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年(Gap Year): 听起来是很棒, 但适合你吗?

 

间隔年(GapYear)是指,在高中毕业升大学之前休学一年,体验与平时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在此期间,很多青年...







间隔年(Gap Year)是指,在高中毕业升大学之前休学一年,体验与平时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在此期间,很多青年人会做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或者一些非政府组织的志愿者工作。

他们相信,这样可以培养国际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生存技能,增进自我了解,从而让他们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或者更好的工作,以一种“间隔”当前社会生活的方式,达到更好地融入当前社会的目的。

然而事实上,
有两种度过“Gap Year”的方式:
一种是指从高中毕业后,接下来的14个月将在家里学习,为在这年申请截止日期前进入美国名校做准备。

如果如愿被美国的一所大学录取,他(她)将在次年9月入学。

这种途径对于那些希望孩子可以进入美国“最好的”学校的家长们非常有吸引力,尽管其孩子在这方面的准备较其他同学而言起步较晚。

到目前为止,对于每一个采取这种方法度过“Gap Year”的学生来说,结果并不乐观。

“我感到孤独”

“我所有的朋友都在学校里,我目前所做的一切就只是学习”

“我一直不间断的学习,而美国大学的生活不仅仅是学习。

但每天不间断地学习像是我现在要做的。

对于我来说,这真的是理想的学习生活方式吗?”

“如果花费所有的时间准备这个考试,我仍然不能进入“梦想”的学校,我该怎么办?

我父母真的会认为我是个失败者!”

对于孩子的社会和自身发展来说,让孩子去读一个“更好的”学校的成本远高于它的实际价值。
另一种是在美国越来越受欢迎的方案。 “Gap Year”不是围绕学习和准备申请大学的一年,相反,是美国的孩子已经被大学录取,却选择在进入大学之前,利用一个“Gap Year”来做一些其他的事情。

在此期间,孩子通常做一些与上学无关的事情,如:找工作、进入慈善机构工作、发展体育运动等。

换言之,“Gap Year”主要是培养孩子的非学术方面的发展。这对于一些需要更多时间成长,或对于即将进入充满竞争的大学校园并未做好准备的孩子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美国大学要求有Gap Year的学生,需要在申请时向学校说明自己是如何渡过Gap Year的。

Gap Year如果利用的好可以成为申请者的一个亮点。

学校会从申请者对这一年自由时间的安排看出他在其他方面的能力。

申请者可以通过更多的课外活动来展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领导能力、学术能力等。
很多美国大学鼓励学生实践Gap Year




过去一年,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美国学生在高中毕业后没有直接进入高校学习,而是等上了一年或是更久。

四分之三的哈佛法学院新生在报到前休息了一年以上;西北大学医学院更青睐有间隔年经历的学生;普林斯顿大学和塔夫茨大学甚至开启了一个项目,为学生制定了开始他们的学术生活前的海内外全套间隔年方案。

总统闺女选择“间隔年”,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纽约大学等名校也都明确表示他们支持学生延迟入学去过间隔年,看来这可能真是个好选择。

“Harvard College encourages admitted studentsto defer enrollment for one year to travel, pursue a special project or activity, work, or spend time in another meaningful way.”

这是哈佛大学官网上的原话,意思是说他们鼓励已经被录取的学生延迟一年入学,去旅行、去参与某一项目或活动、去工作,或者用其它有意义的方式过好这一年,所以每年约有80-100名新生会选择间隔年。
间隔年到底好在哪里?


1从间隔年回来的学生在学术表现上会更优秀



这项研究是由拥有近30年经验的明德学院(Middlebury College)和哈佛大学招生官Bob Clagett发起的。

他发现从间隔年回来的学生在平均GPA上要比他们之前期待的高0.1-0.4分

2间隔年的经验会让学生认清自己的职业倾向,开阔视野



绝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并不了解自己将要学习的专业到底是干什么的,未来能从事的职业又是否是自己感兴趣的。

不少学生为了申请大学而参加一些公益服务,很多往往也流于形式。

所以,经常出现的局面是学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然后又无奈地从事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职业。

