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过迁善只在当下】

 

改过是让你所修的德行不会漏失,但是德行想要继续积累,就要迁善、行善。我们既知善如此重要,就要赶快起而行之,...





改过是让你所修的德行不会漏失,但是德行想要继续积累,就要迁善、行善。我们既知善如此重要,就要赶快起而行之,绝非明天才开始做,何时开始?当下。

(一)未论行善先需改过

   “迁善改过”,未讲迁善之前,首先论改过。假如人的过失不改,纵使行善,也好比一个桶子破了两个洞,再怎么加满水还是漏光了。孔夫子说:“知耻近乎勇。”首先知道自己的错误在哪里,再进而勇敢的改正错误。

我们脑子里每天在想什么?所重视的是什么?我们与圣贤人比一比,看他们每天在想什么,我们每天在想什么,知道了差距才能跟上。现代人不是去了解圣贤人想什么,而是觉得圣贤人要与我想的一样,这种错误的想法真的很严重,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所以我们要换心、要换脑,要彻底改正过来,好好运用这个难得的人身。

孔夫子说他每天担心四件事,一是“德之不修”,道德不能每天修养;二是“学之不讲”,一天不能好好讲学利益众人、利益学生;三是“闻义不能徙”,闻到正义、闻到善的东西不能马上去做;四是“不善不能改”,自己有缺点、有过失时,没有及时改正。所以,夫子每天想着提升自己,造福于人,想着每天行善改过,确实令我们汗颜,也令我们想要赶快见贤思齐。唯有像夫子这样的态度,才能让我们“德日进,过日少”,这样功夫就能得力,时时活在“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喜悦之中。
而改过要发三种心。所谓“君子立志长,小人常立志”,君子一旦立定志向,终生不改,所以夫子“十有五而志于学”,志于学之后就坚持到底,所以夫子“三十而立”。夫子花十五年成就学问的根基,我们要花多少年?一定要勇猛改过。

(二)改过要发耻心

改过首先要发羞耻心,“耻心”。孟子鼓励我们:“人皆可以为尧舜。”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真正下定决心成圣成贤的人都可以做到,因为圣贤的智慧不是从外来的,而是人人本有,“人之初,性本善”,既然有,就无须求人。人生有两难,登天难,求人难。而道德学问是自己本有的智慧,不是登天也不是求人,只要有羞耻心,痛改前非,圣贤人行,我也行。时时念《弟子规》提醒自己“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这就是有羞耻之心。


我们要有志气,圣贤人可以百世为师,我们绝对不能让自己的一生付诸黄土,而要“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我们不只要为自己、为自己的家庭,更要为中华民族、为炎黄子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假如中国文化断送在我们的手上,那将是几千年来最大的羞耻,上愧对祖宗,下愧对子孙。我们这一年来接触一些老师,我们都以“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志向,人只要有志向、有羞耻心,何愁学问不成就?何愁道业不成就?所以,改过第一要发耻心,要发长久心,不能“小人常立志”,三心二意,三天两头又重立一次志向,如此绝对不行。

(三)改过要发畏心

改过要发敬畏之心,“畏心”。俗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这个“神明”也可当作良心。当你错事做得愈多,心里就愈不踏实,时常会做恶梦惊醒过来。每天活在深怕露出马脚、东窗事发的恐惧中,这样的人生迟早身心俱疲。所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我们一定要有敬畏之心,不要认为没人知道,做任何事都是天知、地知、你知。人要活得坦荡,就要对万事万物、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敬畏之心,不能再犯错,有这样的态度就不容易重蹈覆辙。

(四)改过要发勇心

改过要发勇猛之心。面对自己的错误要要赶尽杀绝。《了凡四训》做了一个比喻,发现自己的过失要像毒蛇啮指,如同百步毒蛇咬了你的手指,这时你会不会说:“好痛!好痛!”恐怕你连想都不想,立刻把指头切断,丝毫不迟疑,有这种决心。所以,当面对自己的缺点时,也要当机立断,马上剔除。当然,马上剔除绝对不是一次就成功,关键是你要有这种决心愈挫愈勇,倒了之后再爬起来,总有一天克服坏习惯,把它的惯性连根拔起,这时好习惯就会慢慢形成。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

(五)改过要从哪里下手

改过要从哪里下手?要从最难的地方下手,这样才有力道。我们要想想自己的毛病习气,哪一条最严重?就从那里开刀。假如你的脾气最大,你却说要修布施,你这一生对于布施本来就修得不错了,并不需要再特别对治,所以一定要对症下药,才能“德日进,过日少”。对治自己的过失,可以从三方面来做,可以从事上改,可以从理上改,也可以直接从起心动念上改。哪一个方法最好?起心动念。


    关注 普照禅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