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弹】外乡人在潮汕是怎样一种体验

 

未到潮汕前,我不知道什么叫“水土”...



小编说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我小时候只觉得这话是写作文拿高分用的套语,从没往心里放,即便后来和同学去了东北玩,也没觉得东北和深圳有多大出入,只是发展程度的差别而已,更别提那四十个小时的火车——本以为会看到我大好河山从南到北的别样风景,结果眼之所及的全是毫无特色的平房!毫无特色的平房!毫无特色的平房!

不过,潮汕不一样!

由于毕设影片的原因,在潮汕逗留了将近一个月,在这段不短不长的时间里,我深切感受到,什么叫水土,什么叫文化。

第一部分

语言篇
众所周知,潮汕话与广东话、客家话是我们大广东的三大语系,而潮汕话又是与古汉语最为接近的语言。想想身边人说的都是上千年前的人说的话,自然有种竖起耳朵去听的冲动,不过,一句都听不懂!不比北方隔了几个省都只是口音不同,潮汕话和广东话基本无一相通。

用我们广东话来说,这叫“鸡同鸭讲”



潮汕人又是对语言极其忠诚的,就像小时候看过的电视剧《我来自潮州》那样,两个潮汕人一旦碰面就会“胶已人”地聊起来,我在一旁只能像个外国人一样善良地微笑。当然,许多潮汕人也会讲普通话,而若是和年长一辈交流起来,我也只能用手语了。可是,手语有时也会出错,和组员外婆交流时就闹过这样的笑话。组员外婆是个最热心肠的人,每次都把我们这群同学招待得如同自家人一般,吃饭时自然少不了问我们吃得够不够(经组员翻译),我习惯性地摆起剪刀手来说“够了”,外婆便笑眯眯地又给我添了碗饭,而我顿时懵了,一瞬间还以为潮汕有男孩子要吃两碗饭的规矩。事后过了许久,我才知道外婆那时把我的ok剪刀手理解为“不够,要两碗”。



语言不通固然会闹笑话,但有时反倒也是一种奇遇。在堪景找演员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里,和几个还在呀呀学语的只会讲几句潮汕话的小孩的玩闹成了为数不多的带色彩的回忆。他们听不懂我的话,我也听不懂他们的话,却又假装能听懂对方的话,结果我们活生生地把拼图游戏玩成了堆积木游戏,而此前我完全不知道还有这种玩法!

从此,拼图游戏有了新玩法
说到底,不同的语言虽会造成文化上的隔阂,但若交流的人是善意的,即便听不懂对方的话,也有种雾里看花的美,何况看的是穿越千年而来的花。
第二部分

人物篇
对于潮汕人,外界一直有种种说法——勤劳精明会做生意,重男轻女大男子主义,相信神明有所信仰,时刻抱团非常排外……



我在潮汕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所见所闻的不过是这座文化冰山中的一角,所以对潮汕人作何种评论都不太适宜,不过,这里倒是可以说说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几件小事。

1. 初到潮汕时便被几个潮汕女生组员吆喝去洗碗,吆喝时她们笑闹着说,这还是人生第一次叫男生去洗碗。

请叫我勤劳的小帮手!oh yeah!
2. 整个拍摄过程我们都住在组员的外婆家,组员外婆一家以及组员爸妈待我们这些同学真可谓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担心我们吃得不好便专程买了许多菜肉甚至还有豆浆机,担心我们睡得不好便特定给我们换了新枕头,担心我们拍摄不顺便利用种种人情为我们提供场地演员,如此种种,让我们这些同学一直感恩在心,也时常觉得自己麻烦了人家。而我们外景拍摄时,几个潮汕小孩群演也如同是上帝派来的小天使,有担心搞砸演出所以即便身旁有炮响也纹丝不动的影帝五十哥,有不想收我们的红包便变现买奶茶给整个剧组喝的焕佳兄弟,有因为剧组原因被唤来重拍好多次但依然毫无怨言的小飞……我们真想不到,如果拍摄过程中没有他们的帮忙,怎么会有杀青的可能。

有那么给力的群演,自然要带他们吃好吃的



3. 那段时间里,制片外出买东西回来后喊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哎呀,我肯定又被骗了”。有时是一包五毛钱的零食被卖到一块钱,有时是一些几块钱的拍摄用具被卖成十几块钱。而我一次随组员外出买水果时,正想问店员价格,马上被当地长大的组员眼神示意——“别,我来谈”。