哈佛大学的网站上有一篇文章,在文章中,哈佛招生办的William Fitzsimmons、Marlyn E. McGrath和心理学讲师Charles Ducey一致认为,间隔年可以让拼搏了很久却陷入倦怠期的学生们去寻找人生的答案。

他们往往毕业于好的高中,被优质的大学录取,有着正确的职业规划和人生方向,但难免会产生迷惘。

如果能在间隔年时选择自己想尝试的职业并获得第一手体验,比如到律师事务所当秘书、到诊所当助手、到学校当志愿者等,那无疑对未来的人生规划是极好的。

美国间隔协会(American Gap Association)报道说选择上大学前先间隔一年的学生比普通学生多75%对自己毕业后的职业发展更“开心”和“极为满意”。

3间隔年让压力爆棚的资优生有了喘息的间隙



间隔年让压力爆棚的资优生有了喘息的间隙,能更好地应对之后的高强度学习。


这些被名校录取的学生往往从幼儿园起就开始按部就班地为申请名校做准备。

小学的底子要夯实,进入资优生项目,各种兴趣要培养起来,课外班是少不了的;初中加大学习任务,科学研究做起来,暑期学术夏令营得参加,开始攒课外活动履历;高中AP课程得上,GPA和SAT都要高,有几项拿得出手的兴趣才艺,参加不同名目的竞赛。

这么紧凑的学习生活节奏让很多孩子已经快窒息了,他们急需在前进的路上先歇一歇,充好电再重新出发。

这也是哈佛大学非常鼓励学生选择间隔年的原因之一。

间隔年听起来很棒,但真的适合所有人吗?


1. 如果孩子没有目标明确的计划,那他就不该去过间隔年。

尽管奥巴马的女儿并没有公布她间隔年的安排,但很明显她绝不可能是去餐馆刷盘子,躺在沙发上看电视,或者仅仅闲适地在沙滩上晒太阳。

如果只是从事低技能低时薪的工作,或者只是懒散度日,那么在间隔年回来之后孩子身上会比同龄人多了什么有价值的经历吗?

目标明确的计划不一定非得跟职场挂钩,有助于孩子成长和转变的都算。

比如我在美国论坛上看到一个家长分享的经验:他的孩子先用了半年时间探访了周边数个州,不是公路旅行,而是深入到当地的农村小学里收集相关的教育数据,然后拍照、采访,写成文章发表出来跟大家分享他对于农村教育的第一手资料;之后的半年则申请到自己家乡教育部门的实习生职位,进一步亲身参与到教育政策实施与制定的流程中去。

这就是一个质量高的间隔年计划,既能在过程中有实践、有体验、有思考,又没有很高的门槛限制。
2.如果孩子严重缺乏自我控制和自我激励的能力,那他就不该去过间隔年。即使是一个计划周详的间隔年,也需要孩子自己能有毅力去严格执行下去。

比如,有的孩子想趁间隔年去学习法语和法国文化,他的父母又有这个经济能力支持他去法国进行沉浸式学习,可如果他到了法国坚持不了几天就被法语单词的阴阳性和复杂的语法搞得头晕脑胀,然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与能说英语的学生混在一起,在打打闹闹、说说笑笑中,咻的一下,间隔年过完了,法语和法国文化又真地学了多少呢?

那些立志利用间隔年掌握某项技能的孩子一定要小心,做什么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缺乏自我控制和自我激励能力的话还是先老老实实地接受大学生活吧。

毕竟,每天去上课、按时交作业的模式是种很有效的制约手段。

3.如果孩子热爱自己选择的专业,已经准备好并期待大学的学习生活,那他就不必去过间隔年。尽管美国大学的学习强度很大,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惧怕和厌恶它的。

