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2015年晨光香港行”罗玲老师教养感悟

 

luoling_2013|by.罗玲文|罗玲图|网络编|叮当教养感悟“【前言】第三届...

luoling_2013 | by.罗玲
文 | 罗玲  图 | 网络  编 | 叮当

教养感悟




【前言】

“2015年第三届全国少儿美术创意绘画大赛”获得一等奖的家庭于2015年11月下旬前往香港游玩。此次活动,晨光特别邀请了儿童教育专家罗玲老师与她的女儿全程参与。在整个旅途中,罗玲老师作为随行教育专家,发现了许多,感受到了许多,下面我们就来听听罗老师的体悟。
很荣幸,在2015年11月下旬,我作为随行教育专家,跟随晨光的三位工作人员和另外三个获奖者家庭,参与了上海晨光文具第三届全国少儿美术创意绘画大赛香港行活动。整个活动安排得非常好,一切圆满顺利,我们都玩得开心、有收获!这里简单聊一些在行程中想到的有关亲子关系和家庭教养方面的感悟。
家长是孩子的能量加油站
去香港的前一天,我们在上海欢迎三个获奖家庭,并对每个家庭进行了亲子关系话题的采访。三个家庭到场后,分别安顿下来。

其中一个家庭的爸爸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一直乐呵呵、很开心很积极的样子!后来采访中,这位来自南方的爸爸介绍说,她的女儿是早产儿,出生时体重只有四斤多。幼儿园期间,孩子各方面一直比较弱。但是后来,上了小学,也不知为什么,孩子的各种能力开始突飞猛进地提高,有了很大飞跃。现在完全想象不出,当年那么弱小的宝宝,可以长得这么出色!

在之后的三天行程里,我观察到,这位爸爸始终有着正面、愉悦的态度。他不仅对孩子有支持、有关爱,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有对生活的热爱、有玩乐的心态。我想,或许他的女儿的进步,与家长自己的这种积极状态很有关系。我们家长自己的生活态度,其实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养!

现在很多家长头脑里,想的过多的是如何管教孩子,结果,自己就时时处于紧张、焦虑、匮乏的状态。我有个说法形容这种情况——“被管教任务绑架了头脑”。这时,家长所做的,往往只是表层的教育,效率低,也影响亲子关系。而当我们聚焦于这样的表层教育时,我们恰恰错过了更有效的深层教育——身教、影响和带动。

我常用“爱的油罐”这个说法,来形容我们每个人的心理能量的变化。孩子在成长中,有各种事情会随时消耗他的心理能量,而我们家长要做的,常常不是表面的管教,而是帮助孩子补充心理和生理的能量,成为他的大“加油站”。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自己随时充满自己的“能量罐”。所以,家长做好自己,成为状态饱满的家长,这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一种无言之教。
有能力看到孩子的优点
采访中,我会问每个家庭一个问题:谈谈您对自己孩子的评价。这是个开放式的、中性的问题。当问到一位妈妈时,我问了几次,她说的都是孩子的不足、有待改进之处,比如,孩子不够大方、有些害羞胆小等等。我说,我想听听您对孩子的正面评价,比如她的优点、优势等等,最后还是一起陪同的小姨做了补充。

幼儿在成长中,很自然地会有各种负面情绪的表达、各种做不好的地方、各种不如人意的小状况。这些表现,常常只是因为孩子处于成长进行时,是可以随着他能力的增强,得到改善的。

这时,我们家长所做的,不要只是单纯地着眼于这些具体问题、想具体办法,而要整体审视一下自己的教养,看看还有哪些正面建设的事情可做。我们甚至可以暂时放下这些具体问题,继续好的教养方式,继续做那些家长该做的正面建设,比如:对孩子有接纳、欣赏和支持;带领孩子接触大自然、户外运动、自由交往、亲子共读,等等。

