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沿革之唐代

 

饮茶用具经过从无到有,从粗糙到精致,从混用到专用,从单件到成套茶具的历程,取决于茶叶生产、饮茶方式以及当时的...



饮茶用具经过从无到有,从粗糙到精致,从混用到专用,从单件到成套茶具的历程,取决于茶叶生产、饮茶方式以及当时的技术进步。

茶具虽始于汉,但形成系列的专用茶具现于唐。唐时饮茶风盛,唐封演《封氏闻见记》:“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饮茶普及,而促进了茶具。

唐代制茶采用蒸青法,将茶叶放在甑釜中蒸熟,然后捣碎,把茶末拍制成团饼,最后将茶饼穿起,焙干后封存待用。

饮茶时,先把茶饼捣碎,碾成细末,当水灾釜中初沸时,以盐调味,再用竹夹环击汤心,然后下茶末,再置于茶碗中饮用,煎茶法成为主流。所以唐陆羽撰《茶经》,在四之器中,将饮茶器具分为8大类24种共29件。其中生火燃具有风炉、灰承、筥、炭檛、火筴;



风炉



火筴

煎茶用具有鍑、交床;炙茶和碾茶用具有竹筴、纸囊、碾、拂末、罗合、则;



竹筴







罗合

贮水和存盐贮具有水方、漉水囊、瓢、熟盂、鹾簋、揭;



水方



漉水囊

盛茶和清洁用具有碗、畚、札、涤方、滓方、巾;







滓方

茶器贮具有具列、都篮等。



具列



都篮

唐代饮茶的陶器具主要是瓷壶(亦称注子)和瓷碗。当时有三大著名瓷窑,一是浙江余姚的越窑,以烧制青瓷茶碗著名;二是湖南的长沙窑,以釉下彩绘的瓷壶盛名;三是河北的邢窑(内丘),以烧制白瓷茶碗取胜,而且普遍采用“茶托子”,即盏托,说明瓷茶具开始配套,专用性更强。

“秘色瓷”是瓷中精品,产于越窑。浙江的余姚、上虞一带自汉代始烧窑,唐时为鼎盛期,烧制的青瓷有碗、壶、托盏等,备受陆羽青睐,称其为“类玉”、“类冰”,最宜衬托茶色。所以越窑为南瓷代表,与邢窑形成“南青北白”的瓷器格局。在越窑的产品中,秘色瓷烧制技术、配方、工艺不传人,传器极少,增添了神秘感。1987年陕西法门寺出土文物有秘色瓷器,被视为文物研究工作的突破性发现。

唐时,饮茶用具崇尚金属制品,故陆羽云:“瓷与石皆雅器,性非结实,难可持久。用银为之,至洁,但涉于侈丽。雅则雅矣,若用之恒,而卒归于铁也。”所以唐朝茶具如鍑皆用铁。在“金银为上”的思想影响下,唐皇室多以金银为茶具。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器具有成套的金银茶具,其中有炙茶用的鎏金镂空鸿雁球路纹银笼子、金银丝结条笼子,碾茶用的鎏金壶门座茶碾子,罗茶用的鎏金仙人驾鹤纹壶门茶罗子,贮茶用的鎏金银龟盒,放调料用的摩蝎纹蕾钮三足盐台、鎏金人物画银坛子,煮茶用的壶门高圈足座银风炉、系链银火筋、鎏金飞鸿纹银匙子,以及调茶、饮茶用的鎏金伎乐纹调达子等。
















这些器具多为唐咸通九年至十年“文思院造”,其中部分刻有“五哥”字样的器具为唐僖宗用物。

注:文字节选自《茶具沿革》——白堃元;本文图片皆来自网络


    关注 则道茶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