,虽轻轻松松秒掉徐前辈的千山万水,却再难有他那般欣喜与感怀。

如果说现代化的交通大大缩减了我们征服远方的时间成本,那么信息时代便进一步缩减了我们获取朋友音讯的成本。即便好友们相隔万里,他们却无时无刻不活在朋友圈里。每天看着当年的伊人整天刷着微商代购已经是够够的,又何来“忽逢江上春归燕,衔得云中尺素书”的欣喜之情呢?

当我们的沟通与互动的距离缩减为零,甚至是沟通过载,渐行渐远渐无书的凄凄之美便也随之封存在诗词中。

大紧同志说:生活就是诗和远方,能走多远走多远;走不远,一分钱没有,那么就读诗,诗就是你坐在这,它就是远方。

小岚以前觉得后一句略显矫情,现在想想还真的是这样。清明出行,飞去憧憬已久的远方,想必让大家揪心一定不是什么千山万水的距离,而是景点人山人海,堵车寸步难行吧。

现代化为我们带来了便捷与效率,却拿走了我们的古道情长。不怨人们的情感淡了,而是远方不再远了。毕竟,远方天涯咫尺,再无此去经年。距离产生美,此言不虚。

小岚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爱阅读,爱写作,更爱分享。好玩的观点不能被分享,会憋出内伤。文评,书评,不间断电影、音乐、脱口秀一顿乱评,时而生产观点,时而做观点的搬运工,这就是小岚杂评。


    关注 小岚杂评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