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非城、村非村,霾真霾、乱真乱,这是一直困扰保定的问题……

 

保定第一微...





■城非城、村非村   现象篇
核心提示

随着保定城市化迅猛发展,曾经郊区的很多农村成了城中村。在城市繁华的夹缝中,不少城中村因为拆迁等各式各样的原因,导致了“脏、乱、差”的环境。随着我市打造省级文明城市,记者深入城中村走访,看这道城市疤痕,有着怎样的表象和深层的原因,更有哪些村落的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从而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好。
5月24日,我市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做动员。其中,在城市、县城(城区)和乡村全面开展“两改一清一拆”行动,清理垃圾和残垣断壁,拆除违章建筑,改善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成为很多市民的关注点。

在动员会之前,记者曾根据市民的举报,连续走进多个城中村进行走访,发现垃圾和道路问题成市民诟病颇多的老大难。
垃圾乱放

韩庄村
在莲池区韩庄村,记者按照市民的爆料,来到城苑路东头,发现围挡起来的大片垃圾。

附近市民称,在这一大片垃圾周围,有秀兰城市花园、假日花园、假日山水华庭、亢龙骏景等多个小区。众多高层围着这样一个大“垃圾场”,刮大风的时候尘土飞扬,着实影响城市形象。

康庄村
记者在康庄路环堤河桥附近,看到不少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堆放在路边。一位路过的大姐称,就在前些日子,这里还没有这么多垃圾。
交通难行
华电路
冯庄村的华电路,此前因坑洼难行备受附近市民和华电学生诟病,为此,2014年市里对这条路进行了大修,变得更宽更平。

在马路南侧宜家花园小区居住的市民马先生称,这条路没修之前特别难走,连公交车都磕底盘,堵车是经常的事儿。而今好不容易路修好了,可占道经营的情况并没有多大改变,路还是堵。这让马先生有些迷茫:“你说我们这儿说是城里吧,有着村一样的环境。说是村里吧,又跟村没啥关系。城不城、村不村,也不知道啥时候是个头儿!”

康庄路
从乐凯大街拐进康庄路,一路顺畅向西,直到康庄路909号之后,向西的路突然就变得坑洼不平。
■城非城、村非村  缘由篇
核心提示

垃圾围城的今天,城中村“顽疾”众多表象背后,有着怎样的原因?是政府措施不够有力,还是村民素质不够高,抑或是拆迁引来的众多麻烦?记者深入探访城中村,希望从市民和村民口中找出答案。
在保定城市化迅猛发展的10多年时间里,城中村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城市空间的扩张提供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但是,不少村的村民和民宅留了下来。

问题,似乎由此而生。


拆迁成考验

有的村难拆迁,有的村拆迁难


盖房成风

2012年12月26日,保定东站正式投入运营。在当天的采访中,东站西侧的大堤口村民老张问记者:“东站都开通了,我们村嚷嚷拆迁也有几年了,到底什么时候拆迁啊?”此前,在听到保定东站开建的消息后,他借了20多万,把家里的平房翻建成了3层小楼。因为没钱,他还让该上高中的孙子退了学。

事实上,在保定城市规模扩大过程中,这样因重大工程、地理位置优越或政策利好而刮起的盖房风,在很多城中村刮起。早期如河北大学旁的小营坊,河大新校区旁的东百楼,客运中心附近的东康庄等。

拆迁之艰

盖房风最直接的后果,是拆迁难度无限提升。然而,在一些地理位置优越、已经开拆的城中村,面临的却是拆迁过程中的难题。

在时代商厦南侧的螺丝庄村,至今仍有网友在网上发言,拆迁10年,民宅早已被拆多年,返迁房却还没有落实。奇怪的是,在网上言论中,螺丝庄有些村民盼早日返迁同时,阻工现象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在四里营村同样存在。记者5月28日经过铁塔胡同,四里营村铁皮围挡背后,地基的大坑长了很多野草, 跟旁边矗立的万博广场大楼相比,颇显荒凉。


磨合需时间

不同生活方式考验素质,失地农民就业需规范
在华电路走访,一位摆摊的大姐称,她本来就是沈庄村的村民,没地自然就想就近摆个摊儿养家糊口。“这条路本来就是我们村的路,再说别人也占便道经营,又没什么人管。你占我也占,你扔我也扔……”

或许,这便是为何华电路未大修时,道路拥堵不堪,可是在修路后,道路拥堵未见明显改善的根本原因。而如沈庄村这般的“城中村”,在保定还有不少

要知道,村民的整体素质、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化和历史风俗,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如果只是强制性的将“城中村”拆迁改造,忽视村民整体素质提升和观念改变,城市改造的“顽疾”便会深入村民心里,挥之难去且影响深远。

此外,在实际情况中,城中村改造本身难度大、耗时长,个别部门服务、管理不到位,加之部分村干部、村民存有私心,开发商的行为过激(如强拆行为)等,都让城中村“顽疾”难以短时间根除。
城非城、村非村系列  样板篇


核心提示

在大保定打造省级文明城市的今天,城中村如何融入城市,村民如何变成市民,任何一个成功的范例,对于拥有众多城中村的保定来说,都具有可借鉴的意义。晚报记者走访西高庄,看面对拆迁和村民素质提升,这个小村是怎么做的。