有些孩子在中学,甚至更小的时候,就已经很明确自己喜欢哪个领域了。

或者,有些孩子在中学假期时就已经探索过自己或许感兴趣的多个职业领域了。

他们往往对自己选择的专业非常肯定,也非常渴望立刻进入到更专业的学习中去。

那么,这些学生就没什么必要去过间隔年。

举个例子,前不久刚被哈佛录取的上海学生陈子弘:小学就热爱数学,从学习中发现了数学之美;到了初中自愿退出奥数比赛,专心搞纯学术研究;高中阶段已经自学美国大学数学教材,潜心钻研学术,一举获得丘成桐中学数学奖,所写数学论文被普林斯顿大学本科生学刊发表。这样一个目标明确、意志坚定的学生,他渴望的是赶紧到哈佛大学的学术海洋中徜徉,间隔年对他来说毫无意义。

当然,这一条建议更适合理科学生,毕竟文科与现实联系得更紧密,更需要去体验生活。

4.如果孩子被录取的大学并不支持间隔年,那还是三思而后行吧。最后这条是最实际的,除了前文提到的几所名校之外,大部分美国大学并没有明确支持间隔年。

所以,如果有间隔年的想法,一定要先与大学相关部门沟通。否则,像加州州立大学系统,如果因间隔年而延迟入学,第二年是要重新申请的。

另外,很多奖学金项目也不会因为间隔年而延迟,第二年再入学时也需要跟新一届学生重新竞争。

没有钱怎么间隔年,普通家庭该如何选择?


其实,除了上面提到的四点建议,还有一个会影响决定的因素十分重要:钱。

在海上漂流几个月,了解海洋的专业知识,接受潜水和航海的专门培训;到电视台、电影公司、博物馆里实习;去世界上的其它角落感受别样的文化、民俗和饮食;欣赏大自然壮观景象,探索多种不同环境,学习野外生存技巧;……这样的项目数不胜数,感兴趣的家长可以到http://usagapyearfairs.org/查看。

听起来既有意思又有意义吧?

项目背后却是平均3万美金的成本,比州内公立大学的学费还要高。

目前,选择间隔年的学生大部分出身于经济社会地位较高的家庭,一年3万美金的支出对他们来讲不过是个小投资。

或者,他们还可以借助社会资源,把孩子送到更高端的机构中去历练。

可是,普通家庭根本无力承担这样的经济成本。

中产阶级的家庭收入大概10万美金一年,低收入家庭则不足5万美金,家里不只一个孩子,连大学学费都可能要贷款,上面提到的间隔年项目对他们来说只能是奢侈品。


不过,1993年成立的AmeriCorps为普通家庭的孩子提供了实现间隔年的可能。

这是一个由美国联邦政府支持的公民组织,主要招收18-24岁的年轻人参与到各个项目中去,关注的领域是环境保护、教育、反贫困、健康安全和大灾支援及重建等。

在这些项目中,学生能直接参与到当地社区服务,比如建造房子、灌输环保理念、维持公园设施、筹集并发放食物等,也有可能作为领导团队的一员,帮助召集面试志愿者、设计规章制度、对员工进行培训等。

一般来说,10个人左右一组,根据需求会在美国境内不同州之间轮岗,为期10-11个月。项目会提供住房或住房补助,4000美金的生活费,在成功完成一年的项目后还有5775美金的奖励。

因此,普通家庭出身的学生在考虑间隔年时,往往会首选AmeriCorps,美国很多公司也会对有过AmeriCorps经历的毕业生青眼有加。

咦?没有了?   

想看更多北美相关美文,猛戳下方阅读原文 ↓↓↓ 
回复标题前数字查看精选文章
旅行是一种生活态度:

1. 敢不敢每天做一件自己害怕的事情,让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勇敢

2.她战胜了癌症和车祸,用13天走遍世界7大奇迹,用旅行鉴证了生命的奇迹

3.这是一场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旅程,他们实现了

4.一个从小爱玩芭比的男孩,不但成为了全美爆红的时装设计师,还在世界最后的玛雅文化遗址结了婚,对象是个男人 

5. 史上最白的李白游遍了全世界,最后留在中国嫁给了北大才子撒贝宁

6.谜一样的不丹,你究竟是天堂还是地狱
CHUFABAHAPPY TRAVELS!
署名作者的原创作品欢迎转载
但请务必注明出处
长按二维码轻松加关注
↓↓↓ 点击"阅读原文" 有惊喜哦!  


    关注 出发吧GO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