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小孩,我们需要关爱她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小孩,她需要更多的关爱。...



最近的生活有些奇妙,往往想到什么问题就会感觉到相关的素材。

今天刚想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就看到了这个视频广告,以前看过,没感觉,今天突然发现它就是为我的文字配的。



昨天晚上,在总结自己心情的时候,发现心情不好的原因是我觉得自己做的事没有得到别人的肯定。当我做的事在与其相关的人那里获得不到一定的肯定的时候,我就开始怀疑自己,有非常的挫折感,甚至到了有时要大哭一场才能放松的地步,不然会一直压抑在心口,无法释怀。

今天早上醒来,心情不那么差的时候反思自己为什么会这样,突然觉得自己心中一直住着一个小孩。



这个小孩一直在那里需要用一些所谓的肯定与表扬来当作糖果,如果长时间没有糖果吃,这个孩子就不开心的落座在阴暗的角落中郁郁寡欢。小孩的心情会烦躁孤独抑郁,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安慰就会失去生活的乐趣。当被别人指责、批评,她就在那里伤心的落泪,一直需要很大的勇气才可以重新站起来,伸出手去接那块糖。很多时候,没有人来安慰她,她就会感觉不到温暖,觉得孤独,然后一直站在墙角的屋檐下,泪汪汪的看着天空。时间长了,慢慢的这个心中的小孩就被我们隔离起来了,我们会努力的遗忘她,把她压抑在自己的潜意识中,觉得自己应该是个大人,没有那么多孩子型的需求。但实际上她一直存在,当遇到合适的机缘的时候,她就出来了,这个孩子就开始了左右我的情绪。我们更多的人都有这样一个小孩住在心里,只不过没有觉察,或者是我们缺少面对她的勇气。



这几天初中的同学建立起了微信群,互联网的便利,让分离了20多年的成年人回到了孩童的记忆中,相互说着当年话语腔调,倍感青春与亲切。同学们回忆的时候评价我少年时一直就是特别懂事,显得大气沉稳。

我的第一感觉是我都是被大家推出来的,因为大家一直说我懂事,所以我就得不断的表现出懂事,自律的样子。我自己是家中的老大,从小父母和周边的人都夸我懂事,一直很听话。这让我的感觉是我从小就应该是听话懂事的大姐,从来没有需要撒娇淘气的时候,我应该很勇敢,我应该很正直,我应该很优秀,所以似乎没有看到我的成长过程有淘气的纪录,这同时也束缚了我探索自然的勇气。



可正是这一点,让我觉得自己好像没有童年,我内心的那个小孩会很渴望去做一些小小的恶作剧,给老师的粉笔盒里放点墨水,给同学的桌洞里放个吓人的假蛇。可这些都没有做,因为和我的外在形象塑造不一致,这个小孩一直没成长便被压抑住了。

我回到家后和儿子说,“初中的时候别的同学可能都是调皮淘气的玩耍,而我必须装作大人的模样维持纪律,不敢玩耍。如果你是妈妈的话,你会觉得如何?”儿子说:“我会觉得很奇怪”。我心里的小孩,突然的感觉就和儿子的描述相通了,是很奇怪。一个小孩不玩耍,装成熟,是很奇怪,所以这个小孩的营养就不足。到了大学要毕业的时候,就突然想做一个小孩任性一回,可不可以不再那么听老师与家长的话,可不可以自己冒险独立走天涯。于是,不再考公务员,不再考虑回家乡工作,独立一个人来到上海的企业工作。这个选择就是和小时候的那个小孩有关联。小时候,爸爸的舅母曾经来过家中,带来过好吃好玩的东西。我很想吃那些好吃的,玩那些好玩的,可惜那时候都在父母的引导下分给了弟弟妹妹。当我有能力做选择的时候,那个内心的小孩就出来了说,我需要糖果与玩具在上海玩,所以我就作出了对应的选择。

想起来就觉得真有意思,是不是?



这几天,每当在与孩子的教育沟通中遇到问题,我就开始感觉到了内在的那个小孩。她在那里有情绪,各种喜怒哀乐,都在那里轮番上演。苦恼的时候需要诉说,脆弱的时候需要安慰,孤独的时候需要群体,高兴的时候手舞足蹈。有时候这个小孩别人看不见,只有自己看得到她的身影,所以需要自己安慰那个坐在角落里孤独的小孩。

今天儿子说,妈妈你需要娱乐一下,你下午就不要学习看书了,你来和我打30分钟的游戏吧。当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是多么的开心,我突然觉得心中的那个小孩找到了一个玩伴,能够享受到孩童时的那份乐趣。遗憾的是,这30分钟的娱乐没有完全享受到,就被成人的游戏模式打断了,我通了一个10分钟的电话,又被拉入了成人的世界。

感谢儿子,感谢儿时的同伴,让我获得新的感觉!


    关注 木头小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