当了30年村书记,西高庄村党总支书记王焕荣一脸自豪,给记者讲述了她带着西高庄的村民,多年来用一个个切实可用的“土法子”,将西高庄打造成全国文明村的过程。
如何面对拆迁
土法一

10年不许翻建新建房屋
1996年开始,王焕荣想就地拆迁改造:“那时候盖了两栋楼,70多套房,想让村民早日过上城里人的日子。可很多村民不认可,什么不愿意住楼房,不习惯城里人生活……总之难度非常大,让村里全部拆迁改造的想法根本落实不了。”

为此,以王焕荣为首的村两委出台了一项“村规”:10年内,村民不许翻建房屋,更不许新建房屋,拆迁分房按照宅基地面积来分。那时候村民家结婚娶媳妇,都得出去租房,怨言特别多。村两委压力特别大,可硬是坚持了下来。这法子,估计全国也就我们村用过。”

到了2006年,村里再提拆迁改造就顺利了很多。“从拆掉旧民宅到建起700多套新楼房,再到村民搬进去,就用了三年功夫。”

村规”好处
赢来10年稳定时间,村干部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先后建立多家集体企业,促进了村民就业。

村民没将钱花在盖房上,要么攒下了钱,要么创了业,每家还几乎免费分到了两套以上的楼房。

三年拆迁改造完成,没有强拆和抗拆,村里一片和谐,村子变成社区,融入城市生活。
土法二

拆迁不分钱,借势搞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面对政府征迁占地,到底应该如何面对,拆迁款项如何处理,如何让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西高庄也有自己的办法。

2001年保定市新建客运中心,西高庄村历时10多年建起的6个企业,其中5个企业必须全部拆迁。为此,该村损失达3000多万元、100多名村民失业。面对这一情况,王焕荣也有“割肉”的感觉。但是,她更敏锐地察觉到,随着客运中心建成,随之而来的人流、物流,将为村子转型发展提供巨大商机。2009年4月26日,西高庄村自主开发的“亨佰丽小商品批发城”破土动工,并于2011年4月26日正式投入运营,1000多个商铺入驻,入驻率达到95%。

在王焕荣看来,每一次拆迁对村里来说,都是一次难能宝贵的机会,就看如何把握。对于拆迁款,王焕荣的观点更是明确:“绝对不能分,要留下来发展集体经济,为村民的未来打算。”
“村规”好处


村集体经济壮大,从“一穷二白”欠账10多万元,到拥有数亿资产。

无地村民就业有了保障,为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基础。

村里女55岁、男60岁可以每月领到800元~1000元“退休金”,没有后顾之忧。

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每年有130元到6000元不等的补助,没有学习之忧。
如何提升村民素质
土法三

全村实行“学校化”管理
在西高庄村小区内走访,记者看到两个关于文明和管理的细节,让人非常感动。一是在小区内,不时有带着志愿者小红帽的老人,将地上的纸屑、塑料袋等垃圾,捡起来扔到垃圾箱。二是在小区楼体墙面上,你看不到任何涂抹的小广告,哪怕是一张纸贴的小广告,也看不到。

何以村民如此自觉,王焕荣告诉记者,整个西高庄实行的是学校化管理,无论老人还是孩子,都得学习,从而提高职业素养和文明素质。甚至早在1996年,村里就创办了全省第一家国家承认学历的农民高中班,提升村民整体素质和职业能力。

“村规”好处
村里文明成风,村民素质提升,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变。

村民接受职业教育,就业再就业更有优势。

问题村民不再招惹是非,村内愈发稳定发展。
如何面对利益
土法四

公平公开,村干部起带头作用
何以王焕荣出台的每一个“村规”,村里人都认可,王焕荣的秘诀是——公平。

“10年不许新建房屋,也不许翻建,村里意见大了,可村干部不建,党员不建,村民就没有意见。”王焕荣说,到了拆迁分房的时候,她家分的是多层的三楼,一户村民因分到了高层一层没客厅,迟迟不肯拿钥匙,王焕荣直接跟村民换了。换好后刚装修好,又有一户村民因分配的房子在18楼,嫌弃楼层高而抱怨,王焕荣又主动把装修好的房子和其交换。
土法五

全村只有一个声音,就是政策的声音
王焕荣告诉记者,很多村子出现问题,跟村两委不和或者村里有多个声音大有关联。为此,西高庄设立了村里的发言人。“这个人不是我,也不是村主任,而是掌握政策的一名村干部。在我们村,任何政策咨询,只有这一个声音,保证了公平和公开。”
村规”好处
村干部和党员的带头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成为政策执行的基础。

全村发展有了凝聚力和向心力,杜绝了朝令夕改和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的难题。

采访结束前,王焕荣一句话发人深省:“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干部。其实,在村民骨子里,特别渴望有人能带领他们,管理他们走向未来。”


编辑:晚小朵

大家都在看

这才是万千保定人的童年,真的回不去了!

这事你们都在做!夫妻吃完就亲热,结果老婆悲剧了···

保定这地开始限行 |“铛铛车”线路初定 |清苑“狼外公”|招聘信息

我的妻子“没有工作”,刷满整个保定人的朋友圈!




    关注 保定晚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