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索道山城人温暖的记忆

 

曾陪伴山城人30年的嘉陵江索道将从记忆中复活...



没有索道之前,

重庆人是怎样过江的?

山城的人们一直习惯了,

一级一级的青石拾阶而上,

走到岸边坐轮渡过江。



历史上的朝天门码头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一江两岸的往来只靠着36艘轮渡。

半个小时一班轮渡

遇到大雾天气或是洪水季节,

轮渡还会停运。

一年有60多天都起雾的重庆,

常常会被这样的情况,

耽误了上班,也耽误了回家。

一个住在江北嘴,

叫唐远才的小伙子

也是被轮渡延误耽误的一员。

有天,他灵光一闪,

写了一封信给交通部门:

“能否在朝天门和江北嘴之间,建一座索道桥呢?”

这封信里面还附有索道悬挂的车厢草图

和索道的设计图。

但是五十年代的技术和资金,

断然是不能马上建一座索道出来,

这件事便不了了之。



五六十年代的重庆

到了八十年代,

交通已经成为,

重庆发展的最大问题。

交通部门又想起了30年前的那封信。

他们觉得是时候建一条索道了。

1980年12月,

重庆开始筹备国内的第一条索道:

嘉陵江索道。



这条索道,

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建成。

在1982年1月,正式运营。




1982年1月1日,嘉陵江索道开通之日,重庆万人空巷

当第一声转动马达的声音响起时,

人们怀着好奇,

踏上晃晃悠悠的索道,

紧张的盯着头顶悬着的钢缆。

细心的人掐着表算过,

从嘉陵江这头到江北嘴那头,

只要3分钟左右。



从一月份开始试运的嘉陵江索道,

每天的客流量达到1万2千多人,

年收入最高达到300多万。

5年之后,

第二条长江过江索道投入运行,

这两条索道,

一滑就滑了30多年,

成了通达两岸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



重庆长江索道

也许,大部分80后的重庆人,

都有这样的童年记忆,

每天抬头望着往返的索道,

都期待着哪一天去坐个索道过过瘾。

在拽着爸妈,人生第一次坐上索道时,

心想着一定要跟小伙伴炫耀好多天。



那时的重庆,

还没有太多的高楼大厦,

没现在这么车水马龙的繁华。

偶尔穿过大雾,

越过一栋栋居民楼时,

车厢里的人就会有一种暗爽:

老子这是在飞嗦。



过江索道慢慢出现在电影里,

成为重庆这座城市浪漫的注脚。

比如,2002年的电影

《周渔的火车》

根据青年作家北村的小说《周渔的喊叫》改编

这部文艺范的电影,

虽然有不少明星阵容,

但在国内知名度并不高。

有个片段是,

陈清(梁家辉饰)坐着索道从对岸而来,

看着周渔(巩俐饰)站在索道的这一端,

发着瞒着自己而准备的诗歌朗诵会传单。

陈清吓得怯懦的偷偷弯低了腰,

从索道这头坐了回去,落荒而逃。

就像是电影里的故事一样,

这条索道,

见证者重庆人的生活,

上班下班,上学放学,

约会分手,相聚分离。

在这条索道里,有着这座城市最多情的故事。

《日照重庆》海报,由王小帅执导的一部

重庆家庭剧情片,曾在过江索道上取景

2011年,由于城市规划,

嘉陵江过江索道被拆除。

与这条索道相伴了将近30年的重庆人,

开始伤感了起来。



过江索道与最后一次乘坐它的乘客

有人专门请了一天的假,

在嘉陵江索道准备停运前,

坐了最后一次;

有人想起来了初恋女朋友,

看她坐上索道时,

绯红的脸上满是慌张和好奇;

有人说,

以前,虽然觉得天空被索道分割开了,但是现在望着空荡荡的天空,真是不习惯……每一座城市里,

都会有些伴着人们一起老去的地方,

它们陪着我们成长,存放着我们最温情的回忆。这些记忆,许多会像嘉陵江上空,

那条滑过30年光阴的旧索道一样,

带着我们的回忆消失不见。



嘉陵江索道,在时代的年轮下,

发出无可奈何的叹息,

轰然坍塌。



最后一次走向终点的嘉陵江索道桥

人活着有时什么都可以没有,

但总不能没有回忆吧。

重庆人同样珍视这份回忆,

早在拆除的的前两年——2008年,

嘉陵江索道被列为重庆文物保护单位。



嘉陵江索道拆除后,

要求复建的声音不绝于耳。

最终嘉陵江索道被正式确认重建。

遗憾的是不能原址复建,

在政府公告中,新规划是这样的:

北站(北滨路站)位于国兴公司内,占房高28米。

南站(重庆天地站)位于嘉陵江南侧公园绿地内,

站房高50米。

最新的消息是,

嘉陵江索道将于2016年动工修建。

新建的嘉陵江索道,

是否带着老味道,

还是带来新气象?

让我们拭目以待。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


    关注 重庆微淘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