常常,当您持续地做好这些时,那些小状况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甚至您自己都没有搞清,究竟是自己做的哪一点,帮到了孩子。比如,如果家长平时有能力看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随时都欣赏他所付出的努力,那么,这给孩子带来的将是积极的自我形象的建立和自尊的提升,而这种自尊的提升,恰恰就会帮助孩子克服自己的害羞和胆小,鼓舞他去做一些大胆的探索和尝试。

在后来的几天里,我们发现这位小朋友有很多优点和可爱之处!她的年龄最小,但她常常能够离开妈妈和小姨,与晨光公司的大姐姐结伴而行。她对其他小伙伴非常友好,经常主动帮助别人。有一次,我和她在机场一起去卫生间。去时,我说,你好好记住路线,一会回来你负责领路哦!回来时,她真的自己找路线,带领我回来了,很有成就感的样子!
孩子要买东西,满足还是不满足?
无论外出旅游还是在家,家长时常遇到的一个难题就是——孩子要买东西,究竟该不该满足?很多家长为此纠结:买了,怕惯坏了孩子;不买,不仅当时搞得孩子不愉快,而且家长也担心,是否这会让孩子以后变得畏首畏脚,不敢提要求,自我价值感太低。

生活中,我们会看到两种比较极端的做法:一种是,家长自己经济条件好,平时或许又很忙,不能有很多时间陪伴孩子,于是,家长就给孩子过多地买东西,以弥补自己对孩子成长的缺席。另一种是,怕惯坏孩子,于是对孩子的多数要求都不予满足,过多地给孩子的要求设置条件和限制,久之,孩子开始不再提要求了,因为反正提也是没用的。

第一种做法,家长实际是在用给孩子买东西,来减轻自己的愧疚感。有时,这也是家长用买东西,在满足自己内心的那个曾经饱尝匮乏感的“小孩”。其实,孩子对物质本来没有那么多分别心。或许跟小朋友一起玩,比给他高档玩具可以带来更多乐趣的。所以,我们要清理好自己的内心,不要为了自己疗伤,而误导了孩子。现在的小孩似乎反倒需要一点不予满足,他们需要在这种经历中,去学习——努力争取、变通、或放弃,去感受期待与珍惜的美好。

第二种做法,什么都不满足,也不合适。有时,孩子的确需要得到一些新鲜的体验和尝试,也需要通过这些来感受家长对他的爱。我们常常觉得孩子的要求不合理,比如,买的东西不够实用、性价比不高,但是,那只是我们大人的标准。有时我们需要放下自己的成见,站在孩子的角度,努力去理解他的需求。有些东西,给孩子带来的不是实用价值、而是心理和精神上的价值。

比如这次去迪士尼,在商店里,我女儿看上一款电影《冰雪奇缘》里爱莎公主穿的公主裙。我最初不打算买,因为觉得不实用——能穿几次啊,做什么都不方便!后来,我耐心地倾听了她的想法,她说:穿上就感觉自己变成了爱莎公主。我想起,这几个女孩在飞机上看了一路《冰雪奇缘》,她的这种渴望或许比我所知道的更强烈,而这种美好体验或许会成为她终生难忘的一次记忆。

关于买东西,我一直比较推崇的做法是:从孩子3、4岁起,我们在购物过程中,通过每件事,带孩子一起来学习,如何判断价值、分析需求,如何规划、取舍。

对于孩子的要求,我们不要一下子直接否决,而是鼓励他讲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孩子表达分析的能力,也让他知道,爸妈愿意努力去了解你的真实想法、尊重你的感受。

被家长如此对待的孩子,通常不会因买东西而哭闹,因为他们很放心,自己有机会去表达、争取、商讨,自己的想法一定会被理解,所以他们始终可以保持理性,而不至于直接滑落到最后一招——哭闹。

如果家长能这样带领孩子“建设性”地购物,那么,孩子提出特别过分、不合理要求的情况,也自然会很少,因为他已经学到了很多分析判断的方法,你会发现,你们的想法竟然越来越一致。有时,甚至你会惊讶孩子的判断比你的更有道理!

