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百问】为什么说嘉峪关是友谊之关呢?

 

嘉峪关百问...





 嘉峪关百问  

为什么说嘉峪关是友谊之关呢?


明朝自嘉峪关建关之后,西域不断朝贡者达七八十部之多。《明史》记载:

元亡,各自割据,不相统属,洪武,永乐年间,数遣人招谕,稍稍来贡······迄宣德朝效臣职,奉表笺,稽首阁下者,多至七八十部。
明代与西域和中亚的“朝贡”关系,实际上是贸易交往的一种特殊形式。“朝贡’’的使者一入嘉峪关后,一切食宿、路途费用,皆由政府供给。洪武、永乐年间(公元1368至1424年),西方的波斯、大食、印度、花刺子模、哈烈围、斯拉国、撒马尔罕、阿富汗等国,纷纷派使节来“朝贡”,有一年一贡、二年一贡、五年一贡的。 中国也派使节出使各国,友好使团来往不绝。 输入货物多为马匹、骆驼、牛羊、玉石、珍禽、异兽。出境者为珍贵器物、丝绸、宝贵文物和大黄、羌活、甘草等药物。 最多的是甘州、肃州所产的大黄,质量最优,每年被西方使节、商人大量收购,驮运而去。



清代,嘉峪关迎接过新疆漠南四十九部蒙古王公;天山北路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厄鲁特蒙古、准噶尔蒙古、杜尔伯特部、和硕特部、辉特部;天山南路叶而羌、喀什噶尔等地,以及葱岭以北的柯尔克孜、哈萨克族和西藏班禅六世等,到北京和承德避暑山庄朝贡、讲经,谒见皇帝。

特别是居住在欧洲伏尔加河下游的土尔扈特部派使者“表贡不绝’’,嘉峪关便成为他们投入祖国怀抱的象征。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土尔扈特部3.3万户近17万人浩浩荡荡返回祖国定居北疆。清政府拨出马牛羊20万匹,麦4万多石,茶2万余封,棉布6万多匹,棉花6万多斤,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于是,嘉峪关空前忙碌了,它日夜迎送来自甘肃、陕西、宁夏等地运送的牲畜和物资,体现对异域兄弟民族的关怀。


    关注 西玉工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