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人啊,就是怀才不遇!

 

怎么才能让我的“才”碰到应有的“遇”呢?看看职场心理专家怎么说....



你有没有出于好奇算过命?算命先生有没有万分惋惜地、无比真诚地看着你的眼睛说:“唉,你这个人啊,有大才,可惜就是怀才不遇啊”,你有没有觉得这算命先生实在是能掐会算孔明在世?



呵呵。

算命先生这一天已经跟100个人说过这句话了,100个人都觉得他是诸葛孔明。

不信?举个例子。

朋友圈里有篇文章,标题是“可恶的李处长”,副标题“妈蛋,耽误了我7年”。

对吧?如果自己晋升不够快,赚钱不够多,你会把原因归结于自己没才,还是归结于没有好的机会,或者是那个“可恶的李处长”?

那么怀才不遇的心态正常吗,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好处还是有坏处,怎么才能让我的“才”碰到应有的“遇”呢?



1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自己怀才不遇?



    张小琴:算命的事儿虽然是笑话,但是怀才不遇的心态确实有普遍性,为什么很多人都有这种心态?

    梁朝晖:我们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一定预期,当个人预期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时候,就要找到一个解释。其中一种解释方法就是怀才不遇。

    张小琴:不是我不行,而是外界没有给我好的机会,我运气不好。

    梁朝晖:这个就叫合理化,而且是一种外归因的合理化。有了这种外归因,他就心安理得了:这个不怪我,我怎么努力也得不到,那我就不用再下功夫提升自己能力了,形成一种心态叫“消极的坦然”。

这种归因有它的好处,因为人的痛苦如果达到一定程度,又没有一个自认为合理的宣泄通道,会导致心理和精神类的问题。当你把痛苦的根源归结于一个具像的人,比如那个“李处长”,或者其他外部因素的时候,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成为你缓解痛苦和精神压力的出口。

张小琴:但是与此同时,你也放弃了自己改变的可能性。你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在李处长身上,他成为你的替罪羊,你就不用做什么了,最后损失的还是自己。你骂他七年,你也损失了七年的发展时间。

梁朝晖:这就是外归因的坏处。当我们遇到问题之后,还是要适当内归因,就是多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向内去观察,由自我的改变开始,去解决问题。

2你是真有才,还是自己觉得有才?



张小琴:怀才不遇的感觉,来自我对自己“才”的判断,和外界的反馈不一致,自我感觉中才与遇不匹配。这就有一个问题,怎么看待自己的才,你为什么没有遇?是真的怀才不遇,还是你的才根本就不配那个遇?

梁朝晖你到底有没有才,怎么衡量?一是看你有没有听说读写思的普适能力;二是看你有没有自己的核心能力,具有一定时期一定范围的不可替代性;三是你的这些能力是不是与组织的需要相匹配,能不能为组织解决重要问题。

3为什么你有才,却没机会展现?



张小琴:那我会说了,你没给我机会啊,你说的普适能力、核心能力我都有啊,但是你不给我机会,我怎么展现?

梁朝晖:对,经常有人说,他干的那个活我也能干,你要是把我搁那个位置上,我比他干得好。问题就在这了,为什么这个事就交给他了,没交给你呢?

张小琴:这得往前想,当你还没展现出才华的时候,一些别的方面已经决定了你能不能获得机会去展现。

梁朝晖:我们很多人会忽略这个时期。刚到一个新单位,并不需要你独立去解决多大的问题,就是打打杂。但是这时候你展示出来的状态却非常重要,每个人都在评估你:

1、 你认真负责吗?

2、 你愿意去帮助别人吗?

3、 你做事有没有计划性,周密吗?

4、 如果你出了小错误,是推给别人,还是自己承担,然后去快速修正?

如果这些观察是OK的,你才能从小到中到大,去获得展现的机会。

张小琴:其实大家是先看你做人做事靠不靠谱,这人靠谱了,我才敢把事情交给你,你才有机会去发挥自己的“才”。

4机会常常化装来,你认出它了吗?



梁朝晖:另外呢,有些机会看上去完全不像机会,倒像是一个困难甚至苦难。其实机会就是用苦难包裹着的礼物,你没认出来,别人认出来了,也是有可能的。

比如领导交办一件事,非常难协调,或者需要加班加点,或者是帮助别人的,没什么收获,还可能给自己惹麻烦,你做不做?有人就会想,这件事情这么为难我,纯粹是给我下绊、挖坑。但是从领导的角度,可能就是一个关键时刻,就缺这么一个人,虽然不知你行不行,也得让你去顶。这本来是一个超常规的机会,但是很多人认不出来,或者想自己想得太多,就错失了机会。

品质在前,机会在后。



张小琴:有时候一个机会,可能就是个吃亏的事。你把这亏吃了,把品质体现出来,后面才可能有更多的机会。

梁朝晖:品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职场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首先被看到的是品质。人品、靠谱程度,通常没有被当做“才”的一部分,但是实际上,人们在评估一个人的时候,是得出一个综合认识。品质得到认可的人,会得到更多机会去展现自己的才能。 

5如何让“才”碰到“遇”



张小琴:如果我真是一个有才的人,不管是平庸之才,还是经世之才,都希望能得到机会,尽可能发挥出来。怎么能把怀才不遇变成怀才而遇呢?
梁朝晖:

第一,成长有节律,不要太着急

首先,一定要有一个清晰、客观的自我认知。初入职场的人,一般没什么大才。工作三五年,基本上具备职场的普适能力,也就是及格,少数人能超出这样的标准。六七年的时候,核心竞争力慢慢脱颖而出,这就是一个成长的节律。这个时期拼的就是人品、靠谱程度,如果对自己总抱着不切实际的想象,抱怨机遇太差,恰恰会影响机遇的到来。

