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七中绿地图  原来地理可以这么美!

 

你眼中的高中地理是怎么样的?是在课堂上听老师灌输各种知识点?还是在课后解答一道道复杂的时间计算公式?总之,地...





你眼中的高中地理是怎么样的?

是在课堂上听老师灌输各种知识点?

还是在课后解答一道道复杂的时间计算公式?

总之,地理对于你来说,

或许只是一门学科而已。

但九十七中的绿地图课程,

却让地理与身边生活真正结合起来。

为什么这么说?先看以下这幅地图。
《唯有源头活水来——海珠湿地公园环境地图》
若不细看,你或许会认为这就是一幅普通的海珠湖地图,但认真端详,你会发现,这其中包含了海珠湖水质的调查情况。

原来,这是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高中部在学校开设的高中“绿英计划”特色课程系列中的“绿地图”特色课程,以上这幅地图,就是学生们绘制完成的绿地图作品。
识多D:什么是绿地图?
绿地图指的是用一套世界通用的图示,在地图上标示出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的生态与文化景点。
选题来源于生活
据地理科夏丽娜老师介绍说,绿地图的选题都是学生们自己提出来的。比如有学生经常走访海珠区儿童公园后发现,园内的遮光物尚存不足,尤其在炎炎夏日更是大大影响游客的游玩体验,于是萌生了通过绘制绿地图,调查公园遮光物分布情况的想法。

《儿童公园的遮光物》
又如有学生发现家附近的工业大道北地段,存在交通拥堵、垃圾被随意丢弃的环境问题,于是决定通过绘制绿地图,调查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车辆乱停乱放的现象层出不穷,严重阻碍交通;又通过采访发现,很多居民认为街道内的垃圾桶分布是不合理的。于是我们通过多次实地走访,画出停车场、垃圾桶、花园草坪的分布情况,并在归纳总结后试图提出一些解决方法。”学生梁倩仪说道。

《工业大道北的街道》
绘制花费不少心思


一座座桥梁,在你看来可能只有交通运输功能,但你可曾想过,它们还有旅游价值?

在《广州桥梁价值》这幅绿地图作品中,学生通过绘制珠江两岸的特色桥梁,挖掘了桥梁的旅游价值。在学生们看来,每座桥梁既有其历史文化底蕴,又有其特有的建筑美学,皆是可以开发的旅游资源。

《广州桥梁价值开发》
相比其他绿地图,这幅作品似乎不那么“规范”,其画法较为卡通,呈现出生动活泼的绘画风格。学生表示,因为它更像是一幅旅游地图,所以,对绘画效果的要求更高。

为了让地图的比例和桥梁的颜色都更加接近现实,学生每天在珠江两岸“蹲点”,仅画画部分就花了七天的时间。学生表示,“每座桥梁的形状和结构都不一样,要多次实地考察,找出他们的不同特点”。

※ 陈晓曼 摄
而在前期的资料整合阶段,他们同样是花费了不少心思。学生说,“为了找到每座桥梁的特色,规划出一条桥梁旅游路线,我们曾查过几十篇硕士论文,每一篇都会认真地看,仔细地理解,然后筛选重点,再进行归纳整合,这花费了我们不少心思和时间。”
过程碰到很多困难
绿地图不仅仅是“纸上功夫”,而是通过学生们不断地“走”出来和“采”出来的。有学生表示,在进行这一项目时,最大的困难就是采访。“我们经常需要到大街上去采访各种各样的人,一开始会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也遭到多次拒绝,但经过不断尝试后就大方很多了。”



《海珠湿地公园环境地图》的组长苏子鹏则表示,在调查海珠湿地公园的水质情况时,他们曾多次到实地取水样,试图通过实验,将水质情况的几种指标进行量化,但局限于当时所学的知识,他们尝试过多种实验方法,失败过无数次。后来在结合生物学科上的知识后,实验终于获得成功。



“到实地采水样,以及对水质做出分析这一过程,前后花费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们一共到实地取样5次,有2次是天气比较恶劣,但这没有阻挡我们的热情。作为一个团队,我们是在为一个共同的事情去坚持和努力,让我明白‘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组长苏子鹏表示。

努力最终得到肯定
当然,同学们的努力付出也得到了认可与肯定。比如,苏子鹏、陈丹琳、黄伟烨小组合作的《海珠湿地公园环境地图》夺得了全国一等奖。

梁倩怡小组关于垃圾桶分布调查的作品《工业大道北的街道》不仅获得全国二等奖,更是引起了同学们和街坊们的共鸣。

※ 陈晓曼 摄
※ 陈晓曼 摄
据地理科卢明晖老师介绍说,“绿地图”一开始只是一个研究课题,后来慢慢发展成了学校的一个特色课程。

“开展这一特色课程,就是希望学生们在学习地理的过程当中,不只是为了完成课本上的任务,而是将地理与身边的生活结合起来,并学会去思考生活当中的问题,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他作品展出
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学生的作品吧!


《大夫山聚焦设备——绿道VS牌示》
《一湾江水绿,两岸荔枝红》
《古迹寻踪》
【图文记者 陈晓曼】
【编辑 Nancy】
感谢九十七中提供照片(署名除外)


    关注 微社区e家通瑞宝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