这样下来,到了七八岁以后,当孩子的各方面能力达到了,我们才可以给他零花钱,由他支配。

当然这不是说,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当我们的确不能满足时,我们也要肯定他的感受,告诉他可以怎样等待、争取、放弃或替代。如果孩子总是既得不到物质满足,也得不到家长的理解,那么久了,他们的确可能会感到——自己不是很好,不配得到好东西、好的对待。

另外,在现在物质丰富的时代里,我们特别要留意——多带领孩子去做用低消费来获得乐趣和满足的事情,比如,去大学操场玩球、去公园野餐、拿个计步器做市内远足、逛博物馆、收集落叶……她不一定非要有公主裙,但如果她给小伙伴讲故事讲得很开心,和爸爸玩游戏玩得很尽兴,那么她一样可以感到满足和快乐的!

平时,我们有积极情绪、给孩子爱和乐趣的油罐加油、跟孩子一起品味美好、正面沟通、建造大本营等等,通过这些,给孩子的心理“存款”。不花钱,我们也一样让孩子有内心富足、生活美好的感受。

这样做,我们就是在给孩子丰富获得满足的渠道。未来,他可以从多样的事物里得到乐趣,而不是仅仅依赖这一件事——买东西。
在公共场所的行为规则
在每次出行前,我们要多跟孩子们强调公共场所的行为规则,帮助他们理解为什么有这些规则。比
如:在飞机上,其他乘客可能想好好休息,我们大声说话就会吵到别人。在酒店大堂,追跑会撞到他人、喊叫会影响别人正常做事、扰乱那里的秩序。我们自己有时在饭店也会觉得别人特别吵闹,影响自己,是不是?我们要让孩子懂得,规则,不是对自己的约束和限制——说到底,规则都是爱的表达。

在孩子忘记控制自己时,家长一定要多多提醒,必要时严肃地制止。常常,孩子们做得不够好,是因为家长们自己不够坚决。如果家长只是做做样子地说说,没有当真重视,那么孩子也不会认真对待这个事情。

另外,在这方面,或许比当场的管教更重要的,是我们平时究竟是怎样做的。我们家长平时是否始终记得对自己的言行有控制?无论是在家里、在学校、在任何地方,我们是否记得尊重他人?

我们做这些教育,并非为了展示某个地区的好形象,也不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在别人看起来更有教养。我们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成长为懂得界限和尊重的人、懂得谦逊与敬畏的人!这样,孩子长大以后,他不仅会拥有更加友善的人际环境,也会拥有更宽阔的心胸、更愉悦的心境!
【编后语】

如今,一同前往香港的小朋友都已经和他们的家人一起回家了,虽不在一座城市,但他们都成了非常好的朋友。非常感谢罗玲老师的全程参与,从一个教育专家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带孩子出门旅行的意义。不止是带孩子开拓眼界、结识新的朋友,更重要的爸爸妈妈们是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抓住旅行中方方面面的小事对孩子进行教育。教育不止在学校、家里,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
晨光创意专栏作家:罗玲
罗玲
儿童教育专家
被粉丝称为“妈妈心灵导师”
新浪微博:@罗玲的空间
特别感谢罗玲老师“2015年晨光香港行”的全程参与!
●●●●●●●●
2016年度“晨光文具杯”“成长 梦想 创造”
全国少儿美术创意绘画大赛开始啦!


  • 这是一场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学术研究中心指导的的比赛,
  • 这是一场适合3-14岁少年儿童参加的全国性比赛,
  • 这是一场持续三个月,奖品丰厚的比赛。
  • 这是一场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比赛。
扫一扫,即刻参赛
 
如果您的宝宝刚好3-14岁,
如果他刚好爱画画,
欢迎您的孩子带着纷飞的想象和烂漫的创意踊跃参加。
点击“阅读原文”,即刻参赛


    关注 罗玲的空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