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摇滚需要我? 张楚:这事和我没关系

 

上苍保佑吃完了饭的人民,上苍保佑有了精力的人民。...



前两天,kiwi和阿fay童鞋一起去采访了张楚。张楚看起来没有年轻时那样的清瘦有神,反而是显老了很多。



这些年,张楚去了哪?都在干什么?别人平常的时候开始叛逆,别人叛逆的时候看到荒谬,别人荒谬的时已经不再批判,或许这些标准化的问题已经不再适用当下这个想做阳光好青年的张楚了。

—— —— 以下是fay采访手记的分割线—— —

远离大众视线太久的张楚,在这个夏天,不仅签约了公司,发行了新唱片,还要展开人生中首次的全国巡演。此前,张楚从未跑过系统化的巡演,多年来也就偶尔做过一两场小型的专场演出,更多时候,乐迷只能在音乐节的现场才能见到他。这似乎不太像人们印象中的那个张楚,此前的他没有签约任何公司,也没有跟团队合作,处于极端独立的状态。那时的他说:我不是自闭,我只是一个懒得发言的人。和媒体对话的时,思维也显得比较紧绷。此次“微小相见”全国剧场巡回演唱会深圳站演出前,我们和张楚简单聊了几句。

“我不想再做对抗文化了”

“微小相见”来源于张楚歌曲《到达》的第一句歌词:“睁开城市的双眼,微小的距离要相见。”歌曲《到达》正是张楚对音乐和艺术创作全新解读的启示:“音乐是用来创造和表达美的,而不是用来对抗和批判。”相比20年前,张楚看待现在大众对他音乐接纳的程度,显得更加从容,也更加理解听众的心态。

“这张唱片从传统意义来说,我一直都在调整那种纯批判的思维,或者审慎的思维,我会想从新的角度,去挖掘一些没有看到的东西,我自己本身,在现实关系里一直具有的良好一面。这张唱片的音乐性会带一点节奏、身体和舞蹈性结合,我们从鼓、吉他的编配,都不太像传统摇滚乐,更追求跳跃性的旋律,整个唱片会趋于这个风格。”



在张楚早期的作品里,像《上苍保佑吃饱了饭的人民》这样的作品,和个体的歌迷之间曾产生过强烈情绪的对话。而张楚这张显得有些“温和”新专辑,却让一部分歌迷好像“兴奋不起来”。

有意思的是,在深圳巡演的时候,大部分观众怀念,或者“意淫”的,依旧是记忆里魔岩三杰时代里的那个张楚。于是,在每首歌唱完的空档里,总有台下的歌迷在喊着“姐姐,带我回家”。



“人家喜不喜欢,愿不愿意喜欢,你必须很诚实的展现出来。这需要一个自己去识别的过程,也是市场去识别的过程。如果市场觉得的这个东西,这个价值不叫价值,或者都不喜欢,那就,考虑去放弃这些东西。”

近两年关于张楚的报道,经常会用一个词“温和”来形容他和他现在的音乐,但其实在和张楚聊天,包括在演出时他和歌迷的对话时,其实都能感觉到他自己性格里强烈的部分。



“我为什么选择温和呢,因为我不喜欢用一个意见,或者一个态度,就认为解决了一个问题。所以我先选择温和,我先把事情做好,我认为这样才能解决问题。我试图摆脱以前的情感线索。我们那个时候对社会情感上的影响,持续了很长时间,听众在情感里面也算是对我们认可。至于新的东西,不接受或者慢接受,这永远是个事实,我自己也试图建立一个完全区别过去的表达方法和思维的转变。这十几二十年来,世界变化太多。不仅仅需要一种个人英雄式的抗衡,这个新的时代被赋予了新的现实意义。”

不喜欢张楚现在所做音乐的人,说他老了;喜欢的人,说他现在很温和。在张楚身上,丢掉标签和包袱并不是所谓的言行和表达,而是从根里,拿出完全有别于辉煌时期的音乐作品,去表达新的可能。



“我经历过反抗英雄式的环境,如果再重复经历这些,我的生命没有价值。我自己的启发是,可以去走另外一条路。在我的微博上,很多人表示喜欢我的音乐,知道我的音乐在讲什么。魔岩三杰年代里对抗的东西只是青春期力量的显示,到成年以后,我会想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不仅仅是物质生活,还是对世界的承诺,都要在过程中慢慢成熟起来。摇滚音乐英雄总会有一种自以为的英雄强势,但现在我放下来了,觉得生活挺愉快的。”

大众和传媒赋予了张楚太多强烈的符号和标签,“要摆脱掉这些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我要建立在一个完全自己喜欢的个体文化上,别人去喜不喜欢,愿不愿喜欢,你必须很诚实地展示出来。”

张楚身上,确实发生了跟过去不一样的变化,“政治嘛,是这个时代无法去回避的一个东西,可我不想再做对抗文化了,在我看来精神指标不是绝对化,我现在更关注自身精神的解放。”

