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熊孩子”在校打人,其他家长有权联名劝退?校长为难了

 

据其他家长反映,昊昊在班上,撕同学书、上课随意跳绳跳舞、掀女生裙子、把同学打得头破血流……...





◇新闻117记者 邵隽

近日,南京一小学门口聚集了40多位家长:“希望班上这个叫昊昊的同学离开。”据家长们说,昊昊在班上,撕同学书、上课随意跳绳跳舞、掀女生裙子、把同学打得头破血流……该校副校长说,学校没有权力劝退任何学生。有网友则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这样的极端事件绝非仅有,记者在采访中又听到一个“熊孩子”的真实遭遇——

某小学三年级某班的全体家长以匿名信的方式,要求把班上的“熊孩子”小刚转出去,或者除了他以外,其他同学都统一换班。家长们表示,小刚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特别顽劣,有打人倾向,而且经常在课堂上无端站起来打同学,有明显多动症的症状,是连校长都头痛的学生。老师教育他,他反过来回骂老师。老师生气把家长叫到学校来,询问孩子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家教如此不好,小刚的家长反而觉得老师小题大做,故意针对他们的孩子,对孩子的心理不利。到三年级的时候,班上同学几乎都被打了个遍,每次家长带着被欺负的孩子来找老师,小刚父母的态度都很差。最后家长们在班级群里聊到这件事,决定自发联名要求“熊孩子”转学。

但是,小刚家长始终认为孩子只是比较调皮,因为班主任对孩子有成见,唆使其他家长联名驱逐自己的孩子。“小刚被别的班同学打了,反而遭到批评;和班主任顶过一次嘴,结果以后一犯错就罚站,还让班上同学批评他。”家长眼里,小刚就是个十足的受害者。

还有一次“操场事件”,小刚在同学们面前推倒前面一个女孩,让女孩摔破额头。小刚的家长来到学校后,并不承认自己孩子犯错,还怀疑是学校诬陷自家孩子。最后学校无奈拿出当天的视频监控,家人才勉强承认赔钱,还觉得自己特别委屈。

家长递出联名信后,学校提出解决办法:要么孩子转学,要么给孩子单独设一个班上课。同时也建议孩子去特殊教育学校。事件中,小刚在家中休学了一个月,在父母的陪伴下,在医院被诊断为多动症。但是家长坚决不同意学校提出的任何一项解决办法,“为什么要这样针对我们家孩子,我们家孩子就是活泼一点,还让我们孩子去做精神鉴定,我们家孩子没病凭什么要做精神鉴定?”



外国也有“熊孩子”

多数家长无奈:惹不起总躲得起吧

10岁左右的孩子生理、心理都还在成长之中,小朋友调皮捣蛋,互相之间嬉戏打闹尚可理解,但如果有“熊孩子”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反社会人格”,对其他小朋友的人身安全造成伤害,这种行为就必须引起注意了。

“让孩子离他远点儿,如果孩子被欺负了就告诉老师。”

“有这样的孩子,家长的责任比较大。”

“家长娇惯孩子没原则,还老认为别人针对自己家孩子。”

“老师有责任约束孩子在学校的行为。”

“老师也不可能时刻盯着。”

“老师约束不了,除非特别看护。”

“对于个别孩子老师还是能重点关注的,比如我们儿子班上有个特别淘气的男孩,每次出游,专门有个老师牵他的手。”

……

这是多数家长的心声,只要能躲开,先敬而远之,惹不起总躲得起吧。可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教育有6年之久,如果“熊孩子”的行为变本加厉,欺辱同学,扰乱正常教学秩序,教育者、家长以及班级其他同学的家长应该如何应对,目前国内也还没有特别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

针对这样的“熊孩子”,本市南开区一位小学老师表示:“首先要问问他为什么打人,是不是因为在家里挨打了。”和平区的一位初中英语老师则说:“我会让他打坐10分钟。”

网友“刘阿宁N”这样说:“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多照顾这样的问题儿童,不能去逃避这样的情况,毕竟孩子还小,还能纠正他的行为,当他渐渐感到身边来自老师同学的温暖,自然就会成长了,当然他父母的教育也很重要,期待孩子的变化。”

哪个孩子不讲理,家长不讲理的也多

在南京昊昊的事例中,他家里一共三个孩子,昊昊排行老二,父母工作较忙,陪伴孩子的时间确实不多,经常是爷爷带着昊昊,比较溺爱。也有家长表示,以前孩子被欺负找到昊昊父亲理论时,昊昊父亲气得掐住昊昊的脖子,吓得被打孩子的家长只能罢休。

在小刚的事例中也可以发现,家长一直拒不认错,总觉得是自己的孩子受到了委屈,根本无利于事情的解决,也无法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做错了,能及时扭转、健康成长。

“哪个孩子不讲理,家长不讲理的也多。”天津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肖庆顺告诉新闻117(微信号:news117)记者,“熊孩子”的成因和家庭以及成长环境有关,源于家长自身教育理念的缺失和对孩子的溺爱放纵,孩子的行为潜移默化受到家人一些为人处世方式的影响,自己也会觉得打人等行为没有关系。而且这样的家长并不善于沟通,学校在和这样的家长做工作时更要注重方式方法。”

目前,昊昊的家长开始到学校陪读,即使因特殊情况无法陪读时,学校也会安排教师轮流陪伴,保证其接受正常教育。

转学?孩子能转到哪里去呢?

很多家长如果发现自己孩子班上有“害群之马”,第一反应都是气愤填膺让“熊孩子”转学,“只要不影响我孩子,转到哪里去都行!”

“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肖庆顺认为,可是还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肯定还要过集体生活,即使是被医院确诊为多动症,也可以有科学的治疗方法矫正,不能成为被学校劝退的理由。而且孩子转学,能转到哪里去呢?特殊教育学校只接收生理、心理残疾的学生,转到正常学校去还是影响别的孩子。

肖庆顺表示,教育理念是要学校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不是不用花心思就能教好每一个学生”,而是要努力找到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方法,比如孩子坐不住喜欢讲话,老师可以在课堂中途安排一个学生互相交流的环节,或是鼓励“多话”的孩子去参加演讲、朗诵比赛;如果孩子好管闲事,就安排他做值日生。

对于还没有建立自我辨别社会是非能力的孩子,必须要依靠奖励和惩罚的双重机制。如果孩子有打人倾向,则更要注意惩罚教育,在孩子6岁之前,要给他养成一些基本的行为规矩。需要让他知道,做了错事,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比如适当剥夺或者延迟满足一次他最在乎的东西,或者最想做的事情。而且,家长一定要说到做到,不能纵容,让孩子是非不分。

重要的是,教育的精神是不抛弃任何一个孩子,包括熊孩子。同学们也不应孤立他,否则会加剧他的失范行为。肖庆顺建议:小学校可以引入专业的心理疏导人员,加强孩子心理辅导建设。同时,学校要加强与双方家长沟通,进一步做好家庭教育。


    关注 新闻117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