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莲花亦倾城 : 初心

 

笑的是她惺松的鬈发,  散乱的挨着她的耳朵。  轻软如同花影,  痒痒的甜蜜  涌进了你的心窝。  那是笑—诗的笑,画的笑:  云的留痕,浪的柔波。...



初心

什么时候,又什么时候,心

才真正懂得

这时间的距离;山河的年岁;

昨天的静,钟声

昨天的人

怎样又在今天里划下一道影!

——《无题》

1912年,林徽因人生中的第二次迁移开始了。林长民居住北京,林家则举家迁往上海,住在虹口区金益里。

林徽因与表姐妹们一同进入附近的爱国小学,读二年级。

上海的几年,在学校,林徽因过着无外界打扰的生活,她与书相伴,学习成绩优异。放学之后,她便专心侍奉祖父,周旋于家庭琐事之间。

是时的光阴,就像是枝头的白玉兰,开得艳艳无言。

而她是花树下寂寞的小小女童,额上有阳光,心底有怅惘。

1916年,林徽因12岁。

她的父亲林长民到北洋政府任职。因此,她的人生开始了第三次大的迁居—从上海迁至北京。


皇城北京与上海截然不同,与多情的上海比起来,北京多了几分古朴,可仍然不失霸气。从巍峨的城墙到宽阔的护城河,从金色的琉璃瓦到青石胡同,沧桑的历史车轮转动着一个又一个的“皇帝梦”,而在更迭与兴衰之间,始终不变的,却依旧是那份恬淡和宁远。这也正是皇城的独特魅力之所在—任由世事巨变,我自悠然自得。

是年,林徽因连同四个表姐妹,一并进入英国教会创办的培华女子中学读书。

在这样的学校就读,“读西书,明外事,擅文才”的办学理论,契合了林徽因的自身气质,也为她奠定了良好的英文基础。

而且,更多新式的课程,又进一步开拓了她的视野。

她沉溺其中,如痴如迷。

平日在家,林徽因除料理家务外,还对家中的古典字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有空闲,便信手把玩。而她也自此慢慢体会到,似乎只有沉浸在手捧诗书、尽览天地的环境中,真正的自我才得以释放。

在林长民与汤化龙、蓝公武游历日本期间,林徽因为了给父亲一个惊喜,她翻出家中收藏的字画,一件一件分类,编成收藏目录,自信父亲归来时,会展颜欢欣,赞她伶俐聪明。

后来,林长民回国,看到徽因所做一切,还是将赞誉压制在了心底。父亲对她,表现出了对待成人的严苛,毅然指出目录中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批评了她。

正因如此教育,严与慈并行,林徽因在性情方面,才成长得那样坚毅好强。

更难得的是,彼时那位青涩的少女,已经学会了如何审视自己:“徽自信能担任编字画目录,及爹爹归取阅,以为不适用,颇暗惭。”

开学不久,林徽因就与表姐妹们穿着统一的校服,拍了一张照片。她已出落得如亭亭风荷,愈发的清雅秀丽,眼睛里盛着的,是早慧的风情。

让人爱怜。

1917年,张勋复辟,林家再度迁往天津暂居,唯有林徽因留京。

直至当年7月,林长民成为段祺瑞内阁司法总长,全家才重新迁回北京。

然后,定居下来。

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

和唇边浑圆的旋涡。

艳丽如同露珠,

朵朵的笑向

贝齿的闪光里躲。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

水的映影,风的轻歌。

笑的是她惺松的鬈发,

散乱的挨着她的耳朵。

轻软如同花影,

痒痒的甜蜜

涌进了你的心窝。

那是笑—诗的笑,画的笑:

云的留痕,浪的柔波。

—《笑》

1918年,林徽因认识了梁思成。

他十七岁,是温文尔雅的翩翩少年郎,是彼时政界与学术界的泰斗梁启超之子。

她十四岁,她是明朗爱笑的少女,带着江南神韵,艳丽如露珠。

初见的时光,是如斯温柔甜蜜,花影含情,微风轻歌,使他终生难忘。
梁家与林家交好。

梁启超与林长民皆有过在日本留学的背景,且都在革命后的北京政府担任要职。

结为好友后,梁启超又有意与林长民结为亲家,世代为亲。门当户对,林长民自然觉得甚好。

但梁启超并不想单方面做主儿子的婚姻,因此仍主张自由恋爱。对于儿女婚姻的态度,梁启超这位在“戊戌变法”中放出光彩的政治家极为民主,事后他在《致梁思顺等信》(梁思顺,即梁启超长女)中说:“我对于你们的婚姻得意得了不得,我觉得我的方法好极了,由我留心观察看定一个人,给你们介绍,最后的决定在你们自己,我想这真是理想的婚姻制度。”

得父亲示意与指引,梁思成去见了林徽因。

却不曾想,这一见,就定了此生的情缘。

关于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第一次见面,梁思成的女儿梁再冰在《回忆我的父亲》中这样写到:

父亲大约十七岁时,有一天,祖父要父亲到他的老朋友林长民家里去见见他的女儿林徽因(当时名林徽音)。父亲明白祖父的用意,虽然他还很年轻,并不急于谈恋爱,但他仍从南长街的梁家来到景山附近的林家。在“林叔”的书房里,父亲暗自猜想,按照当时的时尚,这位林小姐的打扮大概是:绸缎衫裤,梳一条油光光的大辫子。不知怎的,他感到有些不自在。



门开了,年仅十四岁的林徽因走进房来。父亲看到的是一个亭亭玉立却仍带稚气的小姑娘,梳两条小辫,双眸清亮有神采,五官精致有雕琢之美,左颊有笑靥;浅色半袖短衫罩在长仅及膝下的黑色绸裙上;她翩然转身告辞时,飘逸如一个小仙子,给父亲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看得出来,梁思成当时就不太擅言辞,还有一些拘谨和紧张。林徽因倒是落落大方,虽然面容未脱稚气,但谈吐举止却很是得当,飘然若仙。

可见,梁思成对林徽因是见而钟情的,但林徽因并未回应同样的心动。她对他的感觉,大抵就是对一位朋友或兄长的好感与喜悦。

但岁月自有深意。

“芦苇韧如丝,盘石无转移。”

梁思成的钟情,自此无法割舍。

与徐志摩相比,梁思成所出色的,不是浪漫的诗意,而是敦厚的守护。

所以,在一番波折辗转之后,林徽因还是选择了梁思成。

终是他们,成为眷侣,携手一生。

难忘茂林中老树纵横
巨干上
黛薄茶青
却教斜刺的朝霞
抹上些微胭脂春意
忸怩神色
徐志摩诗友群:112062368(QQ群)
相关公众号作品,欢迎大家转发、收藏、推荐
您的支持与帮助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关注 徐志摩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