第二,才是个时期,遇是个时点

怀才如怀孕,要保持持续的成长动力。才华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你一直在积累积累积累,一直保持积累的状态,机遇的时点一出现,一下子就命中你了。很多人就是坚持不到时间,机会来了,你却在一个消沉、停顿的状态,当然这个机会就给别人了。然后你看到别人好,又觉得对自己不公平,怎么好事都让别人摊上了。要用我们的持续成长,去吸引机遇,让机遇一命即中。

第三,才如靶子,遇如子弹。

才如靶子,遇如子弹,让靶子足够大,才能被命中。我们一个个体的人,在整个组织当中,是不显山不露水的,你要持续成长,把自己这个才变得像一个非常大的靶子,越大越好。机遇就是一颗子弹,你的靶子越大,它的命中率就越高。

第四,锋芒内敛的成长

当我们刚刚有了点小才的时候,不要过度张扬。好比刚怀孕,保不保得住胎还不一定呢,没必要一早告知天下。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如果你的才华还很稚嫩,又四处去张扬,会引来很多羡慕嫉妒恨,你又没有足够的经验应对,就会受到伤害,这等于在成长道路上自设障碍。要锋芒内敛地让自己悄悄长大,变得强壮。

张小琴:可是我们不是要变成一个大靶子,才能被机遇命中吗?如果我不张扬我的才能,怎么能有更多的机会来找我,我怎么能被命中呢?

梁朝晖:变成一个大靶子不是靠张扬。怎么锋芒内敛,我举个例子。给了你机会,你做的很好,这时候不居功,不自傲,不四处说,“你看我做的多棒,这事要没有我肯定就砸了。”而是怎么表达呢?“这是一个特别好的学习机会,如果没有张老师,没有李处长,我可能做不到这样,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然后你也要真地去总结,去找到别人身上可借鉴的东西,聚集自己的力量。

张小琴:这有点像是一棵树啊,如果你根有那么深,你的冠大一些就不怕风吹。如果你根没扎那么深,但冠很大,风必摧之,就把你摧毁了。

梁朝晖: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得看对谁。你真是一棵深深扎根的参天大树,风来了,摧的是弱小的树,你依然傲然挺立。怀才不遇是个伪命题

梁朝晖:在我看来,怀才不遇就是一个伪命题,在我做的几千个职场个案当中,很多人都会来抱怨自己的怀才不遇,无论是在成长的哪个阶段。但是当我们深入交流的时候,就会发现,事实上很有可能是这样的几种情况:

1、 你的才过小,而自己认为已经很大了。

2、 你是有才,但是你的才不匹配岗位和上级的期待。

3、 你的才不够持久。一段时间的成长发展之后,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待遇,你就消沉了。机遇的子弹过来,你这个靶子已经倒下了,那子弹飞一会儿,就飞到别人那儿去了。

    事实上还是我们的才不够。并不存在这种情况:我有才,才很大,而且又持续表现出来,而机遇脱了靶。

张小琴:有那么绝对吗?真是怀才不遇,可以走

  梁朝晖:即使偶然有例外,如果你才华足够,你充满自信,那么可以换一个岗位,换一个单位。最近我看了一篇文章很有意思,“不要总诅咒和厌恶你的单位”。现在有一批人就是恨着单位,同时还在单位呆着,抱怨着怀才不遇。其实还是贪恋舒适区,虽然呆着未必幸福,但是突破又没有勇气,没有能力。

张小琴: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就像“李处长”那篇文章说的,就是这个领导压着我,把所有功劳都归他自己,错误都推到我身上,毁了我七年,这种情况存在吗?

梁朝晖:也许会有小概率的情况,大概率事件是什么呢?很少有领导和员工作对,把员工当成眼中钉,肉中刺的。如果有,你要回忆一下你们最初的互动。比如你工作失误了,对领导不够尊重,或者一些情绪化、不职业的表现,在领导那儿留下了坏印象,你又不自知,没有用好的行为去覆盖,日久天长之后跟领导的冲突愈演愈烈。

从领导的角度想,遇到这种情况,他比你还要苦恼,特别是在体制内,他没有权力让你离职,还得照顾你的感受,同时呢,你又不能很得力地工作。当你说李处长害了我七年的时候,李处长可能也想说,这个祸害,让我痛苦了七年。

张小琴:即便这个人确实压制了你,你也有选择,可以果断离开,也可以尝试去改变互动关系。最不可取的就是,举着这个挡箭牌,自己缩在里边,拒绝变化,而且到处去说,就是这个可恶的李处长害了我,这样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没有任何好处,对整个组织也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梁朝晖:没错,这就是一个借口。无论是怀才不遇,还是李处长,其实都是对自己不佳境遇的合理化和外归因。放弃这些借口,才有动力去寻找自己成长的机会。

职场心和


[/b]

Xin-professional


以对谈的方式深入探讨职场中存在的各种心理困扰,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

人生不可能没困扰,职场不可能没问题。

积极应对、妥善处理。让每个问题都成为一个成长契机。

主持人:张小琴

清华大学副教授,原央视《心理访谈》栏目主持人,心和健康创始人

嘉宾:梁朝晖

中国顶级职场心理专家,心和健康专家



心理专家   一触即达
如您在职场方面有任何困扰,可向心和专家求助。预约服务电话:010-84785821,或点击文末左下角的阅读原文,进入我们的专家平台,预约专属心理咨询服务。



心和健康中国顶级心理专家和优秀咨询师的服务平台,提供最优质、最值得信赖的心理服务。


长按上方二维码可关注我们:心和健康


    关注 心和健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