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由来及习俗

 

今天,过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都说纪念屈原,你知道端午节的来源吗?屈原真的姓屈吗?除了...





       今天,过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都说纪念屈原,你知道端午节的来源吗?屈原真的姓屈吗?除了吃粽子、划龙舟,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在端午挂艾叶菖蒲又是为什么?仔细看看吧,了解一下你可能不知道的端午节↓↓



端午由来




源于纪念屈原

屈原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后秦军攻破楚国,屈原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壮丽诗篇。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原。后来人们用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伍子胥。吴越交战,越大败,勾践请和,夫差许之。伍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后伍子胥以谗言而死,夫差令取伍子胥之尸装在皮革内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曹娥之父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于五月五日亦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继而相传至官府,令立碑作诔辞颂扬。后人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以纪念其孝节。

另外还有端午节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等说法。
端午习俗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吃粽子

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人早中状元。
佩香囊

端午佩香囊,有避邪驱瘟之意。在某些地区,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悬艾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家家户户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悬钟馗像

悬钟馗像,有镇宅驱邪之意。
点雄黄酒

据说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端午诗词


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 端午 
[唐]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
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
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
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
几人湮没几垂名。
 端午日赐衣
[唐] 杜甫
宫衣亦有名,
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
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
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
终身荷圣情。
端午
[唐]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
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
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
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
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
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
贻厥后昆芳。
 和端午
[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浣溪沙 
[宋]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午日观竞渡
[明]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
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
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
醉讽离骚不解愁。
来源:综合网络
桃李无言语文
专注小升初 初中语文教育
长按二维码  一键加关注
桃李无言语文:0391—8300125  8300780
地址:焦作市解放路焦煤集团对面临街4楼东区
投诉建议:13203919966


    关注 桃李无言语文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