4. 如上所说,组员外婆是个最热心肠的人,而我所有关于潮汕人拜神的认识都来自于她。好几次,看到组员外婆她念念有词时,或在庭院烧纸钱时,或摆弄着各种与祭拜相关的物品时,我心里有所触动的同时又觉得无比自然,因为这些行动已经像空气一样弥漫在他们的生活当中。所以,与其谈宗教信仰等宏大字眼,我更愿意把它理解成一种细水长流的文化,与世俗生活紧密无二(这也正解释了,为何我们把粗剪的片子给老师看时,老师会觉得拜神一幕缺乏仪式感,而几个潮汕组员却一直解释道“我们就是这样的呀”)。



摄于组员外婆烧纸钱时

5. 我们拍摄所在地方基本都是讲同一口音潮汕话的人,但后来,当我们出到市区玩的时候,发现当地也有不少来自外地的不会讲潮汕话的三轮车司机。
第三部分

环境篇
我觉得,我此生也不会忘记初见潮汕建筑时的那种兴奋,惊叹之余还一直和组员说“真觉得自己是在没文化的地方长大的”。

整个拍摄期间,我看潮汕建筑的过程真真觉得琳琅满目,各种神话传说的绘图尽在眼前,看得懂的或看不懂都觉得非常好看。此外,潮汕建筑还格外别致,一些人们不太注意的角落的可鉴赏性与最突出的地方竟无两样。



《田妹》航拍之一。每一座潮汕老房子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我若不说,你肯定想不到有着这么繁复花纹的只是一根天花板上的柱子,现在用以吊挂风扇

我兴奋的原因自然不只是潮汕建筑的美,毕竟各种都有一些外观甚美的老式建筑,真正让我觉得潮汕建筑区别于其他建筑的是,许多潮汕建筑依旧被作为民居使用,依旧渗透着一种日常生活的气息,譬如说,我们拍摄期间住的老房子就有着将近一百年的历史。而相比起来,其他地方的老式建筑大多都只有观赏价值可言。

我们有相当大一部分时间都住在这所百年老屋里



看过潮汕建筑后,我对为何潮汕人对自己的方言如此忠诚,为何潮汕人能成为一种标签,有了更深的理解,毕竟一个人如果耳濡目染的都是这些别处不可能有的东西,能不保持一种别样的姿态也是不太可能的。

此外,潮汕这里还有我喜欢得不行的小吃美食,但此前已有介绍,我也就不多说了(还想回顾的童鞋赶紧翻看我们的历史消息吧)。

想起那顿肠粉,因为写文还没吃饭的小编咽了咽口水~
不过,对于潮汕环境的感觉,我并不只有震撼两字那么简单,如果说那只是相见时的第一印象,在后来的相处中我有了更为复杂的感受。

当我作为一个外乡人一次又一次地向潮汕组员表达对这里建筑的喜欢后,她们笑话说:“摄影师有感觉就好。”到了拍摄期间的某个晚上,大家在闲聊时,我又把对所住的老房子的爱慕之情说一遍,一个潮汕组员终于忍不住说:“你真觉得住在这样的建筑很好很好吗?你都不知道我从小到大每次的打扫有多麻烦,一些角角落落全都要用抹布逐一清理,还有,每晚连上个厕所都要推开那道大门,一下子不知吵醒多少人。”我顿时无言。

而后来,我才意识到,无论是我作为一个外乡人对住在潮汕建筑的迷恋,还是组员作为一个本地人对住在潮汕建筑颇有微词,都不重要了。



其实,老房子早已是现代化中的点缀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已经不再有人去盖那种老房子了,潮汕人更多住进现代化建筑中。即便是我们拍摄期间住的那个老房子,叔叔婶婶也和我们说维修成本太高,而且真正能有维修技术的师傅已经没有几个,所以他们也盖了新房子住了下来。即便在吃的方面,潮汕小吃美食固然经典,但真正在当地拥有光鲜门面,又备受小孩子或年轻人追捧的都是奶茶店、华莱士之流。

我们每天拍摄都会经过一个广场,那里每天晚上都会有许多大妈跳广场舞,那里还有几个大大的印着将来村子改造后的宣传图片广告牌。一位当地大叔指着广告牌和我们说,我们应该晚几年再过来拍摄的,到那时村子改造完后会很漂亮的。

小小村子里的大大广告牌



毕设影片《田妹》是一部以潮汕留守儿童为题材的剧情短片。片子虽是学生之作,但源于我们的生活经历,在稚嫩中透露出我们对故乡的复杂感情和对残败的乡村文化的真诚思考。我们从剧本创作到拍摄制作都做了踏实的努力,但由于是学生制作,难免面临资金短缺,所以希望您能加入我们,支持我们,让我们感受到背后的力量!具体详情请点击下文“阅读原文”。
长按





码关注我们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


    关注 路边野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