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俨少和他的六个斋号

 

斋号,是中国有识文风雅之士为其书斋所取的名号。它的形成,至迟不晚于汉晋。据《渊鉴类函》卷346引《晋传》...



斋号,是中国有识文风雅之士为其书斋所取的名号。它的形成,至迟不晚于汉晋。据《渊鉴类函》卷346引《晋传》记载:“……嵇含好学,能属文,家在巩县,门曰归厚之门,室曰慎终之室。”这里的“慎终”即为其室名。而《山堂肆考》中有“桓温初于南州起斋,斋中悉画盘龙,因号‘盘龙斋’。”都是对斋号这一事物产生的最早记载。可以说,斋号是伴随着文人阶层的不断发展和壮大而逐渐诞生的,或为标榜个人志趣、或抒发个人抱负、抑或是陶冶其人心境。一个小小的偏正结构短语,作为文人骚客最佳的心灵独白,而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陆俨少(1909-1993年),原名同祖,字宛若。上海嘉定人。曾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第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浙江画院院长,浙江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社员。
“万安草堂”是陆俨少先生的第一个斋名。因为当年先生在学画之初,住在南翔老宅,其屋后百步有一古寺,名为“万安寺”;距屋南二百步有一石拱桥,名“万安桥”;因这两处景观而得了这个斋名。当时是陆先生的授业恩师王同愈先生为其所起,意在希望陆俨少的一生能无灾无难,万事安吉。早年的陆俨少生活在嘉定南翔,淡泊名利,悠然自得,“万安草堂”也成为了他艺术生涯的起点。
万安草堂
陆先生的第二个斋名叫做“骫骳(wěi bèi)楼”。这是两个生僻字,原意为骨骼弯曲的样子,后引申为“为人屈曲依从,毫无骨气”。陆先生以此二字为斋名,主要是因为他认为自己为人戆直,少委婉圆转的习性,以至时常碰壁。陆先生以斋名在提醒自己做人不可太直接,要圆滑一些。要做到张弛有度、佩韦佩弦,是一种人生的警示。


骫骳楼
“穆如馆”是陆先生的第三个斋名。此斋名是引自《汉书·楚元王传》穆生所说:“醴酒不设,可以行矣”的句意,陆俨少非常佩服穆生能够见机行事,泰然自若的能力。他曾在自叙中这样写道:“我一生不见机行事,被碰的头破血流……”故取此斋名以警示自己。陆俨少志在做一个德才高逸的文人,以此为鉴,自冶情操,穆如清风。



穆如馆
陆俨少的第四个斋名叫“就新居”。

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对新事物、新思想不能坐等,应该主动去靠拢它、接近它,用新思想来改造自己;二是撷取了唐代韩愈的“敛退就新懦,趋营悼前猛”(《秋怀诗》)之句意,提醒自己不可名利心过重,凡事都要退一步考虑,宜谦谨让。这一时期(上世纪70年代末),陆俨少在画风上不断进取,创造性地采用了许多突破传统画技画法以外的新水墨表现方法,以此斋号为励志进取的标准,开启了“陆家山水”的崭新面貌。



就新居
第五个斋号叫“自爱庐”。

一九七四年,陆俨少先生曾在画上有这样一段题跋:“予先世本浙江桐庐人,高打父因不能自存,行贾江南,遂著籍嘉定……自解放以来,往来浙西东。不至江上,于桐庐也受益爱之,而自愧背叛贫农阶段,猿猜鹤怨,恐不复为乡中父老所爱。顾于桐乡之感情,日积月累,未尝情真意切。”

陆俨少深知解放后党给了他第二次艺术生命,因而深深感谢党、热爱党,始终不渝。为了表明心迹,陆俨少借用了王安石诗句:“桐乡岂爱我,我自爱桐乡”(王安石《离蒋山》)一句,自称“先世桐庐人”,以资感激。



自爱庐
第六个斋号叫“晚晴轩”。

1989年,81岁的陆俨少先生移居深圳,住在深圳市园岭127栋301室。而当时他的画室兼书房即是他的最后一个斋名“晚晴轩”。“晚晴轩”始用于何时,已不能说得具体,在1986年6月19日致彭袭明信中有言及此事,写道:“近命书斋曰‘晚晴轩’,半生坎坷,犹幸衰白,得稍安处,今衣食粗足,别无他求,但欲长保健康,尽其微力,发挥余热,多留些翰墨,如能投老精进,略有成就,庶不虚此一生。”



晚晴轩
在粉碎“四人帮”以后,陆俨少先生感慨社会平复,于其晚岁重见太平;心情舒畅,好比雨过天晴,故取李商隐“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诗句,题此斋名。我们从中能体会到陆老对晚年生活充满信心的愉悦心情。也正是其在传统艺术里的不断开拓,才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宝贵的艺术财富,也为中国画艺术增添了辉煌而浓重的一笔。(上海中国画院 熊炜)

来源:云上文化


    关注 留青美术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