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脚"挑着"端午担",奉化人的老底子端午习俗你知道吗?

 

毛脚女婿与端午担...

点击上方蓝色字“七彩奉化”可以订阅哦
又快到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了,我们浙东地区有一个饶有兴味的千年习俗———挑“端午担”。

何谓挑“端午担”?指的是过去每逢过农历端午节,“毛脚女婿”(宁波人称已定亲的准女婿为“毛脚女婿”)要用披红挂彩的米箩筐,挑上一份厚重的礼品到女方家里去,这便是挑“端午担”。人们也称这种送礼为“垫矮凳脚”———意思是要把未来的丈人、丈母娘摆平。“端午担”从定亲的第一个端午节挑起,一直要到把人家的女儿娶过门后很长时间。而挑“端午担”,同时也是见证男方家底、考核“准女婿”为人的一个良机。通常,女婿家境殷实,端午担会丰厚些。所以端午节丈母娘看见“毛脚女婿”上门,被礼担压得咧嘴斜肩,加上因走路运动而精神抖擞、脸色红亮,心里便乐开花。民间“丈母娘看生头女婿,越看越喜欢,黄草鸡娘別(追)不及”的谚语大概也由此而来吧!当然,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女方也得给“毛脚女婿”回礼。既然是回礼,轻重多寡自以男方送礼情况为参照。


传统的“端午担”少的四色、多的有八色,有几样东西是代代相传雷打不动的,即粽子、鹅、鱼、肉、鸡蛋、红糖等。鱼一定要大黄鱼、马鲛鱼或大鲤鱼才可以;肉则为猪前蹄髈;鸡蛋、红糖需涂红……其中不可缺少的是一只大白鹅,要毛亮体壮、嗓音嘹亮的公鹅,俗称“戆大鹅”。由于担子在通过乡间小村时,一颠一颠的,箩筐中头颈被涂成醒目红色的鹅,会伸长头颈发出“戆戆”的叫声,故有“戆大”女婿一说。



我认识“端午担”已有半个多世纪。因为年少时家在奉化乡下裘村的一个阊门,里面有十几户人家。某家的女儿长大定亲了,端午节那天,“生头女婿”定会挑端午担来,那可是阊门的大事!当然也是喜庆的日子———小孩子会围着“生头女婿”起哄,而要好的邻舍隔壁也会借故入门观察、搭话,而那户人家自然是忙忙碌碌,精心准备款待的酒菜,虽劳累,却是一脸的喜气。事后,还会向邻居家分粽子,给小孩分发糖果等,同时也能收回邻居的意见、看法,大多自然是恭喜的好话。



年少时,我还有一次拦“端午担”经历。大约在1968年,“端午担”这浙东农村千百年来的风俗,被列入破“四旧”的范围,要求打击取缔。记得当时学校临时放一天假,让学生四面八方分区域去堵“端午担”。不用上课了,我既兴奋、又紧张,与同伴从课堂上跑出来,步行到五里外的曹村曹王庙外守着———我们的责任区。有一位过路人手指村东北后杨山方向,神秘兮兮地说,好像有青年挑着担子从那里经过。我们便快步追上去,翻山越岭半个多小时,可气喘吁吁直到十里外的岭下村也没有发现……虽半个世纪过去了,此事却记忆犹新。



转眼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我大学毕业有工作后,与一位家在乡下的对象正式确定了关系,按惯例也要挑端午担。可由于自己在城里教书,戴着眼镜去挑担总感觉有些怪怪的,同时在城里准备端午担相关物品也有难度,加上准丈母娘已因病去世,没有人接待。为此与对象商量,对象又与准丈人沟通,决定不挑担了,只象征性地买了些烟酒,主要是送现金———准丈人无劳保工资。虽然没正式挑过,可我还是关注了一下发展到当年的“端午担”:除了大白鹅等必备几样,还增加了三五牌闹钟、的确良衬衫、皮鞋及烟酒等紧俏物品,显然更宽泛、丰富了。


又过了30年,如今过端午节,给丈母家挑“端午担”的习俗早已淡化———只有极个别的偏僻地方还在继续。有的,也就只象征性地做些粽子,可分送邻舍隔壁。但每逢过此节时,会给长辈准备一些礼品的习俗至今还保留着。当然,还有挑端午担的热闹场合,如在南塘老街、大堰镇上等,那更多的是一种传统节日风俗的展示、表演,对年轻人和外地游客来说,充满好奇与新鲜,而对像我这样的过来人来说,则更多的是感到亲切,充满温情与美好。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倪小池

长按二维码记得关注哦
合作联系:88962723
投稿邮箱:fhzkan@126.com


    关注 七彩奉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