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知识】玩微信套路深,哪类人重复缴着智商税?

 

作为网民中的一员,你知道中国网民有多少人吗?网民主要在网上做什么?网上最“火”的是什么?互联网在中国人的...

  作为网民中的一员,你知道中国网民有多少人吗?网民主要在网上做什么?网上最“火”的是什么?互联网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发挥了什么作用?什么样的人最容易成为谣言“二传手”?


《2016新媒体蓝皮书》调查了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期间,微信公众平台中的谣言传播特征与受众心理机制。蓝皮书认为,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微信正在成为谣言传播的主渠道,需要引起警惕。



60%谣言来自微信

截至2015年底,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数达6.97亿。《2016新媒体蓝皮书》调查发现,在谣言的传播渠道中,受访者遇到疑似谣言最多的60.6%在微信上,远远高于微博的15.2%和论坛贴吧的21.6%。

去年,谣言通过微博和微信传播的比例加在一起,一共占比近六成,而今年仅微信谣言就占比60.6%,这说明,被人们高频率使用的微信,正在成为谣言的产地和主要传播渠道。



谣言三大类:健康养生、食品安全、人身安全

蓝皮书调查发现,最常出见的谣言有:健康养生类、食品安全类和人身安全类。这三类谣言都与人们的安全健康相关,也最具欺骗性。

对于十分重要但是真伪难辨的信息,70.3%的受访者都表示“宁可信其有”,这正是谣言能发挥作用的土壤。

哪些人群是微信谣言的传播主力军?

谣言识别能力没有明显年龄差异

调查显示,“60后”和“70后”倾向于认为自己的平辈朋友爱转发真伪难辨的信息,而“80后”和“90后”倾向于认为自己的父母长辈爱转发此类消息。这说明,在人们的印象中,中老年人更容易被谣言蛊惑。不过在本次问卷的谣言识别能力得分上,并未表现年龄差异。



男性网民对谣言识别能力强于女性

蓝皮书课题组还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识别谣言的能力与性别有关,男性识别谣言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男性与女性受访者在受教育程度、阶层上无显著差异,男性的年龄层稍微高于女性。

调查还显示,当遇到自己无法判断的信息时,人们主要求助于网络(86.2%),搜索查找相关资料,寻求亲友帮忙占56.5%,说明网络上虽然存在谣言,但也为人们识别谣言弄清真相提供了帮助。



朋友圈为谣言传播提供了便利

报告称,受访者转发信息到朋友圈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人,这也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因为很多谣言都涉及食品安全、健康养生等实用信息,人们在自己相信之余,也希望能分享给亲朋好友,使他们也从中受益。该行为是出于利他目的,但实际可能使人不自觉地成了谣言传播的帮手。

  玩微信套路深,面对防不胜防的谣言,请不要屡次充当谣言扩散帮凶的角色,遇见不确定,请一定上网检索相关报道或者咨询有关部门,确定后再转发!
长按二维码,关注“山东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官方微信


    关注 网信山东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