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生命为你”印“证

 

十枚被岁月锈蚀的银印,陈列在新疆博物馆的展厅。历史的风尘,丝毫遮挡不住银印背后那段感天动地的壮举,银印之上,...







十枚被岁月锈蚀的银印,陈列在新疆博物馆的展厅。历史的风尘,丝毫遮挡不住银印背后那段感天动地的壮举,银印之上,是用鲜血与生命镌刻的忠诚。



讲解员

在这里看到的是土尔扈特部银印。它是清朝乾隆四十年清颁发给土尔扈特部的官印……

为躲避准噶尔部的欺凌,1628年,土尔扈特部远离塔尔巴哈台故土,一路向西迁徙到尚未被沙俄占领的伏尔加河下游、里海之畔。和静东归博物馆馆长才仁加甫说,尽管客居他乡,土尔扈特祖辈的心中始终难舍故土。

一直和祖国都有联系,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宗教,我们的信仰都和祖国是一脉相通的。

才仁加甫


才仁加甫


好景不长,伴随着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对外扩张,沙俄对土尔扈特实施奴役,强征入伍,横征暴敛。北京大学博士、世界史学者胡鹏告诉我们:

在土尔扈特汗国最强大的时候,土尔扈特人有七万帐 ,可是到了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土尔扈特人仅剩到四万多帐,当时的土尔扈特首领和汗王都担忧,如果再这么打下去,土尔扈特部落将最终消亡。

胡鹏
“我们的子孙永远不当奴隶,让我们回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去!” 1771年,在27岁的首领渥巴锡带领下,土尔扈特部族开始了义无反顾的悲壮东归。东归后人才仁加甫说,他们的祖辈穿越涛涛乌拉尔河,一路与哥萨克骑兵和哈萨克骑兵浴血奋战。

一直到哈萨克斯坦靠近伊犁地区一直是拦路堵截抢劫。东归十七万人出来,最后剩了六万多个人。

才仁加甫


这是电视剧《东归英雄传》还原的场景。土尔扈特人历经半年万里跋涉,承受着巨大的民族牺牲,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清朝政府给了很多的礼遇,调拨了很多的衣服、棉被、帐篷、牲畜、粮食……补给他们。


张远华


张华远


新疆博物馆资料信息中心主任张远华介绍,为妥善安置东归部众,清庭指派官员勘查水草丰美之地,将巴音布鲁克、乌苏、科布多等地划给土尔扈特人,让他们世代安居。乾隆还在承德避暑山庄专门召见渥巴锡。这一枚枚银印,便是朝廷授予土尔扈特人的官印。

它是银质的,大约每颗重4.3公斤。印是一个方形,上面是一个虎钮,印文呢是满文和蒙文,但是在它的边款上用的是汉文:“乾隆四十年九月礼部造”。

张远华
这些银印中,有一枚尤为珍贵。这便是乾隆御赐土尔扈特首领渥巴锡之印。



这颗印的印文翻译成汉文:“乌讷恩苏珠克图旧土尔扈特部卓里克图汗之印”。如果用汉文来解释的话就是:“忠勇的旧土尔扈特部英勇之王”,就是盛赞渥巴锡。

张远华


渥巴锡
新疆博物馆研究员王博进一步解读,清代朝廷很少颁发金印,银制官印的形制当属高贵。



印呢是统治权的一个象征。咱们的银印其实都比较大,应该是一个级别比较高的一个象征性。


王博


(左:王博 )
遥望东归之路上,成千上万的老人和孩子乘着马车、骆驼和雪橇,离开了白雪皑皑的雪山、伏尔加河和生存了一个半世纪的草原。拼杀,鏖战,饥寒,劳困,土尔扈特人一步步向前挪移。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东方,祖国。这部爱国主义史诗,如此恢弘悲壮,如此深沉浓烈。
请继续关注《丝路传奇·龟兹遗韵》,

感谢新疆博物馆大力支持。

记者:王璇     实习编辑: 梁爽     审稿:孙建忠


    关注 阳光895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