“唱片工业从来就有商业模式”

了解“魔岩三杰”那个年代的人,会很清楚张楚和张培仁、贾敏恕之间的故事。这些年来,张楚也一路走得坎坷,曾签约过几家公司,最终都不欢而散。2010年之前,张楚签约了树音乐,这期间,张楚却只发行了两首作品。

“我不得不说,我回到北京工作后,那时我已经不想再做对抗性的音乐了。如果只是按照传媒对摇滚的理解,他必须还是批判的文化。我自己交织在那个环境,但我觉得我必须听从我内心的声音,这就造成所有现实的矛盾。”张楚开始怀疑自己,他觉得他在这个问题是个失败,也不是可以成功应对这个问题的人。

还在两年前,张楚曾和媒体表示过坚持不想签公司,不想再进入原本的唱片体系里。而在去年五月,贾敏恕邀请张楚参加了上海的简单生活节,大家彼此感觉都不错,此时的张楚很想再去做一些跟过去环境不太一样的事儿,于是两人觉得可以合作一下,选择签约了张培仁和贾敏恕现在的“街声”公司。

“我觉得吧,具体地说,唱片体系其实就是一个合作体系,唱片工业从来就有商业模式。所谓独立音乐的概念,也是自从唱片工业垮掉以后才慢慢形成的,它脱离不了唱片体系。但哪怕你做一个独立的音乐人,也不是真的一个人能完成所有事情。譬如起码你也得有个专业的调音师来帮你做现场,即使你做low-fi(低保真)的东西,实际上也是用一种最专业的方式做出来的。”

在张楚看来,独立音乐应该更多是一种创作状态,并不是纯粹的由个人去完成整个创作。“其实那种单向化去理解独立音乐的思维,我之前也尝试过,但现在我会觉得,音乐的发展还是脱离不了唱片体系,就是从合作的质量去考虑,一个集体的力量,能让事情的方方面面做得更完善。所以现在我跟老贾合作,他就会比较了解每个艺人的优点,怎么去配合他,这样的话我可以专心去做我自己的事情。说白了还是他们对唱片工业的理解比较好。”

“大众的情怀,我无法去鉴定好坏”

提起那句著名的“张楚死了,何勇疯了,窦唯成仙”,张楚认为这是传媒方式造成的一种刻板。

“这五年来我一直在试图创作,其实这句话一点也不准确,根本无法概括这几个人的生活方式。如果这个成为经典的名言,我只能说是现在传媒方式造成的一种特点。实际上它这是某个记者在那一瞬间记录下来的一句话而已。大家为何去会去认可这样的表达呢?我就觉得很奇怪。”



这两年来,中国摇滚在电视综艺选秀上的频频露脸,也渐渐成了一个现象,尽管引起外界不少争议,但同时也带起了观众们浓烈的情怀。这些状况,张楚都看在眼里,他很认可摇滚乐上电视这个举动,但上个月老狼带着一班摇滚老炮上《我是歌手》唱《礼物》,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张楚没有来?

“老狼有给我打电话要我来,我找了个原因拒绝了。一方面,这个事放在一个商业节目来做,我觉得不是那么的经得起消费,这实际上是个商业消费的节目,对音乐文化并没有多大诚意,只是大众只能借助商业节目才能看到文化的一面,在这个工作上我很慎重。2004年,我和何勇最早在公众露面,我觉得这个时间拖得已经太晚了,我们必须上去对大众要个交代,虽然表现不是很成功。”

面对大众的情怀,张楚自己反而看得并不是那么重。“情怀,是一个社会各个阶层人所建立的理解方式,长期听音乐的人,和长期不听音乐的人,他们的理解方式也会不同,所以我无法去鉴定好坏。”

前两天张楚和乐队的人聊天,他谈到了“文化向上走和向下走”这个概念,“我们从世界历史来说,文化向上走是追求个性自由和心灵解放、博爱,更放松,更容易活的彼此舒服。但向下走就是人更紧张,更对立,更束缚,更需要一个强大的东西来推动某个东西,我觉得我不喜欢文化向下走的样子,貌似很厉害,但我觉得不是那么智慧。”

结尾

“微小相见”演出当晚,不少歌迷早早来到演出现场等候。座无虚席的剧院里,大部分都是已经迈入中年的中年人,鲜有几个年轻的面孔。演出中,张楚在唱到《上苍保佑吃饱了饭的人民》时,舞台背景突然投影出了一张“魔岩三杰”三人同框的照片,使现场一度陷入火爆尖叫中。恍惚中,好像又回到1994年香港红磡的那个夜晚。



“中国摇滚不死!张楚,我们需要你!”

从舞台前方一个歌迷突然大喊。

“这事儿跟我没关系。”张楚耸了耸肩,平静地回应道。

全场的人都笑了。


    关注 Kiwi得闲